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年 的 回 忆

过了农历腊月二十三,年的步子似乎迈得一天比一天快,孩子们还没有来得及扳着手指头盘算,年三十就笑盈盈的站在大家面前。小时候,过年是我们最大的盼。

“过年有什么好?”。看到孩子们欢天喜地的劲儿,大人们明知故问地逗孩子。孩子也不含糊,眨巴着一双亮晶晶的小眼睛,脆生生地回答:“过年穿新衣,戴新帽,吃得好,玩得欢,还不好吗?”的确,尽管是那个吃大锅饭的灰色年代,农民年三十还得出工劳动,想上集采购些物品要请假,还失去一天几角钱的劳动报酬;尽管父辈们日子过得捉襟见肘,衣袋里没有多少钱,有些家庭甚至于借钱过年,但又怎样?快乐、热闹、温情、轻松似乎与钱多钱少不搭界,物质的匮乏挡不住人们的**,春节照样过得风风火火、有模有样,定格成一年中的良辰美景。

先从吃的说。除了主食大米,糯米面和小麦面家家也要准备一点,用来做汤圆和馒头,小麦面是机械加工出来的,做馒头也不复杂,仙桃状的馒头缀上红的、绿的花朵即算完事;可汤圆要吃到嘴就没那么轻松了,浸泡了有些日子的糯米,捞出沥干后放在石臼里,挥起十多斤重的石榔头一下一下地锤,几十斤的糯米够你忙活半天,大汗淋漓是必然的,但面粉做出的食品又香又甜又粘也是必然的。过年光有主食是不够的,还得有菜,即桌上六样:猪肉、鱼、粉丝、海带、千张、豆腐,份量有限,除夕和大年初一早晨往桌上摆放一下,成人们很少动筷子,满脸爱意地瞅着、鼓励着孩子们大口大口的吃,之后,菜放进碗橱,等待客人到来。

老人说,吃不吃人不知,穿不穿眼面前。大年初一孩子们身上绝对不能少新衣新帽,要不,成群结队的拜年队伍聚集在一块,小伙伴们叽叽喳喳地为你鸣不平,会把你鸣得泪流满面。所以,在那个购布凭票、买帽排队的岁月,成人们过年可以“江山依旧面貌不改”,但孩子们这一关不能含糊。在他们看来,农人们一年365天有300天是穿草鞋、戴草帽甚至打赤脚凉膀子,那是平常日子,只是一岁只有一个年呀,连耕牛都是“打一千,骂一万,年三十晚上一顿饭”,更何况人呢?过年就得突出“新”字。

那年月,老老少少知道变着花样玩,那种玩法是群体性的,乐趣可以传染,是地地道道的身心放松。腊月二十八,生产队组织清塘逮鱼,有抽水泵却不使用,偏让壮汉们脚踏水车摇头晃脑地唱着渔歌,一脚一脚带出白哗哗的水,随着水面下降,大鱼小虾们开始蠢蠢欲动,再后来,大塘水尽鱼现、鱼头攒动,人们兴奋,跺脚,呼叫,扔土块,置身场景,只一个乐字!更乐的还在后面,年初一到年初三,附近几个村庄的百姓自行组织起来唱《沙家浜》、《红灯记》,乐器单调,服装、道具也不专业,但大家四句推调子唱得响亮,人物形象塑造的丰满,表演的夸张,有乐,有趣,有笑,有良好的氛围,这就够了。观众中受益最大的是卖甘蔗的,卖荸荠的,挑货郎的,他们的物品总会销得干干净净,当然,孩子们也不错,偶尔也会在拥挤的人群中捡到几枚硬币,作来日与伙伴们“砸老鳖”的资本。

三十多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时间的车轮已碾到21世纪,从回忆中走出,揉揉双眼,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现代的物质生活、经济条件,比起30多年前实乃天上人间!但人类本源的快乐、真诚、率直、轻松,却不知不觉中与人们渐行渐远,好在它有它的大环境,我有我的小世界,春节将至,只要你用心,只要你愿意,只要你努力,记忆中那些美好、鲜活的场景,将会还原到你我的年中,不信,你瞧瞧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