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与天赋

勤奋造就天才

米开朗琪罗这样评价另一位了不起的天才人物——拉斐尔:“他是有史以来最美丽的灵魂之一,他的成就更多的是得自他的勤奋,而不是他的天才。”当有人问拉斐尔怎么能创造出这么多奇迹一般完美的作品时,拉斐尔回答说:“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一个习惯,那就是从不忽视任何事情。”这位艺术家去世的时候,整个罗马为之悲痛不已,罗马教皇利奥十世为之哭泣。拉斐尔终年 38 岁,但他竟留下了 287 幅绘画作品,500 多张素描。其中一些绘画作品每一张都价值连城。

对那些懒惰散漫、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来说,这是个多好的警告啊!

美国媒体大亨泰德·特纳经常引用老师对他的劝告,他的老师约舒亚·雷诺德常说:“那些想要超过别人的人,每时每刻都必须努力,不管愿不愿意。他们会发现自己没有娱乐,只有艰苦的工作。”确实是艰苦的工作,但是对特纳而言是他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美国叙事诗人朗费罗宣称:如果把伟大的诗歌作品比喻成露出水面的桥梁的话,那么诗人静静地研究和学习则是水面之下的桥基。虽然桥基沉没在水面以下看不见,但却是不可或缺的。

研究一下一些伟大作品的“初稿”是件很有意思的事,从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到朗费罗写成的《人生礼赞》,没有哪部作品在最终完稿前不是经过不断地修改和润色的。

一位朋友对大律师罗弗斯·乔特说:“那么多偶然成功的例子真是让人觉得很不错。”这位伟大的律师怒道:“简直是胡说!你还不如把希腊字母丢在地上,指望着捡起来就成了伟大的史诗《伊利亚特》呢!”

坐等什么事情发生,就好像等着月光变成银子一样渺茫。希望宇宙中发生奇迹,能够取代自然法则的作用,那简直是不可能的。这些想法往往是懒惰者的借口,是缺乏长远规划者的托辞。

美国伟大的政治家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曾经说:“有时候人们觉得我的成功是因为自己的天赋,但据我所知,所谓的天赋不过就是努力工作而已。”

美国另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丹尼尔·韦伯斯特在 70 岁生日时谈起他成功的秘密说:“努力工作使我取得了现在的成就。在我的一生中,从来还没有哪一天不在勤奋地工作。”

所以,勤奋地工作被称为“使成功降临到个人身上的信使”。

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个天才,如果你觉得“一切都会顺理成章地得到”,那可真是太不幸了。你应该尽快放弃这种想法,一定要意识到只有勤奋地工作才会使你获得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在有助于成功的所有因素中,勤奋地工作总是最有效的。

即便有过人的才干,如果不采取任何有价值的实际行动,最终也会一事无成。

斯迈尔斯曾经说:“就我所知,在任何的知识领域,从来没有哪一本书,或者哪一种文学作品,或者哪一种艺术流派,其创造者没有经过长期艰苦的创作就获得了流芳百世的名声。天才需要勤奋,就像勤奋成就天才一样。”

这个世界上留存下来的辉煌业绩和杰出成就无一例外都是来自勤奋的工作,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艺术作品,不管是诗人还是艺术家。

很多传统说法中包含了永恒的智慧。从早到晚,不管阴天还是晴天,也不管我们身体如何,可能会牙疼、头疼或者心脏出现毛病,我们每天都必须到达指定的地方,并开始做安排给我们的工作。而只有在坚持干上 8 到 10 个小时后,休息才显得格外甜美惬意。无论在哪里,账本上的数字必须精确无误;无论在哪个仓库,货物的数量必须和清单上列出的一致;无论何时,对孩子、对顾客和对邻居们的态度必须和蔼可亲。简而言之,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因为我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承受了单调乏味、日复一日的工作,才能培养起这种种优秀品质——专心致志、毫不拖延、精益求精、坚定不移、隐忍执着、坚韧克己等等,而正是这些品质最终奠定了一个人成功的基石。

不是天赋是勤奋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在我国的近代历史中他书写了重要的一笔。即使是现在,《曾国藩家书》依然可以列为畅销书,可见他对我们现代人的影响力之巨。这样一位闻名遐迩的人物,很多人认为他该是属于那种天纵英才之流的,但实际呢,据史书记载,他小时候可是天赋不高,甚至有点愚笨。

关于他,史书上记载着这样一件事:有一天他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偏巧,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屋檐下,那个贼希望等屋里的人睡觉之后进去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啊,就是不见他睡觉,那个读书人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 “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曾国藩实在是称不上天资聪颖,反倒是那个贼人很聪明,至少比曾国藩要聪明。但是两个人的结局却不一样:那个人虽然聪明,记忆力不一般,只是听了几遍的文章就可以复诵,但是还是成了一个贼;而曾国藩却成为连毛泽东都钦佩的人,毛泽东曾称他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2002 年 4 月,拆分后的中国电信在数百个方案中,确定了即将启用的新标志。

与此同时,北京城南的某栋建筑里,一个留着络腮胡子,身材魁梧的人,也终于长长地舒了口气。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陈丹,中国电信新标志的设计者。现在的陈丹,早已经成功地设计了多家名牌企业的标志,在业内也拥有了自己的名声。

但刚来北京创业之时,他的全部家当就只有一辆自行车和一个装满了资料与作品的大背包。带着这些东西的他在北京的街头、地铁里向周围的人介绍自己是干什么的,他甚至拉着不相识的人去看自己的设计,希望能被对方选中。

后来陈丹这样叙述他自己的那段经历:“1997 年的时候清华同方上市,股票涨得很好,我就根据‘清华同方’四个字做了几个标志,打 114 找他们,问他们有没有标志。结果知道他们正在招标,回来以后我就全力以赴,当时的想法就是一定要把它拿下来。我送了一摞方案去,后来中标了,听说他们一共收到了 120多个方案,其中有一半是我做的。那些都是我的心血。后来中标了,我感到格外开心,这件事也让我更坚信一个道理:天道酬勤,公道爱人。”

直到现在,陈丹都还保留着资料、作品不离身的习惯,只是自行车换成了桑塔纳,大背包变成了后备箱。遇到新认识的朋友,他还是会拿出自己公司的资料,因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拉来“活儿”。陈丹就是这样,时刻都不忘记自己的事业。

一份浪漫,一份热情,一份专注,陈丹和他的伙伴们就这样一起在标志设计领域摸爬滚打了 8 年,经历了成功,也遭遇过失败,但始终都锲而不舍。

很多人认为搞设计的人,怎么着也是有几分天才的,陈丹也该有着自己的天赋。确实如此,陈丹在设计上很有自己的一套,但是当天才没有努力相伴,再好的天才也会浪费掉。陈丹努力了,所以他把自己的天分发挥了出来,而那些空有天分而不去努力的人,只能当个有才华的失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