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乌鞘岭 汉长城
31日晨,返回兰州。与徐永盛约定在古浪告诉出口汇合,然后沿G312国道最早的路线翻越乌鞘岭,考察汉长城。
我们先到古浪河边一片草地。牛鼻子草,马莲,还有一种不知名的大耳草,很精神。
途经曾经繁华的安远小镇。
安远镇与乌鞘岭东坡下的武胜驿一样,道路与街道边建筑古旧落寞,过去车水马龙、南腔北调交织的热闹景象若隐若现。G312国道新路、高速修通前,这条翻越乌鞘岭的道路是兰新公路上非常着名的地段。改道后,武胜驿、安远随之败落,恢复到若干年前的宁静状态。
已近六月,乌鞘岭农民的土地里豆苗才发芽,此时,河西走廊庄稼正在茂盛成长,陕西关中的麦子也快要收割。缘山而上,终于看到乌鞘岭西坡的汉长城。有一段修建G312国道时削去。还有一条长城在山腰间飞舞。我们弃车上山,到城墙处观望。汉长城依然厚实高大,两边壕堑也还是那么幽深。草很浅,勉强遮盖地表;唯有马莲花长得很攒劲。还有一些野草莓之类花朵,开得羞涩,让心疼,黯然神伤。
南边山坡上,白牦牛和黑牦牛悠闲吃草。因为距离远,我和永盛为它们是牛还是羊争论半天,最后确定是牦牛。
藏族小伙贡布茨仁与母亲吆喝着将一群白牦牛赶到长城外侧的牛圈。牦牛从山沟底长城垮塌处越过,美不可言,可惜手机拍摄不出效果。
我们上到乌鞘岭气象站,就看到乌鞘岭东坡的汉长城。2在此处,居高临下,远眺南边的马牙雪山,更能感受到乌鞘岭“地扼东西孔道,势控河西咽喉”的地理特征。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春,霍去病发动祁连山之战,打败匈奴,夺取河西走廊,修筑由令居(今永登)至敦煌的长城和烽燧。乌鞘岭汉长城大约就是那次修筑。现存乌鞘岭汉长城呈东南—西北走向,自马牙雪山北麓跨过金强河后,在312国道北侧,顺着山势、蜿蜒起伏、横越乌鞘岭、经安远镇进入古浪县,长约15公里。长城在乌鞘岭上筑有并行两条,相间约40余米。夯土版筑,残高2-6米,基宽 米左右,烽台高大,间有残缺之垛口,雄伟壮观。长城两侧山巅上还筑有高大烽燧,望之岿然。
2010年,天祝县文联主席、诗人仁谦才华陪同我考察过,当时匆匆而过。古道无处不沧桑。就是这段路,去年七月玉帛之路考察时没找到,擦肩而过。现在,天空飘起细雨,更多更浓的云还在酝酿。冷风嗖嗖。行至半山坡,泊车路边,我和徐永盛爬到路南山上的烽火台边。烽火台部分坍塌,鸟以昔时木椽留下的窝眼为巢,看见有客造访,羞怯地躲在墩顶观望。我想拍照,它们惊叫着飞走。墩体上还镶嵌着一块很大的墨绿色祁连玉。登上墩台,向北俯瞰。有两道分别从沟底、山腰经过,两座烽火台分布在沟底和对面山巅。金强河谷以南山脊上,也飞舞着一道长城。
已经快到一点。与徐永盛商量,先到打柴沟用午餐,然后回来考察北部山巅的烽火台。那里是制高点,应该能俯瞰到很远、很宏阔的周边环境。于是行动。汽车穿过高速路涵洞,沿G312国道故道到打柴沟,吃碗面。返回时考察了路边的一座烽火台,然后回到长城密集处。下起大雨。我和永盛撑着伞,越过一道深沟,其间有很多墨绿色石头,与烽墩间镶嵌的完全一致。接着,翻越高巍的长城残体,开始沿着缓慢的山坡向遥远山巅上的烽火台前进。羊群在远处吃草。抬头警惕地打量一阵来人,转向山坡下。我们慢慢前行。风猛雨大,每走一段路,都要休息。这时,伫立山坡,回望沙沟中的长城和烽火台,以及更远处的马牙雪山、金强河谷以及抓秀喜龙草原,感觉天地真空阔。
汉代安门古城依岭边地形而建,东西长130米,南北宽100米,城门向南,现存残墙已成为两米高土埂。安门古城紧靠汉长城边,向西过河就是金强驿。汉代,这一带长城之外居住羌族,此城是守护长城军队所设住所;历史上东西往来商旅征夫游子使者,均在这里交验文书。我们越过安门古城残墙,大约一小时后,终于到达烽火台下。围墙,烽墩,石块,草垛,石苔,如同不完整的歌句,哽哽咽咽,叙说峥嵘岁月中沧桑故事。环顾四周,是无尽的山峰和辽远的河谷。北望乌鞘岭山岭,目光被云天阻断。今年2月,我们环绕腾格里沙漠划了一个圈圈;5月底,又围绕龙首山划了一个圈,即将进行的草原玉石之路考察,又将在更大的空间,将围绕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局部画出一个更大的圆圈。文化生态就在这些环环相扣、层层叠加的文化圈中互动,生成,发展,沉淀,再生……乌鞘岭是历代王朝经营河西的屏障,岭南安门村和岭北安远镇历来是戍兵扼守、“两面相御”的营地。许多历史名人途经乌鞘岭,都留下了诗篇文字。祁韵士于1805年盛夏过乌鞘岭时记道:“度乌梢岭,峻甚,地气极寒。”林则徐在《荷戈纪程》中说:“八月十二日,……又五里乌梢岭,岭不甚峻,惟其地气甚寒。西面山外之山,即雪山也。是日度岭,虽穿皮衣,却不甚(胜)寒。”冯竣光《西行日记》说:“光绪三年(1877)年,八月二十一日,二十二里镇羌驿尖。忽阴云四起,飞雪数点,拥裘御酒,体犹寒悚。以经纬度测之,此处平地高与六盘山顶等,秋行冬令,地气然也。饭毕五里水泉墩。又五里登乌梢岭,岭为往来孔道,平旷易登陟。十里至山巅。”明代各行都司中,只有陕西行都司曾编修志书《陕西行都司志》(简称《行都司志》), 为诸多传世文献着录或引述,其中有对乌鞘岭的记载:“岭北接古浪界,长二十里,盛夏风起,飞雪弥漫。今山上有土屋数椽。极目群山,迤逦相接,直趋关外。岭端积雪皓皓夺目,极西有大山特起,高耸天际,疑即雪山矣。五里下岭,十五里安远,有堡城,地居万山中,通一线之路。”
清代杨惟昶诗曰:
万山环绕独居崇,
俯视岩岩拟岱嵩。
蜀道如天应逊险,
匡庐入汉未称雄。
雷霆伏地鸣幽籁,
星斗悬崖御大空。
回首更疑天路近,
恍然身在白云中。
下山时,雨过天晴。回到车旁,已经三点多。上午下午,抛去中午用餐时间,考察乌鞘岭汉长城总共花去4个多小时。有风,有雨,有阴,有晴。
从安门上高速返回兰州时,车过华藏寺,一路豪雨,直到西固高速路出口。
到安宁科教城,北边黑云才往这边聚合,要准备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