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华为的战略预警能力

在企业的战略管理中,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打造企业的核心技术就是战略管理中的一部分。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要想在未来在市场站稳脚跟,要想在未来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以及生存优势,就一定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拥有核心竞争力,这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基石和保障。而对于那些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来说,就要防止被其他企业卡脖子,需要及时弥补自身最大的短板。换句话说,它们需要建立战略预警机制,避免当危机发生时束手无策。

在这方面,华为始终都在强化自己的预警机制,无论是华为的危机文化,还是华为的战略憧憬,本身都是为了完善自己的弱项,避免在一些关键项目上被对手束缚。多年来,华为公司始终坚持在供应链上坚定不移地拥抱全球化,而且对美国公司始终保持欢迎的态度。华为希望美国扮演好在全球供应链上的角色,加强对华为的零部件供应,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圈。对华为来说,这应该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何况美国一直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美国人可以将产品卖到全世界去。但是当美国越来越多地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并且毫无征兆地打压其他国家的公司时,华为变得更加警惕,即在美国断供的时候拿出自己的替代方案来解决零部件供应危机。在华为看来,及时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很有必要,即便离开美国公司的产品,华为也要找到生存的方式,绝对不能坐以待毙。

比如自从美国政府开始在芯片领域打压华为,断供华为的产品,华为旗下的子公司海思开始承担起研发和供应芯片的责任,而且海思成功推出了麒麟芯片,它完全可以提供备胎芯片。海思半导体公司成立于2004年,何庭波是负责人。当时任正非非常看重这位1996年进入华为的女性工程师,曾亲自对何庭波说过这样一段话:“海思半导体公司必须站起来,摆脱对外国的依赖。”那个时候,任正非就设想了有朝一日美国对华为进行芯片断供,那个时候华为应该如何应对呢?为了避免被外国卡脖子,任正非要求华为公司每年拨出20亿元帮助海思研发半导体和芯片。

2019年,美国使用不正当手法对华为芯片断供时,何庭波主动站出来表示:“为了这个以为永远不会发生的假设,数千海思儿女,走上了科技史上最为悲壮的长征,为公司的生存打造备胎。今天是历史的选择,使我们打造的备胎,一夜之间全面转‘正’!多年心血,在一夜之间兑现为公司对客户持续服务的承诺。”

从2004年到2019年,华为辛苦布局了15年,依靠的就是15年前强大的战略预警能力。如果当时的华为缺乏这样的魄力和机制,那么今天的华为在与美国的谈判和博弈中就会处于被动位置。其实,在2019年发生了很多重要的国际大事,仅仅是在中国以及周边,就发生了比较严重的商业冲突,除了美国对华为毫无理由的打压和抹黑之外,另外一起国际性事件就是日本对韩国的芯片断供,这两起事件实际上都指向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核心技术。美国卡住华为的芯片和操作系统,日本人也同样掐住了韩国人的芯片,这些都是因为美、日两国掌控了核心技术,而中国或者韩国想要摆脱困境,只能自立自强,掌握核心技术来对抗外界的压力。

虽然华为投入巨资研发了鲲鹏芯片以及泰山服务器,但这些都不是华为最初的设想,而是华为战略预警机制下的成果。其实华为并没有真正想过一定要全方位发展、一定要做到每一个环节和业务都得到完善,华为真正担心的问题是一旦外界断供华为的产品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如果没有充分的供应安全保障,那么华为必须拥有一个第二备份系统来替代。这其实也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策略,因为研发芯片、CPU或者操作系统本身就是费时费力的过程,任何企业都需要承受巨大的代价。

任正非还强调了华为的一些经营理念:“华为公司从开创至今,经营观念是坚决拥抱全球化,通过全球化产业链的合作,服务全球社会,这是我们的初衷。但是我们早就觉察到,我们和美国之间也存在着各种不确定的矛盾,所以我们自己也要有一些准备,当美国不卖给我们东西的时候,我们还不至于死掉,还能够自立。从现在来看,我们生存下来,在短时间内不会有问题了。但是我很担心的是,3~5年以后我们是否还能持续领先世界,这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已经提到我们的议事日程上来了。”

按照任正非的估计,华为公司在5G领域内的领先优势能够维持3~5年,但是5年以后,10年以后呢?华为是否还能够像现在一样领先呢?是否还能够在外国的干预下保持处变不惊的状态?一旦落后,是否又会被其他竞争对手卡脖子?面对这一切,任正非始终保持清醒的战略头脑。

随着世界局势的不断变化,任正非意识到整个行业的变化发展可能会超出人们的想象,也会超出华为的控制。在发展问题上,任正非希望华为可以强化战略预警机制,提前做好战略布防,避免在一些关键的发展问题上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