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揭秘“知音中纪委”1

让冰冷的制度,闪耀着人性的光芒,才是企业管理的王道。

如果你想知道知音的管理制度有多严,须先了解一下知音的行政部。行政部在知音是一个什么部门呢?这样跟你说吧,那就相当于“知音中纪委”。那牛逼,可不是吹的。

给《知音》当作者的时候,有编辑来长沙组稿时就和我说起过知音的管理制度。有些是传说,莫辨真伪。我收录在此,有传谣之嫌,但愿不会被“知音中纪委”跨省双规。

知音行政部有四五个人,行政部孙主管,曾是一哥胡老大的贴身司机,武警出身,高大威猛,据说身手了得。

那些传说,几乎都和孙主管有关。

传说一:雷二哥办公室需要添置什么东西,也需要写一个报告给行政部审批。一次雷二哥的圆珠笔用完了,写了一个报告给行政部,要求领用十支圆珠笔。结果行政部孙主管的意见是:暂领两支,用完再领。

传说二:行政部曾经要求编辑们每两个小时填写一个工作情况汇报表,也就是说,你这两个小时干了些什么要一一写清楚汇报给行政部。行政部会针对填写的内容进行抽查。据说牛嗥对此十分不满,就很情绪化地填写:“8点到10点,上厕所;11点到12点:上厕所……”

行政部找到他说:“你一上午都在上厕所吗?”

牛嗥说:“拉肚子,水土不服啊……”

传说三:有次行政部孙主管亲自来编辑部突击检查编辑是否在岗,某女编辑不在办公室坐着,同事说她正在上厕所,孙主管不信,就在女厕所门口喊话求证,硬是将女编辑从厕所叫出来验明正身了才算过关。

传说四:知音员工原来的饮用水都是行政部统一订购的桶装水,后来员工觉得桶装水卫生不过关,便自己从家里带热水壶来烧水喝。行政部严令禁止,隔三岔五突袭员工办公室搜查烧水壶,发现立即没收。为此,编辑们给每次负责领头搜查水壶的某某取了个绰号叫“搜壶总监”。

一次,孙主管亲自搜壶,突袭几次却并未发现目标。原来,编辑们被没收了太多水壶实在心疼,就很少有人用了。孙主管不甘。经仔细巡视,发现下半月编辑部主任文文的桌子上有一个跟烧水壶十分相似的东西正冒着热气。他几步冲过去对身后的随从喊道:“发现一个,发现一个,赶紧给我收走!”

文文说:“这不是烧水壶,是加湿器!”

孙主管愣了一下,声音更高了:“那也不行!收走!”

文文是武汉“土著”,又是元老级编辑,跟老总们都可随意开些七荤八素的玩笑,就调侃他说:“你只敢收编辑的烧水壶,雷头办公室每天都用水壶烧水你怎么不去收啊?”

孙主管说:“那你努力啊,等你坐到雷头那位子,我就让你烧。”

……

我来知音工作后,每两小时填写一次工作汇报的制度在编辑们的强烈反对下已废除。但知音从水果湖老办公区搬到东湖边上的新办公楼之后,几个编辑部集中在一个很大的编辑区办公,编辑区除了厕所,每个角落都在高清摄像头监控之下。

编辑们每天进入办公楼之后,一举一动都在行政部的掌握之中。你会说,那你在电脑上干什么,监控也不一定看得清吧?这个不好说,行政部并没有明确告诉你。但某一次,网上突然出现一堆针对“知音体”及知音“名人稿造假”事件的“泼污贴”,知音高层十分恼怒,认为爆出内幕,必有内奸,要求严查。此事由行政部和编务部“联合办案”,“办案人员”找个别编辑谈话时,竟然提到了他的聊天内容,要他解释那些与外界的可疑对话是什么意思。

我的天,原来QQ聊天也在监控之中!那编辑惊出一身冷汗,不久就辞职不干了。

QQ聊天被监控的事被编辑们知道后,编辑们集体抗议过。抗议的结果是,《知音》所有编辑的电脑USB接口被行政部封堵。也就是说,不再允许使用移动硬盘,你的一切文字活动都必须在固定电脑上完成,以便随时检查。

不久,人事部某主管也不甘示弱,他发明创造了一个先进的OA系统,让知音所有员工每天在OA上填写日志,写明你上午做了什么下午做了什么,一旦忘记填写,就直接从工资里罚款。

虽然不是每两个小时填一次了,但内容要求更细致,十分费力费神。有编辑就加以抵制故意不写,一时罚款猛增。该“发明家”就向胡老大表功,说他为单位创收了几万元,创收来源就是这些罚款。

当然,我也是这些罚款的贡献者。我对这些制度很抵制,很傲气地公然声称不配合。傲气归傲气,每每看到那些足以让你血压升高的罚款数据,就只想逃离。

经过反复思考,我有了一个让自己兴奋不已的“宏伟逃离计划”。

知音集团在深圳市置有产业,房子一直闲置。我想带几个编辑,去开办知音广东记者站,一来可把深圳市的闲置资产启用,二来可打开广东市场,包括新闻市场和发行市场。

一次去雷头办公室汇报工作时,我把初步设想对他说了。为了让雷头相信,我还列举了自己发过哪些广东的猛稿,认识哪些广东的牛人……雷头听后很高兴,认为我这个想法很好,是一个创造性的建议。雷头要我尽快写一个计划书,交总经理办公会讨论。

计划书交上去半个月后,一直没见反应,我就找了个机会问雷头。多年来,雷头任劳任怨,伏案看稿,落下了严重的颈椎病。他习惯性地左右摇了摇头,讪讪地说:“讨论过了,胡总可能有更好的想法。这事,再议,啊,再议……”

我知道,此事不会再议了。

既然如此,那就熬吧。熬一天算一天。

好在,知音还有两个审批单是掌握在主编手上的。

一个是打印审批单。编辑部没有独立的打印机,所有编辑打印稿件,必须去文印室。打印之前,要填写一张巴掌大小的打印审批单,打什么内容,大约多少张纸,都必须写清。文印室的小姑娘不见签条不开机。打印好了,还得在登记簿上签字画押。据说此举是为了防止编辑打印稿件之外的文件。这样好是好,一到编稿高峰期,文印室就排起了长队。有时要赶着交稿,偏偏又到了下班时间,你若和文印室的姑娘关系不错,她会等等你,让你打完。否则对不起,我下班了,你自己掏钱去单位门口打印店打吧……一个是外出审批单。进入办公楼后,也不是完全不能外出,但这必须填写外出审批单。外出必须是干与工作有关的事,一种是外出采访,一种是约见作者谈选题,另一种是特殊关照:在家写稿。

要想外出,主编是不会轻易放行的,他会对你所填内容反复斟酌,事后还要进行核实。好在,向主编从不在这方面为难我,基本上有条必签,甚至都不会问我去干什么。

很多的时候,我签了条就去单位附近的工作室给弟子们讲授知音“套路”。他们多出活,我就轻松许多。

工作室在小区一个很幽静的角落,二楼,一棵茂盛的香樟正好将树冠搁在窗头。春暖花开的日子,微风送香,鸟语啁啾,十分惬意。我端坐窗前,凝望天空时,秋子或饮水就会泡上热腾腾的浓茶,静静地放在我窗台,又懂事地退下。

那一时刻,我会忘掉一切的烦忧,内心被诗意充盈。

然而,这样的时光毕竟是短暂的。

秋子和饮水先后被我“贩卖”给知音后,工作室基本上就处于瘫痪了。而这俩家伙和我在一个编辑部,我还得为她们操上很多心。开头一段时间,她们写稿,基本上都是我给的选题,每次开选题会之前,我不仅要自己备好料,还要给她们预留。而每次,她们写完稿子之后,还要请我这个师傅把一下关再交。如此,我一度把自己搞得焦头烂额。

也许是为了逃离。不久,我又向雷头提出了一个“过分的要求”:每月出差20 天。

知音规定编辑每月出差组稿10天。我给雷总的理由是,我是一个记者型的编辑,很多稿件都是自采的。自采稿件独家新闻多,真实性也没有问题。

雷总习惯性地摇了摇了头,突然一脸绽开了亲切的笑容:“你总是会想鬼主意,好吧,这事儿我做得了主,你写一个报告,让主编签好字,我签批了交给行政部就行。”

于是,我成了知音第一个享受每月出差20 天特殊待遇的人。

当你在全国各地建立起自己的作者或线人网络之后,出差组稿,几乎就等同于公款旅游。按规定,我可以在20天里,选择4个以上的城市游走。每月领到知音的近万元出差款后,我就开始制定出游路线。

当然,出差组稿也不会让你就成了脱缰之马,除了有发稿制度套着之外,有的编辑部还规定,你必须在第一时间将所到城市的酒店告知,并用当地座机打电话给主编,以确定你没有像马航一样失联。后来,据说仍有个别编辑脱离监管,领了出差款躲在家里,让出差地的作者帮忙弄各种票据报销。雷总闻知此事后大怒,在全体编辑会上,他怒斥这样的编辑是在“抢劫知音财务室”。

结果,行政部给了编辑们一项特殊福利:每个编辑免费发一部手机。

那手机是被定位了的。你出差时,必须带着它。这样,你走到哪里,行政部和主编都清清楚楚。

我是一个守规矩的人,尽管也会去景点旅游,但一定会如质如量完成组稿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