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考察的缘起及准备3

齐家玉器时代之后,静宁经历了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的氐羌系民族寺洼文化和戎人文化。这两种文化在静宁交融的情景,生动地再现于仁大乡高家沟出土的马鞍口罐,阳坡乡周家峡口出土的簋、豆、鬲、罐等陶器,仁大乡陈坪村戎人墓出土铜镞、车马器具,八里乡郭罗村戎人墓先后出土铜戈、刀削和车马器具,李店乡大庄、仁大乡常坪、高家沟等遗址中出土的数件蛇纹鬲,八里乡郭罗村戎人墓中的啄戈及李店乡店子村出土的透雕鹿形铜饰片等实物上。它们也有力地佐证了静宁就是当时包括匈奴在内的北方草原民族与陇右氐羌、戎狄等族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交流,必须以交通为前提。古老的玉石之路依然发挥着作用。

前279年,秦国设陇西郡,大概与此同时在静宁设立了成纪县。其后不久,秦昭王修长城,从通渭寺子乡张湾入静宁田堡乡陆湾,过芦湾、四河乡上寨、张河、红寺乡吊岔、张峡、界石铺镇杨渠、陈崖、原安乡高湾、李堡诸村社,出境接西吉县王民。这条长城,与汉武帝修筑的穿越河西走廊直达罗布泊的长城功能相同:抵御外族,保护交通。成纪县就处在关中与陇西郡往来的要道上。前205年,汉高祖在静宁中北部设阿阳县。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通过甘肃出使西域,倾国力向西拓展。这标志着丝绸之路正式开通。成纪、阿阳位于接通丝绸之路东段南北二线大道的必经之地,因此,前114年,汉武帝析陇西郡分设天水郡,辖此二县。至此,玉石之路经过齐家时代的先民及历代各族人民持续不断的踏勘后,终于完成了与丝绸之路的顺利交接。其后,丝绸之路沿线各地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绵延2000年。而曾经辉煌的齐家时代及玉石之路却逐渐淹没在历史烟尘中。

人类一方面在现代社会中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又频频回首,向文明篝火最初烧起的地方眺望。而文献资料、考古发掘、出土文物、民间传说和现代科技使现代人的远眺不再停留于臆想和推测,越来越真切,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准确。

晚上,对着地图,与叶老师研究接下来的活动。一个个地名如同诱人的珍珠,令人遐想。很多静宁考古现场想去,平凉想去,固原也想去,但时间有限。定夺不下来,休息。

3月20日清晨,我们计划沿县乡公路去通渭,顺便考察成纪古城遗址,还可以眺望对面出土过汉司马印的番子坪及距离不远的“七宝”齐家遗址。

成纪古城在治平乡刘河与李店乡王沟、五方河三村接壤处,城墙早已坍陷,但城址依然醒目。成纪河蜿蜒缠绕,形成天然屏障。在通往城址内的小路上,随处可见大量建筑残件、绳头、瓦片、陶器残片之类。昔时城墙内,宫殿楼阁渺然不见,唯有一棵棵排列整齐的苹果树正在竞赛似地开花吐蕊。地面上,散落很多残砖断瓦。据程书记、王镇长介绍,城址塌陷断面上曾发现五眼秦汉古井,城外四周山坡上秦汉墓葬中出土了铜、玉、铁、漆等500多件文物,其中有蟠螭纹青玉璧、变体云纹漆耳环、司马豲铜印、树云纹瓦当及“帛美禾大”、“长乐未央”等文字瓦当,等等。蟠螭纹青玉璧与“七宝”一脉相承,遥相呼应。两者出土地也相距不远,都在隔河相望的山坡上。“七宝”出土地近在咫尺,直线距离不过二三里,沿山路到达现场,则需要半天。大家只能凝望一阵番子坪及群山,感知感受。这些山,朴实无华,逶迤绵延,仿佛亘古不变,遗世独立。

山野间还蕴藏着多少奇珍异宝?不得而知。我由衷感叹:“深山藏古玉!”

寻访静宁段玉石之路的考察基本结束。去通渭途中,有意外收获,值得一提:发现路边、小河边出现“玉关”、“碧玉”两个标示牌,很惊奇。前几天,我们从地图上看到过“碧玉” 这个镶嵌在黄土高原中的地名,曾向通渭籍朋友丁虎生、丁宏武了解过。碧玉指碧玉乡、碧玉村,历史非常悠久,8000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玉关”当指“碧玉关”,其所在地古城遗址至今尚存,以前天水至兰州的公路从碧玉关穿城而过。历史上,那里曾建过西羌襄戎古国。顺着这个线索挖下去,肯定有很多发现,但想着时间紧迫,无缘拜会,未料,不期而遇!

于是,停车碧玉村,同村民攀谈。他们说,这里曾是丝绸之路的一个驿站,紧邻小河叫碧玉河,以前常有玉石自河床冲下来,因为上游有个古老的玉矿。叶老师问远不远?他想去看看。村民笑了:极难到达,我们去也得爬半天山呢。

关于“碧玉”之得名村民说不清。毋庸置疑,应该与玉有关。(配图6.1 6.2)或许,4000年前,这里开采的玉石络绎不绝运往静宁,又经静宁辗转流通到宁夏固原、陕西神木及河南、山东一带。倘若如此,我们风尘仆仆走了几小时的山间公路,也曾是玉石之路一个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