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下去”是最低战略,也是最高战略

2019年7月31日,任正非发表了《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的讲话:“我曾讲过‘钢铁是怎么炼成的’,其实在当前的困难时期就是华为公司在炼钢。全体华为员工就像铁矿石一样,要经过毒火的煎熬,去掉渣滓,出来铁水;铁水添加一些矿物质,除掉硫、磷等杂质,变成钢水;钢水变成钢锭,千锤百炼的钢锭再被压轧成钢材。华为的员工又岂止受千锤百炼的折磨?钢材的痛苦只有钢本身才知道,华为员工的痛苦也只有华为员工和家人才知道。因此,我们公司要走向称雄世界,注定是一条坎坷的道路。CNBG补好了洞,又开始恢复前进的步伐,而CBG的‘万里长征’才迈开了第一步。CBG可能会遭遇艰难的长征,活下去就是胜利。”

类似的谈话在过去30多年时间里反复出现。2000年的时候,任正非发表了《华为的冬天》,在文章的开头,就直接满怀忧虑地说了这样一句话:“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会破产,我们怎么办?我们公司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而且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面对这样的未来,我们怎样来处理,我们是不是思考过?我们好多员工盲目自豪,盲目乐观,如果想过的人太少,也许就快来临了。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耸听。”

2004年,在第三季度的内部讲话中,任正非第二次提到了华为要注意冬天的到来,他认为华为需要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需要想办法赢得产品质量、服务和成本的竞争。“活下去”仍旧是这一次谈话的核心。到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突然爆发,任正非再次发出了警告,呼吁华为公司要对经济全球化以及市场竞争的艰难性、残酷性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所有华为人要提前对公司可能出现的业绩下滑做好准备,并且还展望了2009年、2010年,对可能出现的危机加重现象进行了分析。

2014年春季前夕,任正非在企业业务座谈会上发表了讲话:“我并不指望企业业务迅猛地发展,你们提口号要超谁超谁,我不感兴趣。我觉得谁也不需要超,就是要超过自己的肚皮,一定要吃饱。你现在肚皮都没有吃饱,你怎么超越别人?我认为企业业务不需要追求立刻做大做强,还是要做扎实,赚到钱,谁活到最后,谁活得最好。华为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公司,其实就是我们坚持活下来,别人死了,我们就强大了。所以现在我还是认为不要盲目做大,盲目铺开,要聚焦在少量有价值的客户、少量有竞争力的产品上,在这几个点上形成突破。”

如果说前几年的华为仍旧处在一个追逐者的身份上,自然要谨慎地将“活下去”当成最低的战略,那么随着华为的成长和壮大,随着华为站在通信领域领导者的位置上时,“活下去”就成为一个最高战略。在新时代、新环境下,环境的变动更大,环境也更加复杂,而且公司内部的问题也会不断增加,这个时候,任何一个微小的因素都可能会影响公司的发展,都可能会摧毁公司苦心经营的市场,因此华为需要变得更加谨慎,需要继续强化内部的危机意识。

虽然历经30多年的发展,华为已经变得足够强大了,但对于整个行业环境和市场环境而言,很多产业仍旧处于一种失衡的、盲目的、野蛮生长的状态。可以说,如今所提倡的那些风口,也往往会成为最混乱、最无序、最拥堵的地方,大量盲目的投机主义者会集合在这些风口上,这个时候可能会有大批企业死去。华为也不例外,如果不注意调整和控制,华为也可能会在风口中跑偏。此外,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也让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外在风险。

比如在2018年,华为的终端业务发展迅速,这引发了任正非的担忧,他觉得公司内部存在一些盲目求快的情况,而这样很有可能会导致华为的终端业务走向歧途。那个时候,他将余承东叫到办公室,反复强调一句话:“要警惕仁川登陆。”毕竟华为一直将华为消费者业务部门作为公司的“压舱石”和“牡丹江”,这是华为发展的基础,但很多时候,华为反而忽视了这个部门遭遇到的困难。在2019年,华为消费者业务部门就在美国的打压下遭遇了困境,虽然最重要的位置没有被击中,但是就像一架被击中油箱的飞机一样,已经开始漏油了,未来可能会掉落。

2019年4月18日,美国《时代》杂志发布了“2019年度全球百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任正非被评为业界泰斗。《时代》东亚记者查理·坎贝尔在提名辞中这样写道:“当任正非在1987年投资5600美元(也有说是3400美元)创建华为时,他并不是一位计算机奇才。然而,他的管理帮助华为成了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公司,2018年营收达到了1070亿美元,客户遍及170个国家和地区。除了尖端智能机,华为还是5G领域的先锋,这项革命性技术将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无人车和智慧工厂的发展。”

在面对美国人戴的高帽时,华为和任正非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起来,而是发布了一张颇有意味的飞机图片。这是一架在“二战”中被打得浑身都是弹痕和弹孔的伊尔-2轰炸机,在随时可能坠毁的状态下,它仍旧转动螺旋桨飞着,仍旧要面对致命的打击。图片旁边配着一段话:“我们还在痛苦中,不知道能不能活下来。”

对于华为来说,华为的生存能力以及必胜的信心不能建立在远见和长期的预期中,而应该建立在真实的绩效基础上。无论是新业务开发,还是老业务转型,都需要以获得绩效作为最根本的要求。这个要求并不过分,因为企业是有能力决定自己的效率与成本的,也是有能力决定自己的产出与竞争力的。

关于这一类生存问题,任正非早在十几年前就曾在内部做过专门的讲话:“国际上的市场竞争法则不是计划法则,是优胜劣汰,客户也是嫌贫爱富的,银行也是嫌贫爱富的。富人谁想贷款,银行抓住你,穷人见死都不救。因为救死扶伤是民政部门的事,不应该由银行来承担对社会的救死扶伤问题,也不能依靠我们这样的先进企业。我们缴纳税收,由国家拿这些税收来解决这些救死扶伤的问题。兄弟公司之间竞争的时候,我们要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合同金额,这才是我们真实的出路。”如果公司没有钱赚,公司的赢利能力受到质疑,那么凭什么去说服客户相信自己呢,凭什么让客户掏钱进行合作呢?

在任正非看来,企业只有把握住了市场,只有获得了客户的青睐,在市场上创造出更大的利润,才能发展下去,而这也是华为发展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