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原著,才是极致的阅读
翻译可以说是最极致的精读吧。我翻译过几本书,深感精读的要求之高。
当然,没有特别的机会谁也不会去翻译一整本书吧。不过,有时你也可以高声朗读原著中的某一部分,并尝试翻译。朗读原著,你能得到与阅读翻译作品时不同的享受。读原著犹如你去国外旅行,直接感受到当地的空气,这是在被置换成日语后的书中所无法体验的,这种实际的体验非常重要。
一上来就读原著简直是天方夜谭!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妨先读翻译本,然后在原著中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部分。现在你只要上网很容易就能买到外版书,还有很多廉价书。先用笔在你所读的翻译本上对你所喜欢的段落做上记号,然后在原著中找到对应的部分,做上记号,进行朗读。不可思议的是,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你会产生自己几乎读了整本原著的错觉。这种感觉十分重要。哪怕只读了原著中的一段,你也能感受到书中的气息,它还能丰富你读翻译本时留下的印象。
要体会古文的韵味,朗读是第一位的。
我上面提到,在读外国原著时,对于那些感觉有困难的人来说可以先读翻译本,然后再朗读原著。其实读古文和汉文也与此相同。我要建议大家的方法是,可以先读一下自己想要读的文章的现代语译文,然后高声朗读原文(或训读文(3)),这样做的话,你就能读得很深。
比如读《古事记》,一开始读原文的话很难理解。遇到这种情况时,你可以先读现代译文,然后再朗读训读文。这一先读现代译文再高声朗读原文(或训读文)的过程正是精读的过程。
据说《古事记》是在天皇的敕命下,由太安万侣将稗田阿礼讲述的故事记录下来并编辑而成的。也就是说,《古事记》本身也是通过讲述后记录下来的作品。
让我们先来读一下现代版译文。
宇宙诞生之初,天和地刚分开时,在被称为“高天原”的天上世界里相继出现了三个神。他们是天御中主神、高皇产灵神和神产灵神,这三个神既不是男性也不是女性,是“独神”,但从不显露真身。
当时地上的世界还像浮在海面上的油脂,宛若水母一般无着落地漂浮。宇摩志阿斯诃备比古迟神和天之常立神犹如水边芦苇长出了萌芽般一起出现了。此二神同样既非男性也非女性,也是“独神”,但从不显露真身。
这五个神与地上的神不同,称为“别天津神”(特别的天津神)。
《想要高声朗读的古事记》(4),草思社
读完现代译文后,文章的意思便十分清楚了。但是,光读现代译文领略不到古文的韵味,那是现代文所无法替代的,因此,我建议你朗读训读 文。
你应该高声朗读!有什么感觉?你能感觉到日本诞生之初活生生的模样吗?之所以建议你这么做,是因为语言的本质其实掩藏在发出声音的语汇中——也许这本身就是理所当然的事。语言在文字出现之前就存在了,文字只是最近才发明出来的。例如,日语变得可以用文字来表示,那已经是在6至7世纪汉字传入日本之后了。所以,从日语发展漫长的历史角度来看,说日本文字的诞生就在昨天也不为过。
日本自古以来存在着“言灵”的概念,人们觉得语言中寄居着灵魂。语言的生命存在于脱口而出的语汇中,只有当它变成声音时才传达出了意 义。
我之所以出版《想要高声朗读的日语》(日语书名《声に出して読みたい日本語》——译注)系列丛书,以及《想要高声朗读的古事记》(《声に出して読みたい古事記》——译注)(两者均由草思社出版),也是出自这样的考量,即原著中寄居着生命,只有放声朗读才能回味蕴藏在其中的生命韵味。
珍视一本书,用整个身心去读书,这是长久以来日本人最基本的读书姿态。然而时至今日,也许是因为书已变得很廉价,谁都能轻易入手,所以人们不再需要用整个身心去读书,我觉得这实在令人遗憾。
因此,为了易于大家朗读,我在自己的《斋藤孝的朗读全本》(日语原名:《斎藤孝の音読破》——译注)的系列(小学馆出版)中,为太宰治的《跑吧!美乐斯》、幸田露伴的《五重塔》、夏目漱石的《哥儿》等作品注上了读音。好的作品,通过朗读越发让你感受到它的美妙。反过来说,当你朗读后还没有任何感觉的话,则可以说该作品的文学性很差。朗读能够发挥试金石的作用,用以辨别书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