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有效破局

怎样有效破局?卡洛琳·塔格特的《所谓会说话,就是会换位思考》里分享了三个很实用的技巧:外部接触、话题选择和情绪交换。

1.外部接触,是指借助衣着打扮、面目神态和肢体动作来进行换位思考。别小看这些细节,它们暴露的东西很多,有句话是“男人看表,女人看包”,是因为在表和包上,能看出男人和女人的很多细节。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女孩子,人长得很好看,包也很不错,我跟她互换名片的时候,她说她找找自己的名片,于是开始翻包,翻着翻着,翻出了一只袜子……我当时就知道,她肯定平时大大咧咧,而且多半是个单身的姑娘,于是在沟通时我跟她聊天的语气就随和了很多。聊到后面,她也完全放松了,甚至我在好几句话里,都夹杂了粗口,她也并不在意。

但如果你发现在这个聚会上,每个人都是西装革履,谈起话来彬彬有礼,你说的话最好要和气氛相对应,不要提你昨天在大排档吃腰子的事情。

其实社交久了,我经常感到外表的重要性,这里的外表不是说长相,而是穿着、表情和肢体动作,因为它透露的信息更多,是人和人最表面的基础交流。所以重要场合,一定要选择好穿搭,我在抖音上看见过许多教人搭配衣服的视频,男孩子一定要花时间关注一些。

除了外表以外,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别人和我们交流的欲望。比如,如果你故意逃避和他人的眼神交流,会让自己看起来有点心不在焉、畏畏缩缩,但如果你一直盯着别人眼睛看,也会让人觉得有侵略性。正确的眼神交流应该是正视对方的眼睛,然后把眼神转向对方的嘴巴,接着再看看对方的眼睛,时不时鼓励性地点点头,这表示你正在用心听,而且很感兴趣,这几个步骤听着好像很复杂,其实多练习几次就很自然了。如果你想让人不自在,就盯着人家的发际线看吧。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的肢体动作反映了人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比如,站立的时候把手插到口袋里不仅会让你看起来很懒散,还会让人觉得你现在很无聊;跟人说话的时候身体往后倾斜,意味着对方的话让你感到不自在或者你对谈话内容不感兴趣,而如果身体稍微向对方倾斜,说明你对谈话的内容很感兴趣、听得很投入;当你抱臂站在那里的时候,说明你比较拘谨、有较强的防卫心理。这些看上去无关紧要的肢体动作,其实正在暴露你的情绪,从而影响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你可以说你不是这么想的,嘴巴可以骗人,但身体却很诚实。

2.话题选择,同样是重要的思考方式。为什么有些人总能找到有趣的话题,有些人却总能把有趣的话题变得冰冷无比呢?其实答案很简单,也很残酷:要想让谈话变得温暖有趣,还需要你本身是一个有趣的人,只有自己先成为一个有趣的人,才能让别人被你的谈话所吸引。我曾经写过,你不要抱怨周围漆黑一片没人照亮,因为你也不是光。我们想要成为一个有趣的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平时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去读书、听课、旅行、交朋友,如果你的生活每天都只是那些游戏、韩剧、明星、八卦,你的聊天质量自然也就上不去。当然这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慢慢来,很多时候我们没话说,仅仅是因为肚子里没有货、没有知识,才导致冷场和无趣。有些知识看起来没用,其实都能成为我们的谈资,多读书永远是王道。如果你还是觉得慢,我为你推荐两个方式:

(1)在别人身上找话题。比如从对方的语言、外貌、兴趣爱好中寻找话题。

(2)谈话之前储备一些话题模板。比如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笑话、去过的地方、曾经的一个朋友、自己的一件囧事、工作的烦恼……这些都可以。但请记住,不要夸大自己,更不要炫耀自己的成绩,因为这样会让人不舒服。邹振东教授的《弱传播》里说,风好传播,山不好传播;水好传播,石头不好传播;花粉好传播,大树不好传播;星光好传播,星球不好传播。如果石头也开始传播,那就是泥石流;如果树也开始传播,那就是台风;如果山也开始传播,那就是地震;如果星球也开始传播,那就是宇宙爆炸。

同理,你强的信息会给人造成不悦,但你弱的故事却能变成话题。

(3)情绪交换。也就是我们说的共情。它是指通过观察不同的场合下人们的情绪,来决定自己说什么、不说什么。

有时候我们说的并不是不对,而是场合不对,没有顾及别人的感受。

我在《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里说过一件事:

我在写完一个剧本后第一时间给一位朋友发了过去,她看完之后跟我说,写得还行,就是那些个细节你写的什么玩意儿。

过了很长时间我才发现,她说的是对的,因为我确实有很多细节没有写好。但为什么那个时候我就特别想拉黑她呢?因为场合不对。虽然说忠言逆耳,但在一个人刚完成一部作品,本来是要庆祝的时候,忽然被朋友打击,再忠的言,也会令人不悦。

谈话的时候,即使是面对同一个人,即使是讲同一番话,在不同的场合下,他和你交谈的情绪和目的也不一定一样。所以要想真正做到换位思考,就要弄清人们情绪背后的真实想法,要去与别人共情,设身处地地为交谈对象考虑,并根据对方的需求来安排谈话内容。

这个很难,但当你抓紧训练后,也不过是家常便饭。

经过长期训练,现在我基本上听别人说个两三句话,就能大致分辨出他的情绪和他需要我回应的是什么。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并不是别人的答案,而是别人的共情和认可。这些年,身边很多敏感又脆弱的人问我应该怎样改变自己的性格。我想说,敏感没问题,问题在于脆弱。和别人对话敏感,只会得到对方的好感,但脆弱不会。别把什么都往自己的身上和命运上硬套,受害者心理往往是毁掉我们的罪魁祸首。

回到敏感,比如,当我们忽然开始谈到单亲家庭的孩子时,请注意,如果这时你注意到有的人眼神开始回避、找借口上洗手间、身体朝后倾斜、抱着双臂,就应该及时意识到可能他从小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或者他现在正独自带小孩,又或者他曾经被这个话题伤害过,至少这个话题对他来说过于敏感,不应该继续谈下去了。但是,如果别人探讨这个话题又刚好在伤害你时,请微微一笑,说:“哦,对了……”这就是不脆弱的魅力。

发表自己的观点之前要确定时间、场合是否合宜,更重要的是要去共情。尤其是和朋友交流,再好的朋友,也经不起你的过分直白,许多直白很容易伤害到别人,别怪别人玻璃心,其实就是你不会说话而已。如果你会说话,为什么要伤害别人呢?

在成人的世界里,社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曾写过“放弃无效的社交”:在你还不是特别厉害的时候,社交帮不了你什么忙,因为你跟别人就不是一个圈子的,不存在平等社交。充其量,是你给别人点赞。在此之前,你一定要注意提高自己,在孤独中成长,在没人关注时一个人默默歌唱。但总有一天,你也会走向社交舞台,走到比较高的地方,你就会发现,这世界又分成了两种人:一种人身边都是朋友,他们条条大路通罗马;一种人几乎没朋友,一开口就把人得罪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