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松弛
通过手和脚的动作建立领地范围,其实是源于心理上出现的防御意识或进攻意识,是感受到威胁或者需要展现权威的时候所采取的措施。但是通过制度既定领地范围的人,是不需要使用这些扩张性的动作来向他人展示领地范围的。尽管我们不研究如何通过制度确立权威地位,但我们对一个具有绝对掌控权的人在自己的领地中的反应和表现很感兴趣。
在自身具有绝对掌控权的领地范围中,领地主最主要的表现可以分为两种:炫耀和不紧张。
7.2.1 炫耀
炫耀不是通常所说的那种肤浅表现,恨不得别人不认识自己,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的本事。这里讲的炫耀,是指积极强势风格的自然散发,可能是运筹帷幄的儒雅,也可能是攻无不克的霸气,能带给下属很强的安全感和权威感。也有人用“有气场”来形容这种状态。
走路时晃动身体,就是炫耀反应的绝佳案例。这种晃动不是街头混混那样故意大摇大摆,那种风格是为了标榜自己很厉害。这种晃动动作幅度本身并不大,是个人习惯。
7.2.2 不紧张
与炫耀这种反应不同,另外一种在自己的领地中的反应是“自由自在,不拘小节”,这源自行为人完全放松的心态。
每个人的放松状态不尽相同,有的人邋遢赖床,有的人兴奋张狂。我们没有办法总结出一个适用性很强的比较普遍的形态,因此只列举一个常见的例子供大家参考,抛砖引玉——中国帝王的修养。
在中国古代,皇家针对储君有严格的训练体系,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求君王在走路的时候要呈现出“龙骧虎步”的姿态和气势。其实这种要求同时达到了两种效果:一是可以使君王看起来非常自信,高高在上,体现出其掌控一切的心理状态,使观者产生敬畏;二是使君王培养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不论遇到什么事情,在公众面前总是保持这种冷静的和有把握的反应,用以安抚臣子之心。试想,如果在很好或者不好的情况下,君王蹦蹦跳跳,或者急哄哄地来回踱步,恐怕手下人的心跳速度早就陡然升高了。
?测试案例
心理学专业人士挑战微反应测试
在我们早期进行测试的过程中,有一位被测试人是心理学专业的硕士毕业生,他在答应接受测试的时候,对我们的研究持怀疑态度,试图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破解”我们的测试。所以,在我们见面的时候,他虽然说话很客气,但下巴自始至终轻微抬起,握手也只是点到为止,坐下的那一瞬间,采取了敞开双腿的挑衅姿态,躯干舒展地靠在椅子上,呈非常经典的掌控状态。
测试开始后,首先进行了基线测试,我们针对心理学研究的内容设计了几道测试题。由于题目所讨论到的内容非常专业,所引用的前辈学者的观点丰富而准确,被测试人不由自主地把双腿收回为正常坐姿状态,并挺直了上身,开始认真对待测试人员。随后的测试比较顺利。
测试结束后,在看过全部测试的分析报告之后,他表示了对这项研究的认可,并表达了参加研究的积极意愿。
最松弛的表现,是完全不在意,没有社交行为。
上级拥有绝对权威的情况下,对下级发布指示或命令的时候,鲜有出现前面讲过的傲慢反应,而更多的是平和与无声的威严。因为他不是简单的自以为是,而是真的有生杀大权。他不需要动用个人的能量来努力推进或者催促下属去执行,一切顺畅地运转全部依靠体制或者个人崇拜来促成,所以他的脸上就会很平静,没有什么表情,就连眼睛也不会完全睁开,上眼睑往往会遮住一部分眼球。
7.2.3 不拘小节的晃动
在放松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人(尤其是女人)会用脚尖勾起鞋子轻微晃动,这是一种典型的自在表现。
试想一下,如果这个时候老板要开除她,恐怕她是不会有心情做出这种动作的。
但是,勾脚尖并不都是放松的表现。如果被测试人遇到了压力,需要放松自己的话,也会勾起脚尖,但这种勾起是紧绷绷的,随之而来的有可能是再反向绷直脚尖,随后放松。这应该属于一种通过肌肉运动来调节身体紧张程度的安慰方式。
7.2.4 抖腿
很多人认为,双腿抖动代表这个人很轻松。
事实上,也的确有很多人在松弛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做出抖腿的动作来表达内心的轻松和惬意。
但是,作为微反应的分析方法,一定要小心,要找到刺激源、基线和反应形态三个要素后再开始分析。所以,抖腿的意义没有这么简单,绝不是一看到抖腿就可以得出轻松的结论。
初次对行为分析感兴趣的人,会经常问一个问题:“抖腿代表什么?紧张吗,还是放松?”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摒弃“代表什么”这个刨根问底的追求,安静下来,保持中立,体会一下抖腿这个动作本身,以及它的生理作用。
站姿状态下还会抖腿的,多半是生理疾病,我们暂不讨论。坐姿状态下,不论是踮起脚尖上下抖动,还是双膝里外微微摆动,都算作抖腿动作。安静而平和地体会一下这个动作,你会发现,它可以非常明显地带来生理快感——不要想歪,是指可以放松臀部和大腿部分的肌肉,改善血液循环,神经系统会传递一个加分的舒适感信号给大脑。
简单地说,抖腿这个动作是舒服的。
看到这里,不要着急下结论“抖腿是放松”。
坐在KTV里唱歌或者坐在餐厅里喝酒的时候,这些抖腿动作就是在自我享受。
但是,如果是在面试求职、商业谈判、重要会议等这些有压力的情境下呢?有空享受自己的放松动作吗?
我们要记住一个观点,人做任何事情,都是趋利避害的。你在饭店和KTV看见的抖腿,代表的是“很松弛、很舒服”;你在谈判和开会的时候看见的抖腿,则恰好代表对方心里有压力。
看到这里,也不要着急下结论,认为“只要是庄重严肃有压力的情况下出现抖腿,就代表他紧张”。
请各位再仔细想想,下面的两种状况是不是都代表紧张。
情景一:小痞子,平常就没正行,因为打架闹事被带到公安局。问话的时候,一开始就摇头晃脑带抖腿,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后来,发现自己要被刑拘,整个人就呆在那里,腿也不抖了。这个从抖到不抖的过程,是不是代表了从不紧张到紧张的心态变化?
情景二:高级官员,平日城府颇深,举止得体,没有一个动作和一个眼神是会浪费的。因为涉嫌贪污被立案调查。谈话起初,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在被问到关键问题的时候,一条腿开始轻微抖动,动作幅度几不可见,但嘴上却还在流畅地辩解。这个从全身精良控制到出现微微抖动,是不是代表了紧张度增加?
判断抖腿是什么意思,需要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1)谁在抖?他平常抖吗?这叫基线。
(2)什么时候抖的?平常一直都在抖,可能是习惯,可能是演戏,没有任何判断价值。平常不抖,在关键问题上突然开始抖,这个抖动有价值。
(3)抖得明显吗?在KTV和饭店的抖腿不会偷偷摸摸,本来就冲着快感去的,必须抖起来!但是被谈话的时候微微地抖动,而且他本来不抖的,那么这个抖腿就是我们要找的微反应破绽。
我们现在掰开揉碎了分析刚才的两个案例。
情景一:小痞子,平常就没正行,因为打架闹事被带到公安局。问话的时候,一开始就摇头晃脑带抖腿,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后来,发现自己要被刑拘,整个人就呆在那里,腿也不抖了。这个从抖到不抖的过程,是不是代表了从不紧张到紧张的心态变化?
分析:
一开始就连晃带抖没正行,是因为没有教养,也是所参与的社交圈子熏陶出来的坏习惯。他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显得酷和“入流”,才能和小伙伴们建立好关系。所以,这个抖腿的动作属于基线,说明小痞子不知深浅地认为自己有掌控感,是领地反应的松弛表现。但是基线如此,抖腿本身就没有意义了。
但是,当得知被刑拘的一瞬间,整个身体的动作都停了,腿也不抖了,这个反应是非常有意义的,它叫作冻结反应。
情景二:高级官员,平日城府颇深,举止得体,没有一个动作和一个眼神是会浪费的。因为涉嫌贪污被立案调查。谈话起初,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在被问到关键问题的时候,一条腿开始轻微抖动,动作幅度几不可见,但嘴上却还在流畅地辩解。这个从全身精良控制到出现微微抖动,是不是代表了紧张度增加?
分析:
高级官员不会允许自己做出任何一个没有意义的动作,这是他常年在官场里面养出来的高效率习惯——资源和事务太多,无暇干闲事;盯着自己的眼睛太多,不能随便做动作。这个静默的状态是他的基线。基线如此,说明在一开始谈话的时候,他的心理状态是有控制的。
但是,当听到一个对他而言不利甚至有危险的提问时,他的一条腿居然冲破了习惯的控制和意志的控制,开始抖动起来,这就证明了生物层面的情绪意志比社交层面的逻辑意志更强大。表面上,他还保持着平静,但心里非常煎熬,所以生物层面的情绪意志会要求他主动寻找生理舒适,用以自我安慰。这个反应叫作安慰反应,用生理舒适弥补心理不适,但当事人并不知情。
7.2.5 声音
声音的频率适中,符合本人的常态,既不会音调过高,因为过高的音调是需要更多的兴奋能量使声带加强振动才能产生的;也不会有气无力。讲话的频率符合行为人的习惯,有可能很慢,因为快速的语言对应快速思维和高速发声系统运动,对兴奋度要求高,对能量消耗较大。但具体频率因人而异,需要先行掌握被测试人的基线标准才能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
上面这些状态描述的是在自己地盘上完全不用操心的状态,表示很正常,既没有负面情绪,也没有什么值得高兴和兴奋的事。针对每个不同的被测试人,按照上述框架来记录他们的行为习惯基线和神经系统松弛基线,对于后面观察变化和分析微反应而言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