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不惩罚孩子,不娇纵孩子

了解孩子的需要

孩子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得到满足的首要前提——孩子迫切需要你关注他,这是他内心简单的想法。如果你对孩子没有表示,孩子就会感到失望。相反,你给孩子适当的关注,孩子的需求得以满足后,亲子关系也就会更融洽。

让孩子感觉被重视

一次,我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小松满脸愁云地回家了,还很认真地看了我一会儿。小孩子的情绪说变就变,我觉得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也就没太在意。

我虽然在看电视,却听见小松的房间里传来了唉声叹气的声音,还夹杂着他乱扔书本的声音。

“这小家伙,在搞什么鬼?”可是,电视剧很吸引人,所以我还是没过去问问小松怎么了。

吃饭的时候,我叫小松出来吃饭,他却不肯出来,只说了一句:“妈妈,你怎么那么不重视我?我是你的亲生儿子吗?”

小松的话让我很吃惊,他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呢?后来一想,肯定是我没有及时问他发生什么事情了,所以他才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小松,妈妈刚才已经看见你不高兴了,妈妈没有问你,是觉得你已经是大孩子了,会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我为了让他感受到我对他的关心,便这样对小松说了。但是我知道,在这件事情上,我做得不对。

小松的眼神接着变了,问我:“是吗?妈妈,我还以为你只知道看电视呢。”

“怎么会呢,妈妈还知道你为什么不开心呢,是不是考试没考好?”

“你怎么知道呀,妈妈?”

“因为我是你妈妈呀,你的什么事情妈妈都知道。”其实,我只是在刚才叫小松吃饭的时候见他在拿着一张试卷叹气,便猜到发生什么事情了。

接着小松拉着我的胳膊说:“妈妈,我的英语只考了80分,但是我已经把错误的都改正过来了。”说着,还让我帮他检查改正得是不是正确。

孩子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得到满足的首要前提——孩子迫切需要你关注他,这是他内心简单的想法。如果你对孩子没有表示,孩子就会感到失望。相反,你给孩子适当的关注,孩子的需求得以满足,亲子关系也会更融洽。

不要忽略孩子的内心

一个正常发育的孩子,除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之外,心理上的满足也是必需的。不少父母会觉得孩子年龄小,吃好喝好就行了,殊不知,孩子也有自己的内心需求。

这是一个听来的故事,对我却有很深的影响。

豆豆3岁的时候,她妈妈就去世了,后来,爸爸给她找了个后妈。不久后妈就怀孕了,一次,在楼下,一位阿姨说:“可怜的孩子,如果你后妈生个女孩还好,如果生个男孩,那你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豆豆的心情陡然变得很不好,眼里噙满了泪水。

回家之后,她的目光一直追随着爸爸。她想在爸爸那里获得些许安慰,可是,忙着照顾后妈的爸爸没有注意她的情绪,豆豆更加悲伤。

后妈生产的那天,下着很大的雨,当豆豆听说后妈生了个儿子之后,冒雨跑出去了,跑到妈妈的墓碑前。

后来,爸爸在墓前找到了哭得不成样子的豆豆,心疼地说:“孩子,跟爸爸回家吧。”

“我不跟你回家,你根本就不懂我。你就知道给我吃的喝的,从来不问我心里怎么想的。”豆豆冲爸爸喊道。

爸爸这才知道豆豆一直有心事。

“你这傻孩子,你是爸爸的宝贝,爸爸怎么会不疼你呢?”

豆豆这才抹干了眼泪。自那件事情之后,爸爸还增加了和豆豆之间的交流,丝毫没有因家庭新成员的到来而减少对豆豆的爱。一家人其乐融融地一起生活着。

不要轻易对孩子下结论

初二的时候,小语越来越喜欢打扮,还会向陶琳请教如何穿衣服。她甚至会自己去买衣服,每天出门之前,都会在镜子面前照很长时间,还时不时地问我:“妈妈,我今天是不是很漂亮?”

这让我很担心,她这个年龄,正是发生早恋的时期,想到这里,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

我承认当时是有些不冷静,当小语第二次自己买衣服之后,我竟然将她的衣服给扔了。原以为她会改变一味爱美的习惯,没想到,她根本就没有什么改变,和我之间的交流也变少了。

之后,我便在生活中寻找一些小语谈恋爱的蛛丝马迹,可是,并没有找到。我不死心,一直追问小语是不是在谈恋爱,她否认。我却难以相信她。

“妈妈,我真的没有谈恋爱,只是班上有个同学,我的成绩和她不相上下,最近她打扮得很漂亮,我不能落后啊。”小语煞有介事地对我说。

其实,想想自己像小语这么大的时候,有段时间也很爱臭美。知道她不是在谈恋爱,我的心里轻松很多。

“小语,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很爱美,每天就想着要穿什么衣服,要怎么搭配,这样一来,妈妈的成绩直线下降,最后只上了普通高中。后来,妈妈明白,美不是靠外表的,外在的美很容易就消逝,由心灵散发出来的美才会持久。”

小语不再说话,我继续对她说:“你是个懂事的孩子,知道现在什么对于你来说是最重要的。你把穿衣打扮的时间用在学习上,成绩会有很大提高的。”

此外,我还为我之前对她的误解道歉,她感受到了我的诚意,也知道了她的表现只是虚荣心在作怪,给她讲清了道理,她就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心思重新放在了学习上。

亲子感悟

孩子需要你给予精神上的慰藉,特别是对于年龄小的孩子。一般来说,孩子都喜欢被成年人关注和认可。你了解孩子的需求,给孩子适时的安慰和鼓励,往往会使孩子获得心灵上的愉快,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