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施压超过孩子的承受度
放孩子一条“生路”吧,为他们减点负担,别把你的意志强加在你的孩子身上,这种揠苗助长的做法万不可取。如果你的孩子因为“疲劳开夜车”酿成悲剧,到时候后悔的还是你。
严格区分你的理想和孩子的理想
我有位朋友,她和她老公都是文艺工作者,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了十多年,事业还是没有多大的起色。他们经常抱怨,自己的一辈子就这样默默无闻很不值,所以,他们不希望他们的孩子乐乐再走这样的道路。
可是乐乐却很喜欢文艺,尤其是唱歌,唱起歌来有模有样,老师和同学都说他今后是当明星的料。升入初中之后,他就对自己今后的人生理想有了清晰的概念,那就是搞文艺。
老师也建议他报个音乐辅导班。回家后,乐乐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我的朋友。我的朋友立即生气地说:“不许你学音乐,你好好学习文化课,到时候考上重点高中,再考重点大学。”
这让乐乐的情绪很低落,他对我的朋友说:“妈妈,我喜欢文艺,我以后会做出成绩的。如果只靠文化课,我还不知道能不能考上高中呢。”可朋友哪里听得进去,就是不同意乐乐去学文艺。
朋友为乐乐报了文化课补习班,可乐乐一点也不乐意去。整天在这样的压力下,他变得沉默寡言,学习成绩也不断下降,对文艺的兴趣也被磨灭了。
后来一次,我在街上遇见乐乐,他低头走路,脸上没有一丝表情,完全和他的年龄不相符合。他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理想,更是一份本该属于他的快乐。
你的期望要给孩子起到一个参考的作用,提供一个正确的指南,从而激励孩子取得更大的进步,而不能将自己的梦想强加到孩子身上。那样的教育效果就会适得其反,就会违背我们教育孩子的初衷。
不对孩子揠苗助长
“妈妈,别再让我做了。”一天,同事来到单位,就给我们讲起了这天晚上她家里发生的一件事情,“半夜,斌斌房间里突然冒出刚才那句话,估计是梦话。可能是他学习太累了,我当时也没在意。”
说到斌斌,他给我的印象很好。他是个很用功的孩子,有时候见他走在路上都在读书。他几乎每次都被学校选为优秀学生,还会在家长会上作为学生代表讲话。这让同事很骄傲,我也经常让小语和小松把他当成学习的榜样。
斌斌不和其他十几岁的孩子一样,他从来不穿时尚的衣服,不崇拜明星,业余时间不玩游戏,而是选择去培训班或者在家做题,就像一台时刻不停息的“机器”,在忙碌着。
他让很多父母羡慕,甚至某些时候,看着在台上演讲的他,我都想如果我的孩子也这样优秀就好了。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在外人看来如此优秀的孩子,后来有一天,他突然变得歇斯底里,将自己的课本全都撕碎了,还将自己之前得到的证书和奖状扔进垃圾桶。
同事吓坏了,把他送进医院,医生的结论是:他精神过于紧张,压力过重,导致现在的状况。他一直背负着“父母、老师、亲友”的期望,维护自己的“优秀”形象,而同事也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挤占”斌斌的时间,让他自学高年级的知识。
听说,几乎有两年的时间,斌斌晚上睡觉都是和衣而睡,就是为了节省起床的时间,多学习。时间长了,斌斌的身体承受不了,心理防线自然也会崩溃。
你希望孩子有个美好的未来,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对孩子进行超前教育,或恶补,其结果必然事与愿违。
放孩子一条“生路”吧,为他们减点负担,别把你的意志强加在你的孩子身上,这种揠苗助长的做法万不可取。如果你的孩子因为“疲劳开夜车”酿成悲剧,到时候后悔的还是你。
修正对孩子的期望
有这样一位爸爸,他在读高中的时候,学习成绩很好,他也认定自己就是读清华北大的料,在高考中却失利了,上了一所不理想的大学。他对此耿耿于怀。女儿上初中之后,他将进入理想大学的梦想加在了她身上。
他对女儿的要求高,管得也比较严,在他的监督下,孩子学习一直很努力,在班上也是名列前茅。可是,他对女儿还是不放心,每天都会提醒女儿要争气。
“你一定不能给我丢脸!”
“你可要考上名牌大学啊!”
“下次考试,你必须考到班上第一名!”
这样的话一天会很多次出现在孩子耳畔。有时,孩子达不到他的要求,他就对孩子冷言冷语,这给女孩心理上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她很懂事,也认为自己以后考不上理想大学,就是对不起爸爸。
同时,她也对自己感到很失望,每次都很努力,得到的却还是爸爸的批评,是不是自己真的很笨?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她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成绩不断下降……
孩子做得差强人意,就不要再提过分要求
这里还有个有趣的故事。
有一天,一个小孩子拿着一张试卷回家,他的爸爸看到了不及格的分数,气得他拿起家里的鸡毛掸子,对孩子说:“考试又不及格,你说该打不该打?”
“该打。”孩子说道。
“好,那你就准备好吧。”说着,鸡毛掸子就要落在小孩子身上。
“不是我该打,该打的应该是你。你看看这张试卷,这是你的成绩单,我和周同学去你们工厂玩,是你们工厂的人让我给你带回来的。”
“啊?”孩子的爸爸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对着试卷发呆。
人无完人,即便是成人的你,也会有做得不如意的地方,那你就不应该强求孩子做得多好。只要孩子做得差强人意,那就别对孩子提过高的期望。
亲子感悟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加,你对孩子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你也清楚地知道,要求孩子“完美”是一个不可能且不必要的。所以,你经常会说,你不希望孩子“完美”,可总是不可避免地给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