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对话方式,让孩子说出来

孩子的年龄有所不同,所以在和他们对话的时候,要选择合适的说话方式,问一些简单具体的问题,给孩子提供思考的方式和路线,孩子会逐渐变得爱说话。

引导孩子敢说话

孩子不爱说话,大部分的责任在于家长。也许,你一直恪守着固有的教育理念:长幼分明、父为子纲。在这样的家庭教育模式下,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对你产生排斥,慢慢地闭上和你交流的心门,自然不会和爱说话扯上关系了。

小松说话比较晚,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强,平时食欲也不好,我便利用生活中的小细节引导他爱说话。

一天,他回家后,我问他:“今天在学校里过得开心吗?”

“开心。”小松回答我,便不再和我说话,低头找自己的玩具。

“那你为什么开心啊?”我试着问他。

他抬起头,咧着嘴说:“中午的汤很好喝。”

“你们每天喝的汤还不一样吗?怎么今天觉得好喝了?”

小松还是笑。

“汤是甜的还是咸的啊?”

“是甜的。”本以为他会告诉我那个汤里面有什么东西,可是他又紧闭上了嘴。

“那汤里有什么和平时不一样的东西啊,怎么会让你觉得好喝啊?”

“一种硬硬的东西,那个东西还有点甜。”小松这样说道。我的心里便猜到了那是什么。

“是不是这个东西?”我拿来了家里的图册,指着上面的“枣”问小松。

“是,就是这个东西。”

在我的引导下,小松说:“妈妈,我记起来了,我们喝的是红豆汤,里面有枣。”

通过引导孩子说话,我知道他爱喝这种汤,便经常给他做。他不说,我是无从知道的。

孩子的年龄有所不同,所以在和他们对话的时候,要选择合适的说话方式,问一些简单具体的问题,给孩子提供思考的方式和路线,孩子会逐渐变得爱说话。

打造“说话俱乐部”

我是个很喜欢听故事的人,记得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一起围坐在大树下面,听一位老爷爷给我们讲故事。每每讲到精彩或是有悬念的地方,我们总是会伸长脖子,用心听,生怕会听不到关键的情节,比在学校里上课还要专心。

听完之后,我们还会举着自己的手问各种问题,那种温馨的场面让我记忆犹新。孩子会说话之后,我就想把我的家打造成“说话俱乐部”。

一个周六的晚上,小语看着电视上主持人主持节目,忍不住拿起家里音箱上的话筒,学着主持人的腔调,开始主持。看到小语对主持这么感兴趣,我便有了个主意。

第二天一早,我就和孩子们玩起了“我是主持人”的游戏。小语在一张白纸上画了一个漂亮的话筒,然后贴在一面墙上。老公和小松则负责摆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尽量模仿电视上主持人所在的环境。

小语拿出自己准备的主持稿,说是主持稿,其实就是报纸上的一则新闻报道。

“你把自己想象成电视上的主持人。”在我的提示下,小语开始声情并茂地主持。主持完,我、老公和小松做起了现场评委,指出她的优点和不足。

然后是小松开始主持,接下来是我和老公。

这个游戏成了周末我们家的必修课。

全家人聚在一起,分享感觉和经验,其乐融融。孩子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想象力也得到了适当发挥。我们家,俨然成了一个“说话俱乐部”。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班上有个孩子和别人打架了,把另一个孩子的头给砸得出血了。幸好,那个孩子没有什么大碍,在校医院包扎后已经回家了。

“你为什么要打他?”我质问这个孩子。

他只是瞪大双眼看着我,不说话。看着倔强的他,我很生气,不满意他的沉默,于是,打电话通知他的妈妈,让他妈妈来学校领人。

当他妈妈到的时候,我看得出她很生气,嘴唇都有些发紫,可是,等她走到孩子面前的时候,她的举动却让我很吃惊。

我把情况跟她说了之后,她没有冲动地打骂孩子,而是蹲在坐在台阶上的孩子旁边,对他说:“孩子,怎么了?能和妈妈说说是怎么回事吗?”

孩子抬头看了一眼妈妈,说:“老师刚才不是和你说了吗?”他终于开口,可要知道,我问了他将近一个小时,他就是只字不说。

“不是我故意打他的,他说我爸爸以前是个小偷,我不让他说,可他不听,我就打了他。我的手也受伤了。”

她摸了一下孩子的肩膀,什么也没说,牵着孩子的手,和我说再见,然后回家。

第二天,我看见孩子在日记里写道: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觉得妈妈会打骂我,不打骂,至少也会批评我。可是没有,我想到的情景都没有发生。

回家后,妈妈首先是给我的手消了一下毒,贴上创可贴,并且还为我做了我最喜欢吃的饭菜。

我吃完饭的时候,妈妈才开始坐在我旁边,耐心地对我说:“你老师打电话的时候,我在去学校的路上很担心,也很生气。可是我知道你打同学的原因之后,就原谅了你。可是,你可以和他好好讲道理,不一定要用这种粗暴的方式。”

听着听着,我的眼泪就出来了,我对妈妈说:“我错了,以后再也不闯祸了。”我抬头看妈妈,发现妈妈也笑了。

这件事情对我的启发很大。你只有和孩子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孩子才会感受到平等,这样,你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才更顺畅。

反思孩子是否喜欢你的说话方式

参加一个教育咨询会的时候,一位专家的一句话让我反思了很久,他说:“孩子出问题的责任主要是在你,想要改变孩子,你首先要做的是改变自己。而改变自己,要从改变和孩子的说话方式着手。”

这让我想起我曾经布置过的一篇写作,题目是《写给妈妈的一封信》。作文收上来之后,我看到了这样一篇:

亲爱的妈妈:

您好!

经过在学校的学习和老师的教育,我知道您从十月怀胎,到生我、教育我,一直很辛苦。谢谢您!

我知道,您对我的期望很高,所以在家里,除了关心我的学习,别的您都不太关注。每次我和您聊学习之外的事情,您除了指责我,就是训斥我。

您为我好,我明白。我知道您是希望我考上理想的学校,我也在努力,最近几次成绩不理想,您批评我,我什么话也不说,这让您更生气。其实,我不想说话,和您对我的说话方式是有关系的。我不喜欢您的说话方式。

我希望您可以理解我,平心静气地和我说话,不然我的成绩还会受到影响。我新买了一个日记本,把它放在我的书桌上,期望您每天翻开,看一下我想对您说的话。您如果有什么话,也可以写在上面。我相信这种交流方式让人更容易接受。

您的女儿 笑笑

在这封信中,不难看出,笑笑是个懂事的孩子,只是她妈妈和她说话的方式激起了她心中的不满。为什么孩子难以接受你的苦口婆心,你就该想一下,应该用什么说话方式才能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

孩子渴望得到你的信赖。批评孩子的时候,要先考虑孩子的感受,以孩子可以接受的说话方式和孩子交流。

亲子感悟

对孩子说话时,你的语言内容和对话方式都是极为重要的。以正确的说话方式送给孩子最恰当的语言,是对孩子最大的爱。掌握和孩子说话的艺术,才会分享更多孩子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