第35章 金牛座卷:非实验开凿11
羊日陈述:正在这时,一道丝绸般鲜亮而富余质感的葡萄酒飞泻进杯具,朕嘴唇,喉咙,肠胃,血液,细胞,还有神经,迅速被浸透。朕飘飘然,神情恍惚。倏地,朕发现许多唐朝士兵手持尖刀,将阿史德及其小挂件团团围住,使他们像透明的琥珀。朕愤怒到极点,难道,连看一眼阿史德的愿望都不能实现吗?朕想象头顶长出昆仑山般粗壮之独角,然后,奋力向尖刀丛形成的圆环撞去。一声惊天巨响,独角意外地撞击到旋转中的俏丽背影上,震耳欲聋。所有表情都凝滞。所有目光都烘托阿史德。她停止旋转。她把头拧向背后。她的头部与后背垂直,目光像燃烧的火龙,射向朕。朕感觉到夏日戈壁滩正午的热量,尽力回头,想让头部与背部垂直。可是,驼轿从容移动,离热源越来越远。驼轿就那样有条不紊地走出众目睽睽的人群。
之后六天,朕只听到三种声音:蒲昌海周边白狼嚎叫、天空鹰群暴唳及关于阿史德受孕的议论。闲言碎语零零星星,好像与朕有关。笑话,与朕?一个未成年人?如果阿史德怀孕,那也是祈祷结果。第二天,阿史德怀孕消息被证实,因为她的肚腹开始凸出。第三天,肚子继续缓缓隆起,可见可感,如同蒲昌海之暴涨。第四天,阿史德不顾小丈夫哭闹,将襁褓转移到背部,挺着浑圆肚腹,在街道游行。她似乎要与朕正面相对,讨个说法。朕对她的好奇心陡然消失,相反,产生莫名恐惧,似乎无数往世无数后世都遭遇过她的追讨。朕猜测,钦陵及其弟赞婆、悉多干、勃论,后突厥葛逻禄等各部酋长、九姓铁勒思结部酋长磨散、后突厥大将火拔颉利发石阿失毕、李失活、后突厥西叶护阿布思、西设葛腊哆、默啜孙勃德支、伊然小妻余塞匐、毗伽女大洛公主、登利女余烛公主等人之所以投奔唐朝,都是为了逃避阿史德?!
朕未成年,朕不能充当傀儡,杯具,冤大头。朕要竭尽全力回避。
第五天,终于被迫与阿史德在大青牛发疯之地相遇。朕屏住呼吸,紧张得如同五花大绑押赴刑场的要犯。朕努力进入禅定状态,无知无觉,走过人群。
第六天,还是老地方,阿史德像一团黑色的云,在闹市徘徊。小丈夫直着嗓门野蛮哭吼,似乎他的小牛牛被针扎了。真烦人。不过,他更像朕的同盟军,分散围观者的注意力。于是,朕心平气静,目不斜视。朕才两岁,还不明白制造生命之奥秘,更不可能酒后乱性,为什么要顾虑重重,为什么?
第七天,阴云密布,大风狂掀蒲昌海水浪,与群狼悲哀嚎叫混响,激动不安。朕心烦意乱,万分焦虑。大青牛发疯之地已经围拢很多人,密密麻麻。朕万分厌恶这些无所事事的麻雀,蚂蚁,零件,腐女,走肉。他们密切关注朕和驼轿并且现场报道。朕能感觉到阿史德从很远的地方注视。朕昂然挺胸,把她的发型、头饰、服装以及后背上的小丈夫等等,都看成透明空气。但朕承认不敢迎接她的目光,那是地狱之门。
就在两岁地王打算与背着小丈夫的女巫阿史德擦肩而过的瞬间,一声婴儿啼哭声穿透地腹,穿越人群,响彻云霄。
“婴儿的鼻梁上也有一颗阿嗜尼!”流电第一个惊叫。之后,人们跟着狂热地叫喊起来:“啊,伟大神奇的雕凿活人!”“你看,头颅被雕凿出来了!”“看啊,眼睛,那个酷劲,它们在发光!”“耳朵雕凿得多精致啊,巧夺天工,可以与希腊最优秀的工匠媲美!”“快瞧,他的鼻子竟然在呼吸!”“还有嘴,他打了一个哈欠!”“啊,如此完美之造型,如此冷峻之目光,世间少有!”“哇塞,他竟然与地王拥有同样形状、同样大小的阿嗜尼,只不过是黑颜色!”“呵呵,这纷乱的世界中没有什么不可能。”……
朕忍不住好奇,回过头,打量婴儿。他的阿嗜尼与朕首次从突骑施部族王子鼻梁上看到的形状、光泽完全一致。那么,蚂蚁们说的“地王”应该指吐火仙而非朕非倏非房奴非官四代非野马非贫九代非……朕长长出口气,释然。
事情并没那么简单。巫师说,阿史德受孕那天,后突厥白眉可汗被回纥幽都王·骨力裴罗击杀,其首级被送到唐都。也就是那天,“混沌己号”表面出现无数黑痣,白眉可汗灵魂借助婴儿的躯体在龙城转世——婴儿出生时,额头与眼睛之间广袤空间丛生浓密之白眉毛,与阿嗜尼一样,纯属天然,非人工所为。可是,麻雀们不谈论白眉毛。他们的注意力全集中到黑痣阿嗜尼。当晚,各行各业热情洋溢的人们举着野羊油火把在龙城游行。起初,朕以为是女巫阿史德发起的、庆祝其在七天内顺利实现受孕、妊娠、发育、临产、降生之全过程的狂欢活动。不久,朕便得知确切消息:婴儿鼻梁上的大痣被正式命名为阿嗜尼,而龙城地王鼻梁上的阿嗜尼更名为“野马”。
龙城地王?朕羡慕过阿嗜尼,还进行过祈祷,但是,朕真的有大痣吗?
“谣言”传到龙城代表那里。他们颁布九种文字诏书:龙城地王的阿嗜尼系后天生成,而阿史德幼儿的“大痣”则是先天存在,性质截然不同。
龙城代表公开辟谣,由此证明,朕肯定有一颗吐火仙那样的大痣。当初,朕是那么羡慕,现在,真的拥有了,朕一点都不快乐。既然阿史德能在七天内塑造婴儿,再添加一颗大痣有什么难处?至于取名阿嗜尼还是“野马”,简单得像石头。朕这么想,民众却非常明确,坚持称婴儿为阿嗜尼,称朕为“野马”。阿嗜尼的实际父亲是地王“野马”而非小丈夫。他们对此深信不疑。
阿史德预言龙城将诞生一个名为“野马”的王子,实现了?!
朕非常生气。难道麻雀们缺乏常识,到了认为两岁孩子有能力制造新生命的程度?何况,朕长期处于被隔离的、孤独的运动状态!即便女巫阿史德有沾上“龙种喜气”的想法,也不能违反常规啊。要么,这是阿史德还在进行的魔术的一部分?
不能被魔术,朕得抵抗。
阿史德预言朕将给龙城带来灭顶之灾,这怎么可能?龙城不养军队,没有牧场,没有田地,只有一条交通东西的青石板大道和许多商铺,哪个部族会看中这个地方?再说,多年来,复杂多变的部族关系中,龙城始终处于中立,没有敌对势力,怎么会有灭顶之灾?不能只凭借一颗大痣就判定朕与阿嗜尼有传承关系吧。
为摆脱阿嗜尼,朕动了恶意念:要加大地王与小恶魔之间的差别。阿嗜尼身材仅有普通人无名指那么长,所以,大痣才格外显眼。朕要让他永远固定在出生时的状态。朕每时每刻都这样祈祷。意念果真发挥作用了,阿嗜尼的体征并没有随着时间递增而发生变化,倒是那颗大痣不断扩张。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必将全部覆盖本来属于面目之领地。朕探悉,阿史德秘密进行完所有巫术,徒劳,她不得不求助另外一位来自大食的著名巫师。受其指点,阿史德收集母狼初乳,喂养阿嗜尼。朕很恼火,决定让大食巫师在民众面前丢人显眼。朕调动全部黑色的罪恶意念,让阿嗜尼在两天后在继续保持白眉特征前提下,同时拥有挂件小丈夫的络腮胡须、皱纹、老年斑及恶心哭声。时间一到,它们全部奇迹般应验。阿史德悲痛欲绝,号召所有徒弟充当医闹,围住大食巫师帐篷,要求赔偿十五匹三岁骆驼。
此后,再没有巫师敢给阿史德出主意。
阿嗜尼完全由朕摆布。接下来,朕让阿嗜尼开口说话,用吐蕃、突厥、回纥、大食、突骑施、仲云、粟特、吐谷浑、党项、契丹、吐火罗、梵语和唐语十三种语言朗诵《宁布桑瓦》、《僧界规章》,演讲《从混沌到容器》《忍者的表演行为》《敦煌》,讲唱《向导变为国王》《黑与白》《印象·女祭司》,弹唱《手抓虚空》《五件契约》《盟誓文》,或者向性冷淡性无能者及草食男、败犬女传授《康艳典爱经》与《坎巨提密语》。最初,阿史德单向思维,只在惊讶、痛苦、郁闷、彷徨、忧郁中来回碰撞。后来,她逆向思维,终于清醒意识到,上天赐给她一棵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摇钱树——当时,来自西域、漠北、中亚或大秦的商人在为进行商品交易时常常为语言障碍苦恼。于是,阿史德转废为宝,不费吹灰之力,阿嗜尼就在坐商、行商中间充当牙郎,并且以计算准确、快捷、成交率高而赢得广大客户信任,迅速蹿红。很多大牌商人都愿出重金聘请他。阿嗜尼应付自如,从未出过差错。其时,经过龙城的商队越来越多,阿史德大活小活都承揽,阿嗜尼应接不暇,忙得没时间从容撒尿。阿史德打算把备受冷落的小丈夫也培养成牙郎,分担部分简单的小宗生意。可是,小丈夫习惯于充当活饰物,习惯于高枕无忧惬意舒适,对襁褓之外的纷扰世界漠不关心。没办法,阿史德只得购买各种牌子营养品给阿嗜尼吃,让他加班加点。阿嗜尼计算精确,价格合理,业务越来越多。实在忙不开,阿史德就将各族商人召集到一起,让他们吃肉、喝酒、看歌舞表演,阿嗜尼则穿梭在香料商手掌、丝绸商膝盖、皮货商衣兜、牛羊牲畜商皮靴、珠宝商檀香盒等场所。酒未足,饭未饱,众商人生意洽谈已经圆满完成。
小丈夫在襁褓中酣睡。有时候,他还肆无忌惮地扯呼噜。阿嗜尼便和着呼噜的节奏,在小木桌上为商人们表演胡旋舞和胡腾舞。据说,龙城代表曾想请阿嗜尼进宫表演,但考虑到可能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他们最终抑制住了好奇心。
阿嗜尼闻名遐迩,垄断所有牙行大宗生意,迫使其他牙郎从业人员纷纷改行。其中,懂六种语言的牙郎张环将所有牙郎标志物付之一炬,大声宣布:“各位商户!从今以后,牙郎张环将不复存在,爷要到甘州从军,另谋生路。”他出东门时与朕擦肩而过,朕记住了他的语气、神态和相貌。他与朕曾经看到的野马泉人形装置中的张环完全相同,只是,当时朕全心全意地摆布阿嗜尼,没工夫仔细研究此张环与彼张环的时空转换关系。
阿嗜尼的出场费居高不下,还不停地增长。除了纯商业因素,还要巡回到许多王国充当三十六行表演秀,满足国王、大臣和后宫女眷好奇心。于是,阿嗜尼不再是地方名人而成为国际明星,就连远在帕米尔的两个国家大勃律、小勃律也都先后派使者来邀请。阿史德得知大勃律气候寒冷,道路险峻,兼之出场费很低,便毫不犹豫拒绝。小勃律王苏失利举行迎娶吐蕃公主赤玛勒六周年庆祝活动,期望阿嗜尼在有二十余国国王参加的婚礼上表演,出场费足以铸造五个黄金王冠,另有珠宝无数。阿史德欣然答应。即将踏上行程,安西节度使夫蒙灵察突然给龙城代表下发命令:将侏儒阿嗜尼与珍奇异兽一起进贡唐玄宗,不得四处活动。龙城代表转告阿史德及其众多徒弟。阿史德以“不适应长安低海拔恶劣天气”和“醉氧”为由,拒绝充当贡品,执意绕道吐蕃境,前往小勃律。夫蒙灵察得知消息,勃然大怒,发书令苏失利火速送还。苏失利回信说朕举办完婚礼后即刻护送至龙城。夫蒙灵察不准。苏失利非常恼怒,宣布独立,以阿史德为国师,以阿嗜尼为国粹,并号召西北二十余国全部脱离唐朝,归附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