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阅读一篇文章

思思:“现在到了思维导图应用的实战环节啦。”

图图:“我们都等不及啦,想看看思维导图的威力呢。”

思思:“我们先从简单的开始,给一篇文章绘制思维导图。”

图图:“文章可是有很多题材的,怎么来确定中心主题、主干和分支呢?”

思思:“放心吧,不管哪一种题材,都有常见的线索,就用这些线索来确定主干和分支。”

写人的文章,如果是通过几件小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主干就是事件,二级分支就是每个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风娃娃》这篇课文,在三个地点发生了三件事,就以地点作为主干,在每个地点发生了什么事,再以起因、经过、结果展开来画出分支内容,如下图所示。

当然也可以直接根据人物特点来确定主干,比如《妈妈睡了》这篇课文,三段内容描绘了妈妈的三个特点,用这三个特点作为主干再合适不过了。

写景的文章,可以按照景色浏览的时间顺序、地点顺序,或者景色特点来确定主干。例如,《黄山奇石》就可以根据景色特点来确定主干。

图图:“我发现了,这些都在五种分类方法里,时间顺序或者浏览顺序就是过程分类法,‘起因/经过/结果’也是过程分类法,景色特点是要素分类法。”

思思:“没错,掌握分类的五种技巧,再参考下面这张图,确定主干和分支就不难啦。”

不同题材的文章的主干分类可以参考下图,当然,同学们也不要局限于这张图。

现在,我们来看具体的例子,这是一道小学五年级(摘自《黄冈小状元:快乐阅读》五年级下)的阅读试题。

将文章画成思维导图,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确定中心主题。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一鸣惊人”。

第二步,确定主干。这是一篇记叙文,可以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确定主干,属于要素分类法。事件的二级分支,采用“起因/经过/结果”,这是过程分类法。为了让整张图布局更美观,可以采用“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作为主干。

第三步,确定分支细节。心中有了主干内容后,就可以一边阅读,一边在文章中画出相关的关键动词和名词,然后做分类整理。

时间:公元前613年。

地点:楚国。

人物:有楚庄王,伍举,苏从。既可以直接并列呈现,也可以按照职位,先列出国君和大臣,下一级分支再列出具体人物。

起因:楚庄王登基以后,白天打猎,晚上喝酒、听音乐。他还下了一道命令,不让大臣劝谏。提炼出“楚庄王”的行为和命令,所以,关键词分别是“行为”和“命令”。

经过:有两个大臣劝谏,分别是伍举和苏从,重点是伍举的劝谏方式,是问答猜谜的形式,同时点明了主题。

结果:楚庄王最后听从了两位大臣的劝谏,开始改革政治、提拔大臣、操练兵马、收服部落。在这里,关键词选用了动词,“改革”“提拔”“操练”“收服”,看到这些动词,就能够联想到改革政治、提拔大臣、操练兵马、收服部落。请问同学们,如果都选用名词,你会怎么选呢?

关键词的提炼,以名词和动词为主,并在分类上要符合金字塔原理,以及同一层级同一逻辑的原则。要符合这两点要求,至少关键词的词性要一致,都是名词,或者都是动词。

最后,图画完啦,请同学们看图来答题吧,答案都已经在图上啦。同时,看着图,你能复述出这则小故事吗?

请你动脑又动笔

画出下面这篇文章的思维导图。

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同上山栽树。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小野猪说:“不要紧,不要紧,我有硬硬的嘴巴。”不一会儿,小野猪就用嘴巴拱出了一个树坑。没有箩筐运肥料怎么办?小袋鼠说:“不要紧,不要紧,我有一个皮口袋。”不一会儿,小袋鼠就用皮口袋运来了一堆肥料。三个小伙伴把小树栽进坑里,施上肥料,培上土。没有水桶浇水怎么办?小象说:“不要紧,不要紧,我有长长的鼻子。”小象跑到小河边,用长鼻子吸足了水,把树坑浇得湿湿的。小树栽好啦!三个小伙伴手拉着手,围着小树又跳又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