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散步:去森林深处享受孤独
在喧嚣而充满欲望的城市里,在每一个忙忙碌碌却又一无所获的日子里,每当独自仰观浩瀚天空与茫茫黑夜的时候,内心深处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寂寥与孤独。直到午夜十分,街道归于沉寂。披衣站在阳台,看着城市的灯火依稀,心中就有散步的冲动。在那条两旁都是银杏树狭长小路上,一个人,漫不经心静静徐行。散步,调节着我们的精神,在散步中孤独,也是在享受孤独。
把一生最后的时光用来散步、思考、写作的,大概就是法国的卢梭了。卢梭在他的晚年是孤独的。没有兄弟,没有朋友,也没有爱人。“如今,我在世上落得孤零零—个人了。除了我自己再没有兄弟、邻人、朋友、社会”。正是在这种孤独的状态之下,他开始了另外一种生活,他投入到大自然母亲的怀抱中,去寻找灵魂的庇护所。他常常独自一个人漫步在巴黎的近郊,以采集植物标本为乐。在此过程中,他一边回忆一边写作,终于为世人留下了他的最后一部著作《孤独散步者的遐思》。
我们可以想象,遥远的十八世纪的巴黎郊外,孤独的卢梭每天走向森林里的小路,仔细观赏着森林里的种种变化,每一朵花的开放,每一次小动物的出现都会让他露出欣慰的笑容,从晓风吹起到夕阳西下。当世界所有的一切抛弃卢梭时,大自然没有抛弃他。他在散步后纪录,回忆平生经历,谈论精神改良与宗教信仰,追忆与一个残疾小男孩的交往……如果没有社会的抛弃,没有世人的诋毁和诅咒,卢梭不会选择孤独,不会一个人蹒跚着走向森林的深处。但是,反过来想想,在孤独的日子里,谁又能说卢梭就是一点也没有幸福呢?!
其实,古今中外,孤独散步的人又何止是卢梭?不能在浊世里苟且偷生的屈原,终究被放逐,放逐何尝不是一种散步,尽管是被动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在散步的过程中,屈原一定想了许多许多,“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他做出死的决定,也一定是在散步中仔细斟酌的,乱世中的知识分子,唯以死抗之。文革中投湖自杀的老舍,又何尝不是呢?
当然,散步并不仅仅是孤独人的专利。豪放的苏东坡也散步,看他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并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没有写散步过程中的多少沉思,仅仅是散步自身的诗意和乐趣,就让人沉醉。
我喜欢散步,大概在高中的时候就开始了。高三的时候,为了晚自习后能够继续看书,特地在外面租了间房子,每次从学校下晚自习,都是跟当时的好友长贵一起在街上溜达一圈,有一次,一间废弃的仓库失火,消防队员救火,我们甚至难得的轻松,作隔岸观火之状,心态颇有趣。每个星期,只放半天假,那个半天,有时一个人,有时同长贵,一起到运河边上散步,谈理想,思考自己的人生,总是走的很远。有一次,甚至不知不觉地走到我的家,于是邀请长贵到家里,偷拿了父亲的一瓶上好葡萄酒,在回来的路上,边走边喝,到了学校,已是傍晚,两腮绯红的进教室上晚自习。
工作后,家安置在瘦西湖畔,最美的就是屋后的风景。绕过小区的围墙,一个人,走在石板路上,左边是河,右边是树,一直走到保障河畔,看人在月色下游泳,也有人垂钓,在唐城脚底下溜达一圈,从万花园、傍花村那边折回家里,时间大概要有一个小时,这条路线没有喧嚣,安静凝致,绝对是经典路线,我在不太繁忙的夜晚,总是其乐无穷地去散步,我人生中的许多决定,都是在散步中琢磨并定酌的。
最美的散步,莫过于在海边。07年的8月,跟着妻子去青岛,早晨睡不着,就一个人去海边散步。海边没有人,只有海鸥,以及海浪有规律的孤独和鸣。这次散步,让我的心灵得到太大的震撼。我感受到人的渺小和海的博大,同时,也感受到海的渺小,人的博大,也想通了一些事情。
散步确实是值得一辈子养成的运动习惯,在喧嚣的世界里,作为我们男人,做什么都是在快节奏中,节奏快,让我们丧失了太多静下来细品人生的机会,我们的各方面情感也变的越来越粗糙。无论时代怎样发展,一个男人都需要在快节奏的环境下,选择静一静,慢下来,所有的困惑,都会在散步中得以解决。
对于女人来说,如果一个男人沉静,每天愿意长时间陪你散步,他必然是不浮躁的,大值得你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