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3
小慧红着脸,点了点头。
连孝心里满不是滋味,对着小慧悄悄做了个鬼脸。
华宜农当即叫人给小慧安排食宿,嘱咐待遇要如连孝一般。华宜农还想让季初五去他的纱厂做工,工钱优惠,但季初五婉拒了,能让小慧安顿下来不再四处奔波,他已经很满足了,说:“小慧有了依托,俺再无牵挂。俺是军人,虽然不成器,但也要学华营长,上战场杀鬼子才是军人的本分。”他已打定主意,这几天就出川北上,去寻找那个勇猛无畏的高克平,跟着他一起打鬼子。
华宜农见他主意坚定,当下也不强求。
华宜农回到书房,华母跟了进来,脸有不愉之色,说:“眼下这时局,比不得当年在上海,我们自顾还来不及。我不是没有心肠,这孩子确实可怜,流落到我们家,再添双碗筷也就是了,可怎能如孝儿一般再供她上学堂……”
华宜农长叹一口气,打断了妻子:“在沦陷的南京,韩家尚且能干冒大险,容纳素不相识的诚儿在他们家安葬,使他不至于死无葬身之所,可以说是有大恩于我家。现在小慧有难,我们华家若不尽力相助,岂不是还不如人家小户之家明事理?你呀,胸襟要放宽广一些,不要老是只顾念着自己的儿子。家里眼下虽然艰难一点,毕竟家底还在,供一个小女孩读书有什么不可以的?”
听丈夫这么说,念着死去的长子,华母泪水潸然,点了点头:“一切照你的吩咐办就是了。”
7月7日,距离卢沟桥事变整整一年,盛夏的武汉掀起了纪念抗战全面爆发一周年的热浪,走在酷热的街道上,亢进的歌曲《保卫东方马德里——大武汉》响彻天空。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英勇抵抗了法西斯分子佛朗哥的围攻,而中国面对的是日本法西斯,作者冼星海以此类比激励人民为正义而战。这一天,在汉口的中山公园、武昌的公共体育场、汉阳的社会总部操场,超过五十万人游行示威。武汉全市设立了五座固定的献金台,三座流动的献金台,绵延不绝的献金队伍.包罗了武汉三镇的各色人物.商贾市民、富户小康自不必说,有卖花生、卖报纸、卖纸烟的打着赤脚的小孩,有卖“大力丸”、卖老鼠药的浪艺,拉黄包车的苦力,联保里的妓女……报章载文感叹:商女也知亡国恨!
这等活动自然少不了华连智,他被任命为前线青年服务团的主席,组织领导从上海、江苏、浙江、北平等沦陷区而来的青年进行游行。
走在街头的华连智对周围的一切都不陌生:这和一年前的上海何其相似!尽管他仍在努力做好组织工作,但内心对于这些游行活动已感乏味,他的热情正在一点一滴的耗尽。看到报纸上“东南局势以金陵为险,天下大局以武汉为重”的标题,他只有一声苦笑:“上海守不住,南京守不住,徐州守不住,武汉也肯定守不住。在中国,日本人的铁蹄几乎畅通无阻,想踏到哪里,就踏到哪里。”
华连智拿出整整一年前四兄弟在平泽的那张合影照片,照片上的大哥已经和其余三人阴阳相隔,这场战争还要持续几年?下一个离开这个世界的又会是谁?他简直不敢往下想!而那个以前相伴身边的倩影,如今又在哪里呢?又在经历怎样的艰难呢?
下午,游行队伍来到武昌的武汉大学门口,武大的珞珈山半山庐正是蒋介石夫妇的寓居。这时,队伍忽然出现一阵混乱,许多人兴奋地尖叫起来,原来国民党总裁、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前来看望游行学生,许多人拥上前去想看个究竟。
就在昨天,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在汉口两仪街武汉大戏院开幕,包括**党代表在内,全国各界均有知名人士代表出席,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充分显示了全民族的大团结,再次确定了“万众一心、抗战到底”的国策,蒋介石心情也特别好,特地出来看望游行队伍。
华连智站在队伍前面,乍见一身戎装、精神抖擞的蒋介石,心情也十分激动,不禁举手问道:“蒋委员长,日军已兵分多**逼近武汉,武汉能长期坚守吗?”这是他第一次见到蒋介石,问话时语音微微打颤,但这个疑问一直萦绕在他脑海里,此时向全国军队的最高统帅询问,得到的答案应该最权威。
蒋介石“唔”了一声,没有马上回答他,而是打量了一下这位提问者,问:“你叫什么名字呀?”
华连智略感拘谨,答道:“我名叫华连智。”
旁边一位侍从人员向蒋介石低声耳语一番,蒋介石点了点头:“你就是那个常用真名在报纸上发表抗战言论的华连智?嗯,热血青年,才气大,胆子也大。”
宋美龄插话道:“不仅如此,他的哥哥还是我的救命恩人呢。”向华连智微笑道:“我没记错,你大哥华连诚是第87师的吧?”去年双十节时她和华连智在上海有过一面之缘。
华连智应道:“是,夫人真好记性。”宋美龄时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战时儿童保育会理事长,“不尚空谈、惟有苦干”,在救助孤儿、募捐献金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华连智对她是相当敬佩的。
蒋介石向华连智同时也是向着周围的学生发表即兴讲话:“我要告诉同学们两点:第一,武汉绝非日军指日可破之地,我军坚守至少五个月;第二,纵令武汉将来有不能守之一日,殊亦无损于抗战之豪末;中国的目的,固在长期作战以消耗敌人力量,而获得最后胜利,相信武汉保卫之战,必使敌人遭受重大损失。”(注1)学生们热烈鼓掌,“团结抗战”“保卫武汉”的口号再次响起,无数小旗随之挥舞。华连智听了也是精神大振。
宋美龄问华连智:“你大哥现在怎么样了?”第87师在上海和南京伤亡惨重,到此时原班人马已十不存一,华连诚被列入失踪名单,令她十分挂念。
华连智黯然答道:“他已经在南京殉国了。”接着简要说了大哥牺牲的经过。
宋美龄感叹:“国难当头,我们国家最缺的就是这样的忠义之士!”拉着华连智的手说,“来,我们合个影吧。”向蒋介石说,“达令,你也来。”
蒋介石也为华连诚的壮烈牺牲动容,他想起了那封由德国顾问团转交的、署名“前线一士兵”的匿名信,也是来自第87师,**十分中肯,深具启示意义,可见该师人才济济。如果他手里多有十个这样的精锐师,抗战的局面必然大为不同。他对华连智说:“听说你是浙东河山县人,我是奉化人,算起来,和我也是半个老乡嘛。国家正是用人之际,像你这样的青年人才应该以你哥哥为榜样,加入国军为国效力。”
当下,华连智与蒋介石夫妇三人,在珞珈山畔拍下了一张意义非凡的合影。
游行结束后,华连智被一大群记者团团围住采访,这些记者大都来自知名媒体,其中有中央社、《中央日报》这样的官媒,也有《新民报》、《大公报》这样有影响力的民间报纸,有的问他受到领袖接见的感想,有的问他对一年来时局的看法,更多的是采访华连诚壮烈殉国的事迹,淞沪会战时的吴淞和大场,华连诚的英雄事迹已经两度登报,记者们怎么会放过这样一个宣扬抗战忠烈的绝好对象呢?
华连智被镁光灯和鲜花包围着,精神一直处于亢奋状态,一扫前些天内心的阴霾,滔滔不绝的畅答提问,充分展示了出色的口才。当有记者问他是否会接过哥哥的枪,完成兄长的未竟事业?华连智响亮地回答:“当然!我们三兄弟都当大哥为楷模,前仆后继,舍身许国!”说着取出兄弟四人的合影照片,展示照片背面华连诚的题字“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引来了热烈的掌声。
毫无疑问,华连诚和他,明天将成为多家报纸报道的明星。
华连智回到家,已经是深夜。他见连信房里灯还亮着,进去一看,只见连信还在伏案书写,说:“这么晚还没睡,在写什么呢?”走近一看,见纸上密密麻麻都是账目细则,桌子上还堆着高高一摞账本。
连信说:“阿爸说武汉不是久留之地,已叫二叔去四川勘察,准备把工厂再迁往重庆。今天二叔回来了,说地址都看好了,这几日就要做搬迁准备。长途搬迁要忙很多事情,我正帮着整理账目和物资清单。去年咱们家这些厂从上海迁来**上损失太大了,这次无论如何也要把损失降到最小。阿爸今天又去宜昌找轮船公司商洽运输业务,不知几时才回来。”说到这里脸有忧色。
连智说:“武汉守五个月没问题的,这事大可不急,阿爸干吗要亲自去宜昌,年纪这么大了,派个代表去不就行了。”
连信说:“入川没有铁**,公**也很少,只有靠船只沿长江逆流而上,而宜昌以上的三峡航道窄浅弯曲,从上海、南京、武汉来的大船,都不能直达重庆,货物必须在宜昌转乘能走峡江的一千五百吨以下的轮船,才能继续溯江进川。现在,大批难民和伤兵正不断地涌进四川,几十万出川抗战的部队和装备,也要通过长江航线去战场,而能走峡江的只有民生轮船公司的二十多只轮船,这些船单船运载量只有几百吨,这么多物资人员,不知何年何月能运完。再说,过三个多月,长江进入枯水期,水位下降,大船走不了,大的设备也就运不进四川。这等局面,阿爸能不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