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曾记草薰风暖天(5)

李斐等天亮后回到涵秋坡查看,发现景、原二人不曾下山,那两名舆夫还在下面等着他们的双倍赏金,给惊吓得不轻,惟恐他们也步了丁曹后尘,匆匆带上舆夫,紧赶慢赶奔往山间寻找。

但他们并没有费太大力气,便找到了那两位,——是循着木屋里的鸡汤香气找到的。

景知晚对阿原的嫌恶,其实很多人都看在眼里。想象中,若二人无事,阿原必被景知晚使唤得焦头烂额,欲哭无泪。

但阿原抱着一只缺口的陶钵,正快活无比地喝着鸡汤,不时用树枝削成的筷子捞着里面的蘑菇和野菜;她身后,景知晚正安静地坐于一角,面色苍白,双眸黯淡。

见李斐、井乙等过来,阿原忙招呼道:“那锅里还有一碗,景县尉说没胃口,你们要不要来点儿?”

李斐见二人没事,登时心神大畅,忙道:“好,好!一早赶过来,的确有些饿了!”

他也不嫌弃木屋里脏乱,当真四处翻找起有没有可以盛汤的器具。

井乙不好和县太爷抢着吃,走过去问向景知晚:“县尉大人,是不是夜间受了累,哪里不舒适?”

景知晚轻轻一笑,“我很好。能在这种地方炖出鸡汤来,我简直是……好得不能再好了!”

他看着阿原大快朵颐的模样,薄薄笑意竟然凉如霜雪。其实连他自己都想不通,他为何拖着病体辛苦为她宰剥山鸡炖汤,并很乐意看到她在山林里来回寻找蘑菇野菜的模样。

那次重伤之后,他的肠胃愈发虚弱,根本不能食用这些野味或山菇。

他竟只为她不曾说出口的愿望,折腾了整整一早上。

自作孽,不可活,一次又一次……

井乙摸不着头脑,继续考虑着要不要从县太爷嘴下分几口汤时,景知晚忽拄着木棍站起身,高声道:“大人,昨夜我等已寻到线索,需立刻前往附近寺庙擒拿凶手。若是晚了,凶手闻声逃去,这案子就难破了!”

李斐刚找着一只破瓢盛上鸡汤,闻声答道:“好,待我喝了这汤就去。”

景知晚道:“大人,此案涉及皇室宗亲,听闻京城已有使者赶来,若真的耽误了破案,只怕……”

看着刚端上手的鸡汤,李斐的脸有些发绿。

这景知晚不仅在跟阿原作对,也在跟他这知县大老爷作对啊!他们两人在山上好久了吧?连有荤有素营养丰富的鸡汤都炖出来了,哪像急着破案缉凶的样子?分明就是不让他喝汤,不让他喝汤呀……

李斐喝不成汤,阿原自然也喝不成。但她已喝得差不多,鸡肉却不怎么爱,摘了片阔大的叶子裹起钵里剩下的半只山鸡递给井乙。井乙大喜,一边啃着鸡肉,一边跟着他们去寻寺庙。

李斐一路闻着肉香,更是满怀羞恼,只恨自己是沁河父母官,子曰诗云里熏陶出来的名流士子,不得不顾着些斯文体面,绝不能像井乙这般粗鲁无状,边走路边啃鸡肉,还啃得满嘴流油……

他抬袖,悄悄擦拭嘴角不小心滑落的口水。

而景知晚已上了他的肩舆,逍逍遥遥走得远了。

阿原休息一晚,又得鸡汤大补,蛇伤已然无碍,竟也能精神大好,健步如飞,很快也将流口水的知县大老爷甩出老远。

涵秋坡地形并不复杂,附近民风也极淳朴,里正一听说要找寺庙,立时晓得说的是哪里。他在前面领着路,笑道:“那里没有庙,但有个尼姑庵,颇有些来历。”

阿原忙问:“什么来历?”

“听闻先前随皇上打江山的部将,好些没能回来。皇上厚加抚恤,有些无儿无女又不愿再嫁的,都有发给钱粮;也有要出家的,便命地方修建庵堂令他们安身。前面这个慈心庵,因和皇家有些牵扯,早年便香火鼎盛,后来安排遗属入内出家修行,自然人气更旺。”

“人气旺……庙里的师太们也该挺富足吧?”

若不富足,便不可能有闲钱买那种贵重佛珠来做腰佩。

果然,里正道:“那是自然。皇上恩恤,赏过不少钱银,大多有些家底。还有那边一大片地,都是最肥美的,也是划归慈心庵,每年的租子便足够她们花销了!”

里正所指的,是涵秋坡另一面的平缓之处。除了大片肥沃土地种着五谷杂粮,还沿着地形种植了数十垅茶树。茶树的东南侧,大丛树木掩映下,有十余间黑瓦黄墙的建筑,显然就是慈心庵了。

李斐直到此时才摆脱山鸡汤的**,仔细打量着地形,纳闷道:“若是凶手藏在庙中,那书僮为何大费周章从坡上翻过来?从山下大道绕到庵中,岂不更方便?”

里正笑道:“的确有大道从城里直通慈心庵,车轿都能行走,故而一般不会有人舍近求远翻过这道山坡前去上香。昨日老爷问附近情形,我等未提此庵,正是这个原因。”

既然山道并非通往慈心庵,谁又能将山道上的命案和慈心庵这等清净庵堂联系在一起?

景知晚高高坐于肩舆之上,修长骨节轻敲着扶手,悠悠道:“上香的人,自然不会从这条路走。”

可不是上香的人,原也没必要从这条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