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章 李白:作诗一流,做人投机2

为了避免伤了自尊,李白最后也故意给自己留了条退路:

愿君侯惠以大遇,洞开心颜,终乎前恩,再辱英盼。白必能使精诚动天,长虹贯日,直度易水,不以为寒。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许门下,逐之长途,白即膝行于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观国风,永辞君侯,黄鹄举矣。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

意思是说,希望您大人不记小人过,找机会再来看看我。这样的话,我李白也就豁出去了,好好为您效劳。如果您看不起我,不来看我,那我就跟您说拜拜,再也不见您。当年冯谖还可以倚门弹剑而歌。“此步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我李白这块金子走到哪里都会发光的。

不过,历史证明,尽管李白说的天花乱坠,但是这个裴长史鸟都没鸟他,这次投机再次失败。

后来,李白给荆州太守韩朝宗也写过一封类似的自荐信,“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但是人家依然没鸟他。

李白从二十四岁离开家乡,到了四十多岁,在朝廷都没混到任何职位。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等来了机会。李白年轻时特别学道,任侠而为(我怀疑他是不是因为唐皇朝崇尚老子道家,所以他早有准备,又是投机),这次的关键人物是元丹丘,就是《将进酒》里面的那个元丹丘,元丹丘把他推荐给了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玉真公主崇信道教,玄宗朝的时候出家为道士,法号无上真人,后来又赐法号为持盈法师。

为了拍玉真公主的马屁,李白还多年前就准备好的《玉真仙人词》呈给公主: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

清晨鸣天鼓,飙歘腾双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

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这首诗即使现在读起来,也觉得肉麻,特别是说玉真仙人一定会得道成仙,修成正果,去少室山的时候,连王母娘娘也会亲自恭迎她啊。

也许是这次马屁拍得太好了,终于在玉真公主的牵线搭桥下,唐玄宗开元元年(742),四十二岁的李白终于接到了唐玄宗的招数,来到了他日思暮想的都城长安。

《唐李翰林草堂集序》里记述了皇帝和诗人这一重要的历史会面:

天宝中,皇祖下诏,征就金马,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谓曰: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何以及此?

看看李白享受的什么待遇,皇帝亲自步行迎接,让李白坐的是镶嵌着七彩宝石的宝座,还亲自为他调制汤羹,这俨然是一个粉丝对偶像的待遇啊。

所以,李白的虚荣心得到了十分的满足。从他当时写的这首《南陵别儿童入京》,就能看出他多年投机终究事成毫不掩饰的一种欣狂。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不过,唐玄宗当时更感兴趣的还是杨贵妃,跟李白的所谓亲密也就是君王尊重知识做做样子罢了,李白并未真正得到玄宗的政治重用,只给他一个“翰林供奉”做做,只不过没事陪陪皇帝做做诗文而已。

这样陪在皇帝身边的日子也只不过三年,三年后他被“赐金放还”,李白后来在诗歌中也说“谗惑英主心,恩臣佞臣计”(《答高山人》),我们可以想象,以李白这种狂妄的性格,宫里全是太监和奸臣,加上他自己说话也不注意,不被排挤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