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苏联老大哥

苏联老大哥,吃饭吃得多;苏联老大嫂,吃饭吃得少;苏联老大姐,吃饭吃一点;苏联老大爹,吃饭吃一些;苏联老太婆,吃饭吃一坨;苏联老大妈,一吃一大搳。 由田联申提供。

一大搳:形容很多,凡是手能够到的都把它弄在怀里;搳,hā,手指抓物;《广韵》搳,搔也。俗作哈。

这首童谣将“苏联老大哥,老大嫂、老大姐、老大爹、老太婆、老大妈”与“吃饭”连起来一一述说,合辙押韵,幽默有趣,既有“滑稽搞笑”的童谣特色,又有武汉方言的特有韵味。

前苏联曾经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对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对中国革命与建设道路的选择起过重要作用和影响。在中苏关系蜜月期,尤其是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一些难得的援助,他们派遣了大批专家顾问帮助建设,为中国培训技术干部,并接受中国的留学生和进修生等。在现在看来,这样的国际交往是很普通的事情,而在当时却只有苏联才有能力做到,才能够做得到。这些帮助对解放初期的中国经济建设,无疑是起到了积极作用的,因而有“苏联老大哥”这样的历史称呼。

武汉人早在19世纪中期就知道俄国人了,那时有许多俄国人到汉口做茶叶生意,他们把汉口称为“东方茶港”,并携手中国人开辟了一条以汉口为起点,借道汉水北上,过河南,进山西,越大漠,至恰克图,经莫斯科,圣彼得堡,继而通向欧亚的万里茶道,这条茶道横亘了半个多世纪,被喻为联通中俄两国商贸友谊的“世纪动脉”。

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俄、法两国以迫使日本归还我辽东半岛有"功"为由,强迫清政府在汉口择定一个地区,建立它们的租界。俄租界位于汉口英租界与法租界之间,平面图像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L。1920年由中国代管,1924年正式收回,改为汉口市特二区。

让武汉人再一次强烈感受俄国人的是抗战时期的武汉大空战,那时苏联已经建立,但大多数武汉民众还是戏称他们为“俄国苕”。在保卫武汉的多场空战中,100多名苏军志愿队战士牺牲,部分埋葬在汉口万国公墓。1956年,其遗骸迁至解放公园现址建烈士墓,并竖立“苏联空军烈士墓纪念碑”以示纪念,墓碑上共镌刻着15位烈士的名字。经俄罗斯大使馆、俄罗斯国立军事档案馆以及中方有关人员重新查证,2015年6月,确定共有29位苏联空军志愿队成员在武汉牺牲,另外14位烈士的名字将补增镌刻在墓碑之上。

据有关资料,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助中国的重点建设项目有156个,其中在湖北安排了8个项目,它们是:1.武汉钢铁公司(武汉钢铁联合企业),武钢是新中国兴建的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每年提供的钢材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一成;2.武汉重型机床厂;3.武汉锅炉厂,当时是我国最大的特种炉生产厂;4.武昌造船厂,武船是我国内地最大的造船综合企业;5.武汉肉联;6.青山热电厂;7.大冶有色金属公司;8.武汉长江大桥,其中布点武汉的有七大项目。

是时,在武汉能够见到的外国人,基本上是苏联人,他们高大魁梧的身材,隆鼻凹眼的长相,略带弹舌的腔调,亲切友善的态度,引人注目的打扮,都给武汉市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苏联文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看苏联书籍,听苏联故事,唱苏联歌曲,观苏联电影,跳苏联舞蹈,以及学习俄语等,都成为社会潮流和社会要求。苏联服饰也闯入时尚领域,什么“布拉吉、乌克兰衬衫、苏联大花布、列宁装”等,那时人们没有太多选择,在品种单一,色彩单调、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些无疑都是令人羡慕的。

为在武汉举办“苏联经济、文化建设成就展览”,由苏联援助,在汉口解放大道一侧兴建了“武汉中苏友好宫”,1956年3月建成开放,这是中国四大中苏友好宫之一,庄严而又恢宏,中苏关系恶化之后改名武汉展览馆。现在,建在北京、上海、广州的另三座同样风格的展览馆保存良好,而武汉展览馆却在1995年春天被炸毁,至今仍被武汉市民视为难以弥补的历史缺憾。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苏联老大哥”的说法渐渐从人们口中淡出了。

老人们记忆中还有孩童时代歌谣:

我有一分钱,骑马到苏联;苏联老大哥,把我送到莫斯科。

孩童世界,的确天真烂漫,充满诗情画意。一分钱,骑着马儿,就能够到苏联,还要到莫斯科,轻轻几句话,就使自己徜徉在成年人所遗弃的幻想和愉悦之中。

苏联电影海报

中苏友好宣传画

武汉中苏友好宫

武汉中苏友好宫明信片

武汉中苏友好宫参观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