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过 出 年 味

当星星点点的烟花爆竹在夜间响起,当成串的咸鱼咸肉挂在门前晾晒,当大人小孩穿着时兴的服装在市区街区闲逛,我知道,2010年的春节已姗姗而至。

今年春节,我将携妻带子到老家一个偏远的村庄,同年逾八旬的父母双亲和两个小外甥女,共度七天的美好时光,让身心得到最大限度的舒展。在那里我们将同饮土井水,点燃土锅灶,吃着香喷喷的咸物,足不出庄即可采摘到新鲜的荠菜、菠菜、白菜,然后砧砧剁剁一起动手,烹制出可口的饺子,那才叫开心和惬意!吃饱喝足,大家围坐在电视机旁,音量调的大大的,再也不用顾忌高分贝的声响惊扰邻居————这里没有其他住户。

我一直认为,人多,热闹,忙碌,是乡下人的年,也是我的年,只有这样才有年味。我的出生和经历注定了我的乡土情节。我自幼出生在乡下,虽说上世纪80年代考取了专业学校,党和人民赏赐给我一份固定工作,并在不惑之年前夕,迁居至中等城市,但我的根扎在深深的泥土里,我的亲戚绝大多数是农民。20多年来,为了追求一份我自认为比较美好的前程,寻寻觅觅,忙忙碌碌,父母亲全由姐妹们照料着,作为儿子我是不称职的!有趣的是,永远不愿离开足下泥土的父母亲,中年时身体状况非常差,但从六旬开始,居然一路健康地走下来,直奔九旬。我在欣慰之余,常怀感激之情,感谢上苍,感谢大地,感谢乡亲,是他们让我在几百里甚至几千里的地方,安心做事,踏实工作,诚实待人,以感恩之心面对需要我帮助的人。

我住在小集镇的时候,每年的正月初几,一拨又一拨的亲戚朋友骑着自行车,开着形形色色的车,结伴来到我家,给我父母拜年。高峰时,大人小孩能围成两桌,闲着也是闲着,于是,大人们斗地主、砌长城,孩子们看碟片或甩扑克,直到夕阳西下,吃罢晚饭,一个个才余兴未尽地离开。

从今年开始,只要二老不来城市过年,我们一家必然会赶至乡村,这是绿叶对大地的深情。

第41章 那 一 年 的“借 读” 大 战

N年前的那一天,是个晴朗的星期天。上午,我一个人在办公室值班,四周静悄悄的,没有喧哗的人声,也没有小车喇叭的鸣叫,悠闲无事我就想构思一篇小小说。正当我为小说中的主人公幽默滑稽的性格而自鸣得意的时候,忽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我拿起话筒,对方那沙哑低沉的声音便飘入我的耳膜,我清楚,他又要通过我,查找有关人士的号码了。我的同事K主任,进入8月份以来,为了孩子能够在省示范性高中就读,上六安,跑寿县,找同学,求领导,算是伤透了脑筋。

“这烦恼全是我自找的,当初谁让我好高骛远呢!”党政办清净无人的时候,他喜欢坐到我的对面,谈及孩子上高中的事情,免不了发出一些感慨,遇到事情的人,喜欢向别人倾诉,就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向人们讲述阿毛的故事。

全市性的中考那天,一位多年没有见面的老同学,带着厚厚的印刷品,驱车来到K的家里,说是代表L高中进行招生宣传工作。L高中与寿县一中同属省级示范性高中,只是牌子要老一些。K便打听上年度该校的统招扩招分数线,老同学很自信,说去年曾以510分从你们镇扩招两名学生,今年要是你家孩子考分在530分以上,我想,进我们校应该没有问题。一席话说得K和妻子激动不已:上L高中,过去可是想都不敢想的啊!那天,从不沾酒的K的妻子,破天荒地喝了一瓶啤酒。

一周以后,中考分数公布,K的儿子考了535分。在征求了那位同学的意见后,K毫不犹豫地为儿子填上了“L高中扩招”。

7月15日,是学生档案的报送日。上午,那位同学满头大汗地赶到K的工作单位,告诉他,L高中的扩招分数线提高到540分,要K找找关系,再加一份保险,否则,我不能保你孩子录取。K怔怔地望着老同学,问:“找个副处级干部写个条子,行不行?”老同学沉吟了片刻,说:“差不多吧,但最好是要害部门的领导。”

与老同学分手已近十一时,烈日当空,酷暑难耐,K夹着公文包匆匆忙忙挤上了六安方向的大客车,到达目的地时,十二点多。在皖西大戏院一个僻静的饮食摊点,K要了一碗牛肉面,可刚吃了几口,便觉得胸口一阵阵绞痛,他索性放下筷子,夹着包,茫然地在一个个商场里转悠,直到下午上班时间,才找到他的远门亲戚、一个副处级干部。姨夫倒也爽快,问明情况后,便打着哈哈说:“为孩子读书的事呀,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不违纪,更不违法,我给你写张条子吧!”K疲惫的身心顿时涌进了一股神奇的力量。

全家人的精神状态,又恢复到中考前的情景:K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小酒照喝;K妻子饶有兴致地看着电视连续剧,替古今人们担忧或欢笑;儿子预习高一英语……7月31日,几乎在同一时间段,K的老同学和姨夫打来电话:L高中的扩招分数线飙升至570分,你家孩子没有被录取。

不久,K的儿子糊里糊涂地被一所农村高中录取,一连几天,孩子沉默不语,人也消瘦了许多,眼望着分数比自己低的同校学生收到了省示范性高中的扩招、借读通知书,他对父亲说:“爸爸,您不要责备自己了,我知道,您尽力了。”

K当时肠子都悔青了,跺着脚说:他不应该参与这场人为因素挑起的生源大战,他应该立足自身实力,为孩子填报志愿。

那一年,人们都说:生源大战一旦形成不正当竞争,那么,考生家长的人事实力就是筹码,此言或许有点道理。因为,半年后,不甘现状的K,通过他在市委办的同学,硬是把儿子送到了L中学,还免去了部分借读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