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事的标准是什么

总说“成事”,那成事的标准是什么?

在历史上,很多人物,例如诸葛亮、岳飞、文天祥,在他们所处的时代里,并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最后都失败了;但是过了几百上千年,你会看到,他们的精神是有可贵之处的,有不朽的地方。那,到底什么算成事?应该在多长的时间轴来看这个成事?应该从哪些维度来判断是否成事?

第一,成功不等于成事

成事跟成功是有区别的。成功不等于成事,成事不等于成功,因为以下三点。

1.成功不可复制。我认为成功涉及太多的因素,它是一个无常是常最后形成的结果,这个结果很难在事前预测。你最后成功了,你说,“因为我成功了,所以我之前做过的一、二、三都是对的”,这个逻辑不成立,因为你在做一、二、三的时候,你并不能确定能成功。我们可以讲,因为我修行成事,我做了一、二、三,所以我成功的概率会增加一些,所谓成事在人,成功在天,成功不可学,成事可以修炼。

2.成功虽然不是成事,成事也不是成功,但是大家都想要成功。成事修行得好,成功、持续成功、持续成大功的概率会明显增加。

3.只讲成功,不一定是好的一生。你成功因素里边有太多天命,有太多老天帮你的地方,但是你看不到,在那个节点,你很有可能忘记自己是个什么人,忘记自己有多少能力,忘记天命不是一直持续的。持续的成功有可能让一个人自高自大,最后再往前走两步,劈你的雷可能就在路上了。所以,一直成功,不一定是好事,但反过来,如果成事、一直成事、一直成好事,那一定是不错的一生,你一生只成就一些小事,也是好的一生。

以上是成事跟成功之间的三点重要区别。

再者,成事不仅不等于成功,甚至不等于伟大,反之亦然,伟大也不等于成功,亦不等于成事。

成就一些“第一、唯一、最”的事情,往往等于伟大,就是在世界上,我是成就这些事最棒的一个人,往往被认为等于伟大;但是,成就一些相对日常、正常的事,人是非常好的人,人生也是非常好的人生,但是不能被定义为伟大。我会烙一张饼,这张饼可能在我们家算烙得最好的,对于这个屋子里四五个人来说就是一件了不起的成就,这是一次成事。这次成事让今天变得很有意义,变得很快乐,如果天天这样成事,哪怕这些事很小,你也是过了伟大的一生。

反之,像诸葛亮、岳飞、文天祥,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并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他们确实是不朽的,失败也可以很伟大,为什么?因为他们那些精神,他们做的那些事情,如果天命给他们,如果换一个环境,一些其他的关键要素产生改变之后,有可能会成就一些非常伟大的、好的事,所以他们的精神是可贵的。如果我们不尊重这些伟大的精神,那么我们就会变得油腻,失去很多能够成就事情的机会。道理是这样的,充分但是不必要,必要但是不一定充分,这是一个逻辑问题。

第二,成事无大小,但有善恶

回到最终一个议题——成事的标准。简单地说,就是交代的任务完成了,定义好的任务完成了,就是成事。至于最后是否成功,别人是否认可,并不重要。成事无大小,本一不二,治大国若烹小鲜,烙一张饼,管理一个街区,管理一个城市,管理一个国家,管理一个星球,其实是类似的。管好,成就好,都是成事。

成事虽然无大小,但是有善恶。诸恶莫作,诸善奉行,恶的事情再小,请你不要做,善事哪怕小,成就一件就是成事一件。

成事有效率高低,有概率高低,有持续与否。最好的、最棒的成事修行者,能够不给别人添很多麻烦,甚至不给别人添麻烦,创造很多美好的事情,让很多人持续享受到,让世界持续变得很美好。

曾国藩曾经跟李思清说:“我辈办事,成败听之于天,毁誉听之于人。”成和败,这是有天命在,夸和骂,这是别人的说法,我们能管的是什么?“惟在己之规模气象,则我有可以自主者,亦曰不随众人之喜惧为喜惧耳。”我做我自己的事情,我可以做主,我们需要担心的是,从我的、团队的角度,是不是非常清楚这件事的是非、效率、战略、战术,我们是不是尽心安排了?一旦是非、效率、战略、战术都安排好了,都坚决地尽心尽力、尽职尽能去完成,其他“听之于天”“听之于人”,不因为别人的开心、恐惧、不高兴,而开心、恐惧、不高兴。真英雄不必武夫,曾国藩的大丈夫、真英雄气概,这一句表露无遗,不需要解释,大家多读几遍就好。

曾国藩还讲过类似的事,比如,“苍苍者究竟未知何若,吾辈竭力为之,成败不复计耳”。“苍苍者”就是老天,天意不可知,只管尽力做事,成败由天,我们不考虑。

曾国藩还说过一句:“坚其志,苦其心,勤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这句又是普通话、老套话,曾国藩说过很多普通话、老套话,但是这些普通话、老套话做起来并不容易,你好好想想,你是不是真的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