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条条道路通草原
习惯上,谈起丝绸之路都从“张骞凿空”开始。其实在这之前,东西交通大道逐步推进。秦始皇修筑咸阳到六盘山腹地泾水流域的“驰道”,联系北地郡与陇西郡。汉武帝时期设置“安定郡”(固原),开通连接黄河以南清水河谷通道与北方草原的“回中道”,又在秦朝焉氏塞基础上衍生出汉代萧关古道(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其走向大致有两条:一是出长安,沿汧河、泾水过三关口,经固原、海原,在甘肃靖远县北渡黄河;二是出三关口,翻越六盘山,沿祖厉河北上,在靖远县附近渡黄河。两条道都经景泰直抵河西走廊。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在社会安定时基本走长安——凉州一线,有战乱则绕道草原路。根据最新研究成果,草原玉石(丝绸)之路更早,至迟大约在夏朝时期就开通。目前,这项研究还在进行中。草原玉石(丝绸)之路、绿洲丝绸之路这两条大动脉或共同或交替发挥作用,保证了东西交通的进行。
联结草原玉石(丝绸)之路与绿洲丝绸之路的主要古道就是回鹘道、灵州道。
从固原出发,沿清水河而下,就是史书上经常提到的“灵州道”。2015年6月11日,考察绕道西吉、海原,到同心,才正式走入这条古道。
《后汉书·郡国志》北地郡记载为“灵州”,为东汉北地郡所辖六县之一,据此推测,东汉时已改灵洲为灵州。647年,唐太宗平薛延陀国,漠北铁勒诸部尊太宗为“天可汗”、“天至尊”,请求在回鹘(铁勒诸部之一)以南、突厥以北开“参天至尊道”、“天可汗道”,其走向大致沿秦直道经天德军到回鹘牙帐(唐安北都护府,今蒙古国和林),然后至伊州、高昌,通往西域。全程设置68个驿站,备有马匹、酒肉、食品。历史文献提到的回鹘道、回鹘路也大致是这种走法。848年,沙州豪族张议潮率众收复沙瓜二州,遣使循回鹘旧路经灵州到达长安。于是,以灵州为中心、连结西域与中原的交通与贸易之路——灵州道开通,P.3451《张淮深变文》有赞即颂此事:
河西沦落百余年,路阻萧关雁信稀。赖得将军开旧路,一振雄名天下知。
初离魏阙烟霞静,渐过萧关碛路平,盖为远衔天子命,星驰犹恋陇山青。
由于历史变迁,古灵州确切地理位置始终是我国考古学界和史学界未解之谜。诸多研究成果和考古证据客观上透露出这样几条信息:第一,中卫、吴忠、灵武一带的黄河绿洲适合耕种,具备设置州城的条件;其二,黄河水流平稳,多处地段适合建造大型渡口;其三,从最早取名来看,这里经常发生水患。
沿清水河南下、北上的萧关道必从古灵州渡黄河。按照常理,若经景泰往河西,就在中卫段渡河;若走走回鹘道、灵州道,则可以在中卫段渡河,也可以在吴忠或灵武合适地段渡河。总之,渡口可能不止一处。
晚唐五代、宋初的灵州道不仅包括经灵州西行的道路,还包括经灵州到长安、洛阳、开封的路线。根据敦煌文书及其它文献资料,灵州道大致轮廓为:由开封西行,经洛阳至西京长安,北上邠州,循马岭河而上,经庆州、环州至灵州,渡黄河,出贺兰山口西行穿腾格里沙漠,溯白亭河(今石羊河)南下至民勤、凉州;或穿越巴丹吉林沙漠到居延绿洲,溯额济纳河(黑河)南下张掖绿洲,然后循河西旧路历肃、瓜、沙而达西域。归义军曹议金、曹元忠时期,这条路线畅通无阻。这是灵州道的两条主干道。另有经河西走廊连接印度和五台山两大佛教中心的道路,即从沙州出发,经瓜、肃、甘、凉、灵诸州,然后北折,经丰、胜、朔、代、怡等到五台山。
《西夏研究》主编薛正昌先生研究认为,齐桓公西征大夏走的可能就是灵州道,即由山西北境西行,经陕西北部至宁夏,渡黄河,过“卑耳山”(贺兰山),穿越“流沙”(即腾格里沙漠)。由此推断,灵州道之“诞生”或可提前到战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