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与人生
金钱并非保障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受物质主义的主宰和操纵,不断地以追求财富、积累金钱作为奋斗的目标,认为拥有了巨大的财富就拥有了快乐。诚然,金钱对人们的生活的确有作用,但是并不像大多数人想的那么重要。
人们对金钱最为普遍的一种错误认识是,钱可以使他们快乐。斯迈尔斯指出:金钱聚积过多,不仅不会带来快乐,反而会成为仇恨、相争等烦恼的根源。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通过努力工作、继承遗产、运气或是不合法的手段得到了大笔钱,然而,或是因为不满足,或是因钱而导致朋友的纷争、感情的背离,或是因为钱已够多而失去了目标,总之,他们都没有得到快乐。许多有钱人拥有一切物质上的享受,却过着自暴自弃的生活。
斯迈尔斯指出:“不管人们处于何种地位,钱都是生存必需品,钱也是增进休闲方式、提高生活品质的一种途径。然而,不幸的是,人们都被贪婪蒙住了眼睛,把钱视为生活的目的,而不是改善生活的手段。把金钱本身当成了目的,人们就会陷入失望和不满,并且永远无法达到提升生活品质的目标。”
对钱的另外一种误解是,人们把钱看作生活的保障和建立安全感的基础。如此,便会使我们失去一心一意地积蓄物质财富的耐心。如果你开始把钱看成完全的保障,你的生活便会出现问题。人所能拥有的真正保障应该是内在的保障。这种内在的保障来源于天赋、创造力、才能、健康的体魄等内在因素,你应该相信你能够运用自身的条件,去应对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所要面对的一切问题和情况。
一旦你拥有了这种内在的实际保障,你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惶恐和害怕,也不会将时间和精力专注于给自己建立外在的财务上的保障。最好的财务保障就是内在的创造能力,这种保障任何人都夺不走,你永远都能想办法谋生。你的本质是建立在你本身是什么人,拥有怎样的精神状态,而不是你所拥有的外在的物质上。即使你失去了所拥有的,你也还是自己生活的中心,这使你能保持健康明朗的生活过程。
将个人的安全感建立在金钱上,无异于修建空中楼阁。那些努力为自己建立保障的人是最没有保障的人。情感上缺乏保障的人积累大量金钱来抵御人格上所受的打击,填补空洞脆弱的内心,宣泄不愉快的感觉,这是无法达到目的的。追求外在保障的人本质上极为缺乏安全感,因此试图通过外部的事物,比如金钱、配偶、房屋、车子和名声,来求得心理上的安稳和平衡。他们一旦失去了自己所拥有的金钱财富,就失去了自己,因为他们的安全感以及对自己的认同感,完全是以金钱为基础的。
以物质和金钱为基本保障有很多褊狭之处,就算你是超级富翁,也可能遇车祸身亡,有钱人的健康和没钱人的一样会逐渐衰败,战争爆发影响穷人,也影响富人。以钱为保障的人还得时刻担心金融崩溃时他们会失去所有的钱财,他们不仅没得到什么确实的保障,反而还增加了许多恐慌的事。
那么,钱和快乐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承认钱是生存的一项重要因素,但这并不代表,只有有很多钱才能够快乐。为这个社会主流所认同的那些成功人士,总是时时刻刻在宣扬,百万富翁才是生活的胜利者,也就是说,我们其他人都是失败者。但很多事实证明,大部分财力平平的人比我们在报纸上读到的百万富翁更有资格当胜利者。
斯迈尔斯指出,钱是生活中的权宜办法,钱对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能够起到多少作用,要看我们如何聪明地运用手上的钱,而不是看我们到底有多少钱。
不为金钱赌明天
正因为生活离不开金钱,许多人便强烈地追求它,甚至为了金钱不惜把自己的明天也赌上,这样一种不负责的、带有赌博性质的致富行为,是要不得的。
挣钱不是赌博,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孤注一掷,即使赢了也不见得是好事,输了更是一塌糊涂。做生意不是找金矿,金矿找到了自然致富,可是天底下有多少人找到了金矿呢?世上只有持久的生意,没有持久的暴利,与其求横财,不如细水长流,积少成多。老老实实做生意,天天有薄利,日久天长,最终也可以成为商界巨子的。 “百富勤”曾经是在香港金融市场叱咤风云的明星级证券行,却也在亚洲金融风暴中宣告清盘,仅仅 10 年,“百富勤”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它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到底能带给人们多少启发呢? “百富勤”的创办人是杜辉廉和梁伯韬,他们都是香港证券业里屈指可数的精英分子。1987 年的股灾之后,香港的股票市场一片狼藉,就在这时候,杜辉廉和梁伯韬两人创办了“百富勤国际公司”。
在天时、地利、人和的配合下,“百富勤”就像一只展翅的雄鹰,以“快、狠、准”
的经营作风,抓住每一个可以实现丰厚利润回报的机会,勇于开拓。所以在短短10 年间,“百富勤”就由一家 3 亿港元的小经纪行发展到总资产 240 亿港元的跨国集团公司,被认为是股市的神话。 “百富勤”的发展表面上看来一帆风顺,其实投资风险一直伴随着它,只不过“百富勤”成功得太快,使它的领导者忘记了投资的要诀——“分散风险”,导致它的投资金额过大,而且忽略了亚洲市场的风险,孤注一掷地把资金投入到亚洲,没有分散资金投资到其他市场,导致了最后的失败。
导致“百富勤”全军覆没的失误是印度尼西亚投资业务。由于“百富勤”的投机心理太强,越高风险的业务就越投入得多,所以在印度尼西亚和韩国的投资过大,将近 6 亿美元,相当于总投资额的 25% ~ 30%。它忽视了汇率的风险,也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实力对风险的承担能力。
很快,因为印尼盾和韩元大幅贬值,给“百富勤”的投资造成了重大损失,尤其是定息债券(这些债券以有关国家货币计算价值)损失惊人,账面损失高达10 亿美元,约 77 亿港元,加上其他部门的亏损,总损失达 100 多亿港元。
在沉重的打击下,“百富勤”终于支撑不住,宣告清盘。它的成功在于抓住了许多投资机会,所以得以发展,它的失败则在于其投机心理太强,以孤注一掷的方法要么大富,要么就自杀般的大败。
如此财雄势大的企业尚且如此,对于本钱小、承受风险能力弱的个人来说,更是要量力而行。绝不能像赌博一样,把成败押注在一个项目上,不成功便成仁,那样就会承担太大的风险。投资做生意,一定要先考虑本身的财政情况,不要盲目地追求高回报的投资项目,因为风险是隐藏在利润背后的,它随时都会跳出来逞凶,如果缺乏足够的周转和启动资金就会像被人掐着脖子一样,喘不过气来。
许多暴发户虽然赚了钱,但他们的行为却是不值得我们学习与效仿的。有的暴发户靠不择手段捞钱,有的暴发户靠打法律的擦边球发财,有的靠蒙骗顾客和客户而致富。这样赚的钱不仅是不光彩的,也是非常危险的。你想想,老钻法律的空子是多么危险的事,弄得不好就要进监狱掉脑袋,多不值得。骗客户也绝不是正道,买主在付冤枉钱时,也许是出于急需,但事后肯定永远不会光顾你的生意了。也许你会说,失掉个把儿顾客,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中国有十几亿人口。
这更是大错特错。做生意不能把一个个顾客当成一个个孤立的人,而要当成整个社会。你蒙骗了一个顾客,就蒙骗了社会,你的信誉就没有了,以后的生意还怎么做呢?
认识人生的本质
人生是什么?这是很难用一句话说明的。通常的说法是:人生就是人的生活。
可是这样说不过是同义反复。“生活”又是什么呢?用“生活”一词概说人生,实际上并没有多说什么,因为“生活”本身还是需要加以说明的。当然,可以揭示概念的外延,说它包括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也可以把生活加以具体描述,说人生就是生存、劳动、恋爱、交往、精神活动等等。但是,这样虽然可以从生活的范围、形式、经验上说明人生,但不能体现出人生的本质特征,使人对人生有一个概括的把握。
从本质上认识人生并不容易。两千多年来中西哲学家对人和人生作了无数的描绘、说明,但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关于“什么是人生”的概括定义,说明“人生是什么”几乎成了一个千古难题。我们并不奢望说出一个人人都赞成的一劳永逸的人生定义,但我们认为每个自觉把握人生的人,必须有一个对人生是什么的正确认识,从而指导自己的人生行为。
其实,人这个小宇宙同大宇宙一样,是可以认识的,并不是一个深不可测的问题。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能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人生。这就是说,要从人生的现实生存状态中寻求人生的本质,回答人生是什么。
人有着大体与动物相同的生理活动,需要有一定的外部环境和物质条件。但是,人毕竟与一般动物不同,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人作为社会动物,虽然 不 能 完全 摆 脱 动 物 性 需 要, 生理 活 动 要 受 生 理 法则 支 配, 但 由 于 人 在社 会 生活中 能够自觉 地、有目 的地控制 自然和 改造自然, 控制生 理和调节 生理,因 此也 使 生 理活 动 自 然 实 现 社 会 化改 造。 这 种 改 变 之 大,使 动 物 和 人 类 之 间有 一 条明显的鸿沟。
人类不是通过简单的刺激反应来适应环境,求得生存,而是用自己的智力和体力去改造环境,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主动地寻求生存和发展,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人的生存和发展决不能脱离社会生活,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环境及其历史进程。人类社会历史,是按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发展的规律以及一定的社会发展规律向前发展的。因此,人生不能离开社会历史的制约,而实现绝对的自我。
在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个人都是按照一定规律发展的历史车轮上的一个齿轮,一个螺丝钉;任何一个人的生活过程,都不过是在社会历史所提供的舞台上进行的有限活动罢了,而不可能相反,从自己的头脑里去创造、外化社会历史。因此,绝对自我的说法是错误的、不现实的。精神活动、自我意识,不过是人脑活动的性能,是实际生活过程的反映。
那么,人生是否就是完全顺从历史规律的消极被动的生活过程呢?是否如斯多阿主义者所说的,像狗一样被拴在历史车轮后面跟着跑或被拖着走的呢?当然不是。对待人生,不但要肯定人生必然受制于社会历史条件,而且应该看到由历史规律所左右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事先按照理想的目标,安排自己的行为,改造自己的生活环境,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以生产劳动为核心的人生活动,不仅在人类产生的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而且在人类产生后,在人的生存和发展中,也起着推动作用。劳动创造了世界,也创造了人生。所以人生的本质是以生产劳动为核心的主动适应和创造生活的过程。
这一关于人生本质的思想,肯定了劳动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 将 人 生 归结 为 主 动 适 应 和 创造 生 活 的 过 程, 因 而也 肯 定 了 人 生 态 度和 人 生目的 对于人生 的重大 意义。所以 抽象出 来人生的 本质,可以 概括为: 人生的 本质 就是 以 劳动 实 践为 核 心的, 用科 学 的人 生 态度 来 追求 人 生目 的 并实 现 人生 价值的过程。
确定人生方向
当今时代,对多数人来讲,工作是满足生活的最根本的途径。因此,所谓人生策划,主要是对工作或者职业进行策划,不仅要满足人生的基本需求,而且要通过工作寻找人生的理想。对此,法国小说家阿尔伯特曾经说过:“没有工作,生活将会腐化堕落,但假若工作没有灵魂,生活也会死气沉沉。”
很多人认为,与其把时间花在对未来的策划上,不如脚踏实地地苦干。这种想法十分偏颇,实干固然重要,但如果在实干中加入合理的策划,那么便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一艘轮船作比喻,如果实干是轮船的马达,那么策划就是轮船的路线和方向盘,照着策划前进,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否则就会迷失在人生的海洋之中。
许多杰出的成功人士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都订出了达到目标的具体计划,他们花费了巨大的心血努力照着计划奋斗,于是获得了令常人羡慕的胜利。
安德鲁·卡内基以前只是一家钢铁厂的工人,但他定下了制造及销售最优秀的钢铁的明确目标。凭着他的雄心壮志,他制订了完整的计划,并一步步发展下去。最终,卡内基成了钢铁业巨头,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再请看下面这个故事:比赛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
可是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还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地方。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愿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而是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有走出去。
肯·莱文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他用手语向这儿的人问原因,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一样: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都还是转回到出发的地方。为了证实这种说法,他做了一次试验,从比塞尔村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
比塞尔人为什么走不出来呢?肯·莱文非常纳闷,最后他只得雇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看看到底是为什么。他们带了半个月的水,牵了两峰骆驼,肯·莱文收起指南针等现代设备,只拄一根木棍跟在后面。
10 天过去了,他们走了大约 800 英里的路程,第 11 天的早晨,他们果然又回到了比塞尔。这一次肯·莱文终于明白了,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斗星。
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个人如果凭着感觉往前走,他只会走出许多大小不一 的 圆 圈, 最后 的 踪 迹 十 有 八 九是 一 把 卷 尺 的 形 状。比 塞 尔 村 处 在 浩 瀚的 沙 漠中间, 方圆上千 公里内 没有一点 参照物,若 不认识 北斗星 又没有指 南针,想 走出沙漠,确实是不可能的。
肯· 莱文 在 离开 比 塞尔 时,带 了 一位 叫 阿古 特 尔的 青年, 就 是上 次 和他 合作的 人。他 告诉 阿 古特尔,只 要你 白天 休息, 夜晚 朝着 北面 那颗 星走, 就能 走出 沙 漠。 阿 古 特 尔 照 着 去 做, 三 天 之 后 果 然 来 到 了 大 漠 的 边 缘。 阿 古 特 尔 因 此成为比塞尔的开拓者,他的铜像被竖在小城的中央。铜像的底座上刻着一行字: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你是管理者还是企业员工,不管你是做大事情还是小事情,当你准备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就要有自己正确的目标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