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因为她深爱潘赞化,在法国的四十年间,始终自称“三不女人”:不谈恋爱,不加入外国籍,不依附画廊拍卖作品。
也正是因了这“三不”主义,她的生活常常落入拮据的境地。
所幸,在法国漂泊的那些清苦的日子,玉良遇着一个真正体己贴心的知己。
唐朝诗人鲍溶曾云:“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他的名字叫王守义,这个留法的中国男子,在她漂泊无所依的四十年里,给予她温情,给予她爱,从不使她落入冰海一般的孤寂中。
在法国,王守义经营着一家名为“东方饭店”的中餐馆,生活因此富足。于是,他可以有余力来照顾玉良的生活,有时间来陪伴孤寂的玉良。在那漫长的岁月里,他时常去她的寓所看望她、陪伴她。他帮她举办艺术沙龙,亦时常陪她出入朋友的艺术沙龙以满足她跟人切磋画技的需求。随着玉良在艺术沙龙中的地位日渐提高,他还陪着玉良不断出入凡尔赛宫、卢浮宫等艺术宫殿观赏艺术珍品。另外,他还会静静地陪着她在塞纳河河畔写生。更在其有生之年里,一直设法为玉良筹资,并多方奔走为其举办画展。后来,在他的各种努力下,玉良的画展真的一场一场地举办起来,因此玉良在欧洲各国都留下了独树一帜的身影。
亦因此,他成了流言蜚语中潘玉良的异国情人。
大家之所以这般笃定地认为,还有一个原因是,在巴黎蒙巴纳斯墓园第七墓区玉良的墓碑上,除了潘玉良的名字外,还刻有王守义的名字。
不过,他们之间是清白的,断然没有杜拉斯《情人》中的任何情境。
潘玉良创作《王守义胸像》
在玉良的心中,谁也替代不了她深爱着的那个人。
当她终于在海外艺坛声名鹊起时,潘赞化的境遇却并不好。时常,他要靠着玉良在法国卖了画,周济一家人的生活。在遥远的异国,她始终牵挂着他,即便山重水复也定要等到柳暗花明地等着他。
她始终相信会有一日,他们还可以重逢,过那寻常夫妻的美好生活。
然而,诸多原因导致她始终未能成行,再未能回到他的身边。
1959年,她深爱一生的潘赞化与世长辞。
坏境遇,说的就是这般吧!
总不会遂人所愿,总会将人伤得个透心凉。哪怕,你曾如此努力地生活过。
多年后,玉良在巴黎辞世。
人们在她的遗物中,发现了两件物什:一件,是成婚时潘赞化送给她的西式鸡心盒项链,项链里藏着两幅小照片,她的和他的;一件,是当年蔡锷将军送给潘赞化的怀表,那是她前往法国之时,潘赞化亲自交到她手中的。
曾想和你“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谁知一切成梦,终老未能复见。
隔着浩翰的海洋,隔着催人老的光阴,在某个月明星稀的夜,不知会否传来他们彼此遥望的哀叹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