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从采访阎真的失败谈人物采写的关键

【采编手记】

人物稿的采写一度是《知音》的弱项。在人物稿采写方面,《知音》有一个不成文的潜规则,那就是:大名人的小故事,小名人的大故事。其实,这两点选其一,并非易事。大名人之大,是因其知名度之高,高则小事不小;小名人之所以小,就因其大事太少,否则早成大名人啦。

为什么《知音》曾在一段时间内官司不断?大多是作者瞎编了一些娱乐名人的故事所引起的。这一点,让《知音》老总很头痛。

那时,《知音》新开了一个“大家情怀”栏目,发一些文化类名人的稿件。我通过朋友预约采访湖南著名作家、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阎真。

在中南大学阎真老师的宿舍楼下,我第一次见到了以一部《沧浪之水》引爆文坛的阎真。阎真个子瘦高,穿着一身很休闲的短装,趿着拖鞋,手上还拿着一顶旅行用的太阳帽。我上前去自报了家门,和他握手。他笑笑,说:“去我家吧。”

太阳很毒,燥热难当,走在中途,他突然说:“天好热,送一顶帽子给你吧。”我很诧异他突然冒出这样一句话,连说自己不热。由此,我们之间的交谈轻松了许多。

阎真的家里没有其他人在,稍显凌乱,他将空调开了,又把电扇打开对着我吹,燥气顿消。显然家里没有开水,他给我开了一盒王老吉,说:“谈点什么呢,呵呵。”他搓着手,很不好意思的样子,这与我想象中的大家有些出入。我说:“我们这个栏目吧,并不谈创作体会,也不泛谈您的成长经历,我们需要故事。比如,您的婚姻故事、亲情故事、友情故事……”“这样的呀?这样的呀?呵呵,那我没想到,那怕是要让你失望了……”

我不停地启发他,又将带出的杂志拿给他看,告诉他,我们发了哪些大家的什么故事。他听了愈发不好意思起来:“哦呵,太离奇了,这些故事他们敢写出来,我哪敢啊?有也不敢哦……”我愈是不停地诱导,他愈是惶恐不安,不停地搓着手,说:“这真不好意思,恐怕会让你失望,让你白跑一趟,这热的天……”我知道稿子是做不成了,仍有些不甘心,就说:“您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因为女人》产生了很大的反响,您不妨写写您和小说中女主人公的故事,我们近期就发了一篇贾平凹和他的小说原形刘高兴的故事……”“那写不得的,呀(爷)唉,写哒会拐场。”听着他纯正的长沙话,我突然笑了,说:“您可别有压力,我也不是一定要挖您的隐私呢,能见到您这样的大家,我已经很满足了。”

听我这样说,阎真起身去了书房,送了一本签名的《沧浪之水》给我,又找出一本纪念他北大导师的文集出来,说:“要说亲情故事,我的导师倒是可以写,他对我的成长起到了很大作用,我很感激他。可是,也没有你们要的那种**气回肠的故事呀,生活原本是平常的……”我想也是,不一定每个大家背后都有曲折离奇的故事,就算有,也不见得会同意我们这样大张旗鼓地报道。于是,我们的话题转入了文学。

阎真的《沧浪之水》我是早看过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那是屈原老夫在我的家乡汉寿县发出的喟叹,我当时就对这个小说名很感兴趣。这部40多万字的小说,叙说的是一个中医学硕士池大为分到省卫生厅之后的遭际。池大为早期的书生意气,写得极其生动真实,让人读来心酸不已。而他悟道之后的发迹,又那么震撼人心。真诚与伪善、正义与邪恶、挣扎与沉沦……这一部小说曾让我拍案叫绝。我不知道阎真身处象牙塔,是如何了解到如此真实鲜活的社会生活的。

因为有了共同语言,阎真没有了当初的不安,说到小说的创作,他显得神采飞扬。“我对文字有一种近乎宗教的崇拜,因而对自己的小说很苛刻,这部小说先后写了几年,我不会像别的作家一样几个月就炮制出一本书来,也许我没那能耐……”

不觉间已是中午,阎真老师起身说:“不好意思,家里没开火,也没菜,我请你去外面吃。”于是我们起身下楼,走出校区,他带我来到一个很有特色的餐馆,找了一个靠窗的桌子坐下后,我又说起了他最近的长篇小说《因为女人》。我说:“您这部小说最吸引我的是开头,那个以声音开头的方式, 一下子就将人的阅读欲望勾了起来,而最让我难忘的是,开头写女主角听到那特别的声音时,心里如有一头抹香鲸跃出水面,何其新鲜而又生动传神……”他笑笑说:“光是那个开头,我就推倒重来,写了四次……”闻此,我不禁肃然起敬。想起自己的浮躁与功利,汗颜不已。

他问我们杂志社的情况,我便向他聊起了我们的工作和工作压力。“哦呵,还这样呀?那我要是去你们那做编辑可能还不够格,会被淘汰哦。”阎真被我说得一惊一乍的,他喝了一口茶似又想起了什么,说:“那我这次让你白跑了一趟,真是不好意,要不我给你介绍几个湖南的名作家,你再去挖挖他们的故事吧。”

阎真老师点了一个蜗牛烧排骨,这个菜我还真是第一次尝到,他不停地将蜗牛选出来放在我碗里,感觉好像是对我的补偿。饭后,我抢着买单,想不到他竟有那么大的力气,一把就将我按在椅子上,很严肃地说:“这可不行,不行!”

走出餐馆,阳光如炽。握手告别时,他一脸真诚,真诚中含着歉意,这让我心里不安了很长一段时间——怀着如此俗念去采访一个宗教徒式的文学大家,真是罪过!

各位看了以上采访故事有什么感想呢?

我的体会是:第一,人物稿的采写一定要把采前工作做足。主人公有什么故事?他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他的故事是否涉及个人隐私?如果这些没弄清,冒然前去,能像我一样混到一餐午饭,已是万幸。第二,要找好采访契机。本辑中所写的著名作家王跃文(现为湖南省作协主席),接受采访时正是他的新书《苍黄》上市前夕,出版社要求他接受主流媒体采访,做一些新书发行的推动工作。女作家虹影接受我采访时,也是她的新书上市前。她对隐私的开放度,让我始料未及。第三,自己要具备一定的采访素养。名人,特别是文化名人,如发现记者不具备写他(她)的素养时,也会委婉地拒绝你。了解名人,并找好采访角度,采访就成功了一半。王跃文不一定会同意你采写他的情感故事,但他深爱自己的母亲,从母子情着手,让他欣然接受;虹影家庭残缺,写亲情有难度,但她情感经历丰富,说感情,她有讲不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