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武昌九座门

远望湖广高又高,九门俱用铜铁包。窝风避浪文昌门,升斗量米平湖门。迎宾接驾汉阳门,挑鱼卖菜武胜门。推车抬轿忠孝门,游山玩景宾阳门。推翻满清起义门,姑姑烧香保安门。和尚骑马望山门,这是武昌九座门。 选自罗时汉《白沙洲芦家》第110页。

这是一首排工谣,可吟可唱,豪放大气,如铜锤铁板,铿锵有力。它讲述了老武昌各城门名称、地理风貌、功能特点、传说故事以及城内外状况等,每座城门前冠以四字说明,实乃点睛之词,不仅扼要简明,而且生动有趣,易记好懂。

武昌有城,始于三国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吴主孙权在黄鹄山北侧筑城,取名夏口。南朝时宋孝武帝于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在夏口城立郢州,扩建和修葺城墙,世称古郢州城垣,遗址现存于黄鹤楼后。隋文帝于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江夏郡置鄂州。唐宝历年间,武昌军节度使牛僧孺对鄂州城进行整修,扩充范围,更新材质,以陶甓为城,武昌有砖城自此始。宋仁宗皇佑初年,鄂州知州李尧俞重修城池。

明朱元璋第六子朱桢分封武昌,是为楚王。此后,楚王世代盘踞武昌达262年之久,与明始终,此亦佐证了武昌城的价值和地位。《湖广通志·城池》载:“本朝洪武四年,江夏侯周得兴因旧城增筑之,城周围三千九十八丈,城垣东南高一丈,阔二丈五尺,西北高三丈九尺,阔九尺,壕堑周围三千三百四十三丈,深一丈九尺,阔二丈六尺,朵眼四千一百六十八个,城铺九十三座,城楼十三座,门曰大东、小东,新南、平湖,汉阳、望山、保安、竹牌、草埠。共九门”,此时的武昌城已经全部改成砖城,城高壕深,形制齐整,依山为城,带江为池,九门雄峙,蔚为壮观。

乾隆《江夏县志·卷二》又有关于武昌城门名称更迭的情况记载:“明世宗嘉靖十四年(1535年)都御史顾辚易大东曰宾阳、小东曰忠孝、竹牌曰文昌、新南曰中和、望泽曰望山、草埠曰武胜。”

清末张之洞督鄂,为修粤汉铁路,建武昌车站,方便交通,新筑通湘门。通湘门在中和门和宾阳门之间,故址即今之紫阳路东端,靠近武昌火车站。此门加原九门,合计十门。

窝风避浪文昌门 文昌门位于西南,在武昌造船厂内,西距红庙矶防水墙约280米,今解放路南段以西尚存一段文昌门正街。旧名竹牌门(竹簰门),因这一带是竹木集散之地而得名,后改文昌门,以附近有文昌帝君庙而改名。武昌鹦鹉洲在时,洲岸夹江处,大小船舶俱可在此避风。洲没以后,城南船只才去巡司河口(鲇鱼口)内避风,用“窝风避浪”来解说“文昌门”是十分贴切的。

升斗量米平湖门 平湖门位于正西,今平湖门水厂附近,即彭刘杨路西段,花堤街口至临江大道之间,城门内的一段路原名平湖门正街。此处修有平湖闸,歌笛、弯把、西湖、都司、宁湖等湖水都从平湖闸与长江相连的,平湖闸起到了平抑水位的作用,故名平湖。旧时附近有“官仓”,“升斗量米平湖门”,是因为进米粮船多在此处停靠,1794年《江夏县志图》标明,平湖门外有“粮仓”;1869年《江夏县志图》标明,平湖门外有“南粮仓”,此可作为文献佐证。

迎宾接驾汉阳门 汉阳门位于西北,在临江大道与民主路**汇处,民主路西段(城门内至解放路)原名汉阳门正街。门外至汉阳有直通码头,故名。汉阳门外为武昌城对外传统的客运码头,旧有等驾坡(董家坡)等地名。光绪十年八月初九晚七时半黄鹤楼惨遭大火,报纸报道:汉阳门外街董家坡一张姓作坊内,一徒工上楼不慎倾落油灯引起大火,风助火势,火仗风威,烧毁了黄鹤楼。旧时人们多在此处迎来送往,因而有“迎宾接驾汉阳门”之说。当年孙中山踏访武汉,就是从汉阳门上岸登临的。据《孙中山先生莅临武汉五日记》记载,1912年4月9日:“中山先生一行登岸后,换马车由汉阳门入城经长街直达都督府。这时,武昌旗翻五色,万人空巷,长街两旁,夹道鲜花,欢呼之声,如浪如潮,争睹这位蜚声国内外的革命伟人”。

挑鱼卖菜武胜门 武胜门位于正北,在今积玉桥得胜桥街口,西城壕巷口南侧,为双城郭,城门内至火炬路口原名武胜门正街。原名草埠门,因门外沙湖浩瀚,草高丈许而得名,后以“都武而昌,得地之胜”而改名。武胜门外为长江泥砂堆积平地,沙湖时较大,直抵城北,有大片菜地,城内居民稠密,菜蔬需求量大,渔民菜农皆由此门进出,“挑鱼卖菜,吆进喝出”,恰是武胜门独有的风景。

推车抬轿忠孝门 忠孝门位于东北,即今之小东门,在忠孝门街20、22、23号处。城门内至棋盘街口的一段路原名忠孝门正街。关于忠孝两字的来历:忠,指岳飞,忠臣岳飞曾驻守武昌,追封为鄂国公;孝,指孟宗,传城内有孝子孟宗哭竹处。城外之忠孝门外正街,后一直与舒家街相连。至清末时,城北人口更显稠密,城门使用率愈发高涨,出城探亲、访友、烧香、踏青、上坟之人,有推车者,有抬轿者,有步行者,有挑担者,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坐轿者不一定都是高官,有钱人、三寸金莲的妇人、老翁老妪都会乘轿出入。此外,小东门外原皆荒山,少有住家,唯祠庙众多,死者棺木多用车经此运出城外,这样,车也多了。 游山玩景宾阳门 宾阳门位于正东,即今之大东门,在武珞路与中山路交汇处之今新宜大酒店(原大东门饭店)北侧。在城门内的一段武珞路原名宾阳门正街,城门外为宾阳门外正街。当时城门内蛇山东端南坡有龙华寺、岳飞庙等,城门外有长春观,洪山等,风光殊异,人们多由此进出,游山玩水,赏花观景。

推翻满清起义门 起义门在首义路南端与起义街北端连接处,城门内的一段路原名中和门正街,城门外为中和门外正街。最早叫新南门,后以“中正仁和”之义改名中和门,1912年,为纪念辛亥武昌首义,又改名为起义门。1981年在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时,地方政府对起义门进行了重建,因此现存的起义门与历史上的起义门(中和门)之真迹有一定差别。

姑姑烧香保安门 保安门位于正南,在保安街复兴路口东侧与复兴路集贸市场大门之间,城门内至望山门街原名保安门正街,城门外至起义街为十字街。因与城中楚王府遥相对应,起拱卫作用而得名。姑姑,指尼姑,川剧《秋江》(楚剧叫《陈姑赶潘》)里面,老艄公就把陈妙常叫作“姑姑”,烧香求福,当然也包括“保平安”,因此,“姑姑烧香保安门”,可从歇后语的角度去理解。

和尚骑马望山门 望山门位于古城南面,今解放路南端,即武昌造船厂东门附近,城门内至保安街段原名望山门正街。原名望泽门,据《舆地纪胜》称,望泽门经广平桥可达南草市,当时在此可观南湖,故称望泽门。南宋后至明初城扩至今址,但仍称望泽门,后觉可远望纸坊之八分山,故改望泽为望山。王汗吾先生认为,民间传说旧时的宝通寺占地很广,庙宇在洪山,山门远在武泰闸,和尚关山门要骑马而去。“和尚骑马望山门”,可能与此传说有关,仅供参考。

城门是一座城市的历史颜面,不管是记忆中的还是现存中的,不管其颜值是高是低,它都是一份值得研究,值得存留的地方文化珍品。

清末光绪三年图加标注说明

大东门

撤除城墙前的武昌汉阳门渡船码头

中和门(起义门)

汉阳门

汉阳门

从蛇山上看忠孝门、昙华林,美国人Frederick G. Clapp摄于1913年~19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