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篇 罗贯中想通过《三国演义》写些什么?

《三国演义》中的大量战例,在中国上发生过没有?可以明确,大量发生过。只不过,有些案例是发生在汉末三国,有些案例是发生在元末明初。为何如此,因为作者罗贯中在元末群雄张士诚处任职。若张士诚夺得天下,他肯定是高官之一,不会有时间去写小说。

张士诚败亡后,他既不敢入职大明,又不好直接写当代的故事,只好借三国这个壳来表达他要说的当代人物史。

罗贯中并不是像现代的很多作者一样坐在电脑边上以写作为生。他其实是一个政治人物,众所周知,政治人物写书,那隐喻或影射是必不可少的。否则他就没有必要写。

正如有人猜测的明代匿名人士名作《金瓶梅》一样,其作者也极有可能是某个官场人物。里面想表达什么——可能是《金瓶梅》刚面世时,有些人一看就会知道在影射谁。(大明镇国公威远大将军朱寿:本帅要领军打仗,还真没有看这本小说。)

换句话来说,四大名著里面,都大量写了政治。

毕竟,有些时候,一切的历史都是当代史。

也就是欺负朱重八成天处理公务,加上朱重八一般比较光明正大,不会花时间去读小说或者搞什么文字狱之类的,要是遇到弘历这类角色,他可能已经被物理消灭。《三国演义》也会被禁。

为何这样说?

他把朱元璋以及明初名将打出来的精彩之战,安排给诸葛丞相、周瑜等人。什么空城计(朱元璋成名战之一)、铁索连舟火烧连营(鄱阳湖水战)、一身是胆(傅友德)、七进七出(常遇春)、三英战猛将(张定边战胡大海、常遇春、蓝玉)、以一敌数百(花云)、诸葛亮北伐中原(北伐漠北、南征云南)、曹操征乌桓(李文忠、蓝玉攻入东北斩数百将)……

对于大明建国后朱洪武所做的一些事情,安排给曹操、曹丕、孙权、司马懿父子:什么“魏讽”案大清洗(明初四大案之一的郭桓案)、历史没有发生的曹操火烧五凤楼大屠杀(朱元璋火烧庆功楼大清洗)、扶不起的阿斗(建文)……邓艾偷袭成都开城投降(朱棣奇袭南京有人开城)邓艾灭蜀后被司马昭猜忌所杀(傅友德被杀)、刘封之死(朱文正被杀),刘琮迁青州被杀(陈友谅之子陈理、明玉珍之子迁朝鲜等)、荀攸被曹操怒斥忧愤成疚而卒(刘伯温之死)、陆逊被孙权迫死(徐达、冯胜之死),曹真恨气填胸亡(沭英吐血身亡、李文忠病亡)、曹爽大败(李景隆大败)、曹操设校事府刺探群臣(朱元璋设锦衣卫)司马炎立傻瓜大封亲王引发八王之乱(朱元璋立建文大封亲王引发靖难之战)……

罗贯中本人可能死于永乐初年。

这些不一定就是发生在三国时期,却是发生在眼前的。

现实中,朱元璋废除丞相;小说中他全力塑造诸葛丞相(虽然不用他来塑造也是千古名相。)

小说中,尽可能打造兄弟如手足的刘先主(虽然刘玄德或许不需要他来塑造。);现实中朱洪武在清洗功勋元从——当年跟随他的淮西兄弟们。

《三国演义》中虚构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没有发生的事情,罗贯中交出很多精彩的答案。

史书上记载诸葛亮征南中应该不到百字,他就把蓝玉、沭英在云南发生的事情挑些来写,果然很精彩。诸葛亮舌战群儒,有可能就是他身在张士诚幕府时想骂同僚们的话,江东那些名士对应张士诚旗下的谁,他都心中有数。

相对于罗贯中的暗写,他的师父施耐奄几乎就是直接明写,那历史上的宋江,不到数百人,被张叔夜一战灭之。但到了施公笔下,宋公明成立梁山军,多次打退朝庭的征伐,最后招安。——这和张士诚造反立大周后又投大元是没有太大的区别。

大元帝国治下有多可怕呢?施耐庵没有客气,直接写出来了,你是汉军林冲也好,你是打虎英雄武松也罢,你是狗熊王英也好,你是小偷时迁也罢。真的没法活了,都被迫上梁山。那上梁山的英雄好汉很多、阴毒小人也不少。壮义救人的豪杰有之、杀人食用的恶人也不少。故事精彩、性格鲜明!这些人物可能在张士诚的势力之中都能找到原型。只是我们并不熟悉他们,也是的——张九五打下扬州后才改名张士德。当年那些反元猛将可能就是你叫重七,他叫三六。再加上张土诚势力是失败阵营,所以他们之中只是有些人物的故事留传在《水浒传》里。

而身在大元帝国中的一般地主,可能都是不识字的。而施耐奄、罗贯中是什么人?就像现在,我们就算拥有网络,要是查询汉末三国人物,大宋的风土人情;都是有难度的。只是这种情况对元末的施公、罗公而言,却是容易的。所以他们出身非同凡响——真家藏万卷!

张士诚是如何对他们的?——你看宋江如何拉人上粱山就会知道,手段层出不穷!

所以宋江成为被绿的脸黑矮人,他不是宋明公而是宋公明,是明公的反面。以此来嘲讽张九四拉他入伙的不满!张士诚的身高、长相、夫妻之间的关系,你只要把施公笔下宋江关于这三处描写,反过来——就是张士诚的情况!人家夫妻很恩爱,这是有记载的。人家长得脸白、高大、英武(徐寿辉就是长得帅被推选出来当皇帝、在元末能当首领的,长相很重要。),因此才能聚众造反;也只有在小说中才能做到一黑脸矮子能当各江湖亡命之徙的老大,在元末那个时候,你自己不勇猛能打,谁敢跟你造反?

相对而言,罗贯中客观多——他只是认为“既生诚,何生璋。”!他的明公张士诚是类周瑜。(那么张士德就是类似孙策,当张士德被朱元璋杀后,张士诚势力就再也没能扩张。)那周瑜是谁?江东周郎,风流倜傥玉树临风的人物!那朱重八也不是什么丑男。论长相人家比肩孔明的。否则那大地主出身的郭子兴为何把养女马皇后、亲女郭贵妃都嫁给他。

我大清的主子以及旗下奴才门下走狗,喜欢以己度人,自己的太祖生长于东北是野人大丑男,就把明太祖朱元璋也黑成大丑男。是不是有点过分?

施罗两人的笔下势力都有一个共同点:有个多才多智的军师。如宋公明之吴用。只要这位军师出马,事情就会反转、迅速解决。这位军师是无所不能的,借东风也好借箭也好,强得不行。

为啥?这军师施罗两人的代打、化身;以表达张士诚没有重用他俩为军师的不满。罗虽然也写出周瑜在赤壁可敌曹丞相所带百万军的英雄气概,如张士诚在高邮敌脱脱丞相所带百万军的故事。但也写出周瑜有点小气,至少历史的周瑜是不是这样?他才不管,人家写的是张士诚。至于南下曹军是否有百万?他也不管,因为打高邮的元军真有百万。

在现实中打不过你朱重八,在小说中我梁山军横扫明教方腊。(韩世忠:我呢?那方腊的人头,明明是我砍的,却被上司辛兴宗抢功。在你小说中却成了什么梁山好汉干的?你们怎么都要抢我的?)

《三国演义》、《水浒传》故事家喻户晓!而朱重八、张九四们的故事,却不会有太多人知晓,这两位,一个绑了不少读书人,一个杀了不少读书人。

读书人只好把属于他们的故事借给其他英雄。

那读书人几时把这些故事还回来?——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刘备借荆州吗?

罗贯中:你们这些读者,老是指责我是地理肓;老说我虚吹兵力,你自己没看懂,认为你是在第二层,我在第一层,却不知道我在第五层。我是谁?我不需要电脑、网络就写下上千有名有姓的三国人物故事,很多都交代清楚。要是我不写出来,你就算有电脑网络都不会知道有如此人物。

罗贯中所谓的“拥刘反曹”到底想表达什么呢?

谁才是罗贯中心里的曹操、刘备、孙权?

他塑造出身低微的刘备,刘关张桃园结义兄弟情起家,以仁义名扬天下,终得益州之地。他大力塑造奸诈、多疑、狭隘、好杀的曹操一统北方。又写出了孙权的权谋、阴暗的一面,立大都督掌军等。

因为,在他眼中刘备与曹操都是朱元璋。

登基前,他是刘备!

登基后,他是曹操!

而坐拥江东的孙权若一统天下,肯定类朱元璋一统天下后大清洗。

任人为亲的曹操,手下大将主帅全是夏侯夏侯曹曹曹曹曹曹曹;

唯才是举的刘备,手下大将主帅全是关张赵陈糜士魏袁傅夏侯。

登基前的朱元璋:徐达常遇春冯胜傅友德张得胜朱亮祖廖永安……

登基后的朱元璋:李文忠沭英蓝玉秦王晋王楚王燕王宁王鲁王辽王……

至于孙权,也是他眼中弱版的朱元璋。孙权特别能忍,政治权谋大师、平衡高手;而且学习能力极强,看到曹操设校事府,他也设校事府。安排吕壹刺探群臣,利用两宫之争大杀特杀。

而朱元璋呢?锦衣卫、五军都督府、废丞相、立藩王、亲洗功勋!他要么就不出手,一出手就是大规模的大清洗。而且前期特别能忍,一直让胡惟庸、蓝玉这些做大做强,然后一波送走。

罗贯中左看右看,朱元璋身上都有曹刘孙的特质。

所以在塑造刘备的时候,把刘备写成“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就再正常不过。

我才管历史上的刘备的真相是啥,我只是在写登基前的朱元璋。至于朱重八他伪不伪,还需要我说吗?

罗贯中的感情偏向季汉当然是有原因的。

因为季汉很多人出身都是寒门或草根。他们是徐寿辉、陈友谅、张士诚、明玉珍、关铎、李喜喜、潘诚、毛贵、常遇春、胡大海、花云……这些数不胜数的反暴元代表,而且全是出身低微,他们低到什么程度?徐辛四、陈阿三、张九四、明眼子、关先生、芝麻李、破头潘、毛十七。

常遇春封开平王后,大明追封其父常六六为开平王,追封其祖父常重五为开平王。

再看看朱重八的名字。

就是这样低。这帮人挺身而出打跨了大元帝国,恢复了汉家秩序!所以身在元末的罗贯中,对于出身贫寒低微的英雄们,怎么会没有感情?季汉肯定有他自己理解的憧憬,即使他们的领头人是那位“朱重八”。

或许,他要是一直是那位重情仁义的朱重八,那这个世界会更加美好吧——身为元末时代的读书人、天下名士罗贯中这么幻想着。

讨食为生,当过小和尚的朱重八;依靠半个破碗的家产,打下一个大明帝国的人;他想建立的秩序,自然而然会和很多人想法都是不同的。

所以朱元璋才是那么复杂的。兼有刘备、曹操、孙权这三种人格。

当罗贯中发现这一点时,他就决心写属于他的《三国演义》!不管心里面对一代雄朱元璋有着这样那样的看法。但事实上已经把他化作汉末三国三大霸主。是曹操、刘备、孙权三合一的人物!枭雄也好、英雄也好、狗雄也罢,这都是他——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淮右布衣朱重八!

所以在属于罗贯中的三国里面,曹刘孙都是刚强人物,直到临死前都要战不休!至于什么外族、乌恒、山越、南中蛮之类的,都被这些笔下的英主臣妾,以聊元未反元众英豪!

很多年后,大明嘉靖皇帝在修道之余,专门安排人土“专业”校订过一次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试图清除一些非常明显的大明开国功勋以及朱太祖的影射黑料,这就形成了目前留传至今的《三国演义》。

谁才是罗贯中心里的张飞?

张飞是不是屠夫出身?是不是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手持八尺长矛,好酒之徒,醉酒喜欢打人?无所谓呀。因为他要写的人是常遇春。

在他眼中,这两个人太像。

阿斗娶张星彩,朱标娶常妃!

常遇春能打、好酒、杀降。以杀蒙古降人为乐,徐达不可制、多次被朱元璋劝告;但总听不进去。打仗时最喜欢持长矛冲锋在前,锐不可挡!在军营中卸甲暴饮酒后中风而亡。是为“卸甲风”。会不会真的因为醉酒而被手下所杀?而朱元璋为了他的名誉着想——他女儿是太子妃,因此定为卸甲风而暴亡,很难说。或许罗贯中写出了真相。

所以他写的不一定就是张飞,但更多的是常遇春的事情。

这个情况有没有人看出来呢?有的,在明代的时候,有人出来证明张飞不是养猪屠夫出身,也不是“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而是“脸白、英俊、喜书法、能画美人。”——你明朝人怎么证明三国的人?你又没有新出土的材料。因为他要证明的并非是张飞而是常遇春。

你罗贯中毕竟在张土诚那边的,你没见过常遇春,但常遇春长的什么样子,他的爱好是什么的,我们在身边的难道还不清楚吗?

朱重八和他的元从,一开始肯定读书不多,但有一定势力之后,他朱重八,以及他看重的将领都被朱元璋强迫读书、学习。否则,明初那些名将若连字都不识得,后来为何能带那么多兵?所以张飞被他爸强迫习画以磨练他粗暴的性格这样的故事才会在明代传出。只是常遇春就是常遇春,就算他被上位迫学画,他画的也是美人。他武艺不凡,更能写出属于他个人风格的好书法。

想想也是,那朱元璋眼中的唯一亲儿朱标的正妃是谁?常遇春的基因要是个大黑脸,女儿要是不太好看,那朱元璋会选她吗?老朱的选择比刘备的选择多得多——徐达家的、汤和家的、冯胜家的、傅友德家的!

谁才是罗贯中心里的关羽?

胡大海,脸如红枣、长身铁面、智力过人。遇朱元璋大军时正在卖枣。后加入朱元璋军。是朱元璋前期最重要的将领之一。喜用长刀、善于用兵、大破元军、攻陈友谅、张士诚都立下大功;朱元璋认为宁、越是重地,召胡大海前去镇守(如关羽外镇荆州)。张士诚的将领吕珍围攻诸全,胡大海带兵援救,吕珍堰水灌城,胡大海夺堰反灌吕珍的军营。(如关羽水淹七军)

胡大海长子胡三舍因酿酒,违背军令,被朱元璋处死。有人劝告朱元璋不要这样做,以避免胡大海兵变。朱元璋说:“宁可让胡大海造反,也不能让我的军令无法推行。”最后,朱元璋亲手杀胡三舍。对此,胡大海认为其长子罪有应得。(要是关平这样做,不用刘备砍,关羽自己就会砍。)

胡大海曾单刀赴会招降元军杨完者旗下数万人(关羽单刀赴会故事)。后来攻严州又收用蒋英、李福、刘震等原元军降将,留他们在自己的麾下。后三人阴谋叛变,胡大海与次子胡关住等被偷袭而身亡。

胡大海至此绝后,与关羽一模一样。也是与儿子一起死于背叛、偷袭。

胡大海曾说“我是武人,不知书本知识,仅仅懂得三件事而已:不杀人,不掠夺妇女,不焚烧房屋。”于是他所到之处,远近都争相归附。他死后,闻者无不流涕。

朱元璋后来抓到蒋英等三人,用他们的血来祭奠胡大海,并作文以祭。

大明洪武元年,特赠光禄大夫,追填封越国公,谥武庄,肖像功臣庙,位列第七。前六名刚好就是当年还活着的、大明开国六国公。

罗贯中为何高喊既生瑜,何生亮?

对于周瑜之死,罗贯中是很有感慨。和他个人的经历有关。他大概想起张士诚。

所以喊出——既生瑜,何生亮!

以对应既有张士诚,何必再出朱元璋。

元末红巾军有三大波。

第一波就是刘福通黄河天下反,芝麻李八人夺徐州,彭莹玉攻克武汉复大宋立徐寿辉为皇帝,年号天完!

但大元很快就镇压下去。

徐州被屠。芝麻李(李喜喜)投刘福通;赵君用投郭子兴。

刘福通被打残。徐寿辉进山。就在红巾军即将全灭的时候,第二波到来。

第二波只有一个人:张士诚

张九四带着十八个人起义!连战连捷,强夺高邮。改名张士诚。

大元调了几次大军,都被张士诚打败。

大元丞相脱脱集中百万大军南下攻高邮。数月不克。皇帝撤脱脱。百万大军纷乱。张士诚称机冲击,元军大败。大元军中的汉人大规模投张。张土诚威震华夏!立国大周,招贤纳士,招兵买马,亲弟弟张士德帅兵南下攻克常熟,横扫苏州,纵横江浙。

废除大元帝国的弊政,苛捐杂税,开垦良田、大兴教育,深得吴地人心。

罗贯中、施耐庵、陈基、陈维先等天下名士投张士诚!

第三波是随着张士诚大败元军。同年,朱重八被郭子兴改名朱元璋。

刘福通迎韩林儿建立大宋,年号龙凤。席卷河南,得兵八十万,无法解决粮食问题。因此分三路大军北伐。

中路军最后夺下辽东、高丽;东路军夺下山东;西路军败于宁夏,援西路军败于陕西。南路军朱元璋攻占金陵,改名应天府。(刘福通,超级大地主、大家族出身,爆发力惊人!横扫四州,天下反元楷模,占中原攻北方。类袁绍。)

徐寿辉大宋再起,明玉珍攻克四川;陈友谅攻下湖北湖南兵进江西。(徐寿辉,夺南方、当时占地盘最大。爆发力十足!首先称帝。类袁术。)

十年之后,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领二十万兵打大周,最后时刻围苏州(平江)城,在苏州城外再建一圈外城(朱元璋:苏州旧城太小 ,需建大城。)外城建好后猛攻十个月,苏州内城粮尽。

张士诚多次拒绝招降。

张士诚自杀身亡。

大明建国后,张士诚占领区是全国收税最重的地区。张士诚是朱元璋遇到最难打的敌人,那时朱元璋已经是天下有望,声势迫人!但还得建个城才打下张土诚。江浙民众对张士诚的支持是难以想象的。

罗贯中感慨与挽惜的,只能过写小说投放到周瑜的身上。

《三国演义》中写了哪些元末明初的案例?

那傅友德从关中奔阴平道灭成都明夏之战,和邓艾从阴平道下成都是一模一样的。也有可能是傅友德从邓艾那得到的灵感。

《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实例就是朱元璋与陈友谅的鄱阳湖之战。此战是历史中国规模最大、兵力最多、舟船最多的水战。直到2023年为止,没有之一。

朱陈双方总兵力加起来超过百万。舟船大小船加起来超过八万艘。陈友谅铁索连舟,朱元璋中数箭、常遇春中数十箭!若东风不来,刘伯温安排的大火不起,那么朱明已被灭。至于徐达是不是罗版赤壁的周瑜?刘伯温是不是罗版赤壁的诸葛亮?这个罗贯中心里是明白的。

后来朱元璋攻荆州陈汉,张定边力战胡大海、常遇春、蓝玉;强行突出重围。——是不是历史上没有发生的三英战吕布?

那赵普胜脱上衣对战傅友德。——是不是历史上并没有发生的马超许褚之战?

有一次花云外出办事,路遇六百余青军(地方大族组织的军队,对应起义的红巾军),花云以一人敌六百,杀散他们后,还一直追上去,狂砍人头。——像不像典韦屠富春令李永被数百人围,却什么事都没有?

傅友德作为刘福通派出的“援西路军”,随李喜喜从南阳攻破武关入关中,与元军大战后失败后,随李喜喜从汉中入成都;在成都与青军激战,傅后来转到随明玉珍;又来武昌见徐寿辉、转入陈友谅旗下。不被重用后又投朱元璋。——有点过五关斩六将的意思。

元末猛将太多了。有一次攻城,朱元璋有一亲卫,带着十个人,突进城去,被数千人围攻,那亲卫带着十人又在城中大杀特杀之后,又从城门中冲出。死十人。那亲卫好像姓王,我不记得了。后被朱元璋重用。——像不像张八百破孙十万?

釆石机之战,朱元璋军无法突破登陆,只见那常遇春持长矛一个人冲上去,连杀数十守军,占了一个落脚点,后面的人才能跟进。加上常遇春经常屠杀降兵,最后又是死于军中。——像不像罗版笔下的张飞?

在罗贯中的眼里,他所亲历的元末战争,有很多精彩的战例以及人物。如刘封之于朱文正;魏延之于蓝玉。

空城计的真正实施者是谁?

而空城计正是朱元璋初期成名战之一。

元军也先帖木儿领军五万突袭滁州。而郭子兴、朱元璋的主力刚好派出去攻其他城。滁州城已无兵,郭子兴要逃走,朱元璋拦下来。

元军不想攻城恶战,派使者来招降。时滁州城只有三个城门。朱元璋把剩余兵力集中在南门的道路上,再让元军使者从南门进城,命令使者跪下拜见郭大帅,最后又放使者回去。

也先帖木儿听闻使者所言,以为城中兵力强盛(丞相脱脱领兵百万攻张士城的高邮成数月都没攻下。)直接退兵。

这就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明版空城计。

各位读者朋友们,我的这本小说,叫做《大明英烈传》,我师傅那本,叫做《大周英豪传》。大明虽然没有明确的404操作系统,但那亲军都督府(后分拆成锦衣卫、孝陵卫、中都凤阳卫、金衣卫——洪武三十五年,东厂立,并入东厂。)的人找上门来后,喝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就算能打如蓝玉、势力大如胡惟庸、头铁如方十族,你都没有办法。

因此只能叫《三国演义》、《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