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处境尴尬的刘元德

不过,为了自己接下来的大事,朱元璋还是忍耐了下来。

在看到朱元璋还是没有反应后,胡惟庸整个人有些膨胀起来。

在历史的洪流中,胡惟庸的名字犹如一颗被遗忘的尘埃,然而在他的生命中,却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戏。

胡惟庸,他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狠辣手段,在朝中慢慢建立了赫赫威名。

他后面就继续察言观色,准确地揣摩出朱元璋的心思,因此朱元璋也没有立刻对他进行下手。

然而,随着胡惟庸的权力日益膨胀,他的野心也开始不断膨胀,这最终导致了他的覆灭。

朱元璋对胡惟庸的猜疑和忌惮日益加深,而胡惟庸则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他结党营私,排除异己,甚至不惜采用暗杀等极端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特别是刘伯温的事。

因此,他的所作所为最终引起了朱元璋的震怒,导致了一场血雨腥风的大清洗。

在这场清洗中,无数无辜的人被牵连其中,胡惟庸的家族和亲信也未能幸免。他们或被流放边疆,或被抄家灭族,一时间朝野上下人心惶惶。

胡惟庸本人也在绝望中选择了被杀,结束了自己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在这个充满权谋和诡计的世界里,对刘元德来说,如何保持自己的初心和良知,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蓝玉性格刚烈,战功赫赫。

但老朱一样将一份罪状书扔在了他的面前,指责他谋反作乱。

最终,蓝玉被冠以谋反之罪,遭受了极刑。他的家族和亲信也被牵连其中,遭受了灭顶之灾。蓝玉案成为了大明历史上的一桩惨案,让人扼腕叹息。

朱元璋他以蓝玉案为契机,不仅诛杀蓝玉一门,连傅友德、冯胜、王弼等公侯在内,一律牵连。

不过,这纯属因为太子朱标的死,心有不安的朱元璋,为了保证自己孙子继位时,不会成为别人的傀儡所做的安全措施罢了。

这也间接帮朱棣,扫清了靖难的大部分阻碍。

为了保证未来,朱元璋还宣布以后嗣君不许议置丞相,大臣如敢奏请者,处以重刑,并立为祖训。

朱元璋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为了丑化胡惟庸的存在。

胡惟庸变成了一个东通日本高丽,西通卜宠吉儿,南通三佛齐,北通沙漠,东西南北诸夷,还加上了最为严重的谋反之名。

思考了这么多,只因为刘元德不想做下一个胡惟庸。

只要是人,他就有一定的欲望,刘元德根本无法保证自己,能不能恪守内心的欲望。

对于未来,刘元德可以保证,胡惟庸不会像历史上那么有权势。

但有一点,刘元德却无法控制住。

那就是改变朱元璋最大的一件事,太子朱标的病逝。

太子朱标之死,是朱元璋屠戮功臣的顶点,也是朱棣靖难之役的开端。

公元1392年5月17日,明太子朱标突然病逝于东宫。

而朱标突然病逝,让朱元璋伤心欲绝,痛哭不已,彻底松开了朱元璋内心杀戮的那根枷锁。

至于朱标怎么得病去世的,刘元德之前查了一圈大脑中图书馆的书,只得到下面的信息。

有人说是因为马皇后病逝后朱标太过于抑郁,患上了抑郁症,终日郁郁寡欢,最终去世。

另一种说法,就是朱标感染风寒。

而据史记记载,朱标因风寒而毙,而这种说法并不切实际。

大明时期的医术可不会让太子,因为这小小风寒而去世。

但无论哪一种,都说明朱标的去世,没有丝毫的预兆。

但是在刘元德看来,太子朱标的身体,现在看起来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饮食生活习惯,也都很健康。

完全不像是个英年早逝的人。

至于是不是有遗传病,或者自身哪里长了瘤子,这刘元德也不知道。

毕竟这里是古代大明,不是先进的现代,去医院做个全套检查,就知道自身问题了。

而刘元德之所以这么耿直的像朱元璋表示不满,就是不想在一些细节小事上,被朱元璋找到把柄,最后不清不白的被卷入到某些大案中去。

像这种本来逾礼的府邸,只要朱元璋愿意,随时都能给刘元德按上个谋反的罪名。

“我可不想被谋反!”刘元德着重在“被谋反”三个字上加重了语气,目光平静的看着眼前的朱元璋。

“被谋反?”

大明皇帝朱元璋还有太子朱标两人,用不可思议的目光,互相对视了一眼。

接着,朱元璋盯着眼前的刘元德,大声质问道。

“刘家小子,你到底什么意思,给咱老老实实说清楚!”

“要不然,咱饶不了你。”

“说就说!”刘元德没有支支吾吾当个谜语人,而是直接了当的说道,“像这种为皇子准备的府邸。”

“里面一定有很多,只有皇家才能使用的规格和物品。”

“但要是我住进去,而恰好这里没有被清理干净,留下了一样两样不该存在的物品,那我可就冤死了。”

“要是朱伯伯你在那时正好看我不顺眼,一道圣旨下来,我还不得乖乖的磕头认罪啊!”

刘元德所言并非没有道理,太子朱标也是同意的点了点头。

可朱元璋就不一样了,他没想到,自己在刘元德心中的形象如此不好,瞬间有些凌乱了。

当然,将这种事直接捅破窗户纸,刘元德也是有自身的考量的。

现在刘元德自身所处的身份地位非常特殊。

具体怎么个特殊法呢?

首先,刘元德是刘伯温的长孙,而刘伯温则是大明朝堂上另一股文官势力和部分武将的领袖。

虽然这股势力远不如淮西勋贵集团,但在朱元璋偷偷支持之下,也是慢慢发展了起来。

其次,刘元德的未婚妻,蓝素涵是大明新一代将领之首,蓝玉的女儿。

正常来说,文武相交,特别是刘伯温以及蓝玉这种顶级身份人物之间的交往结亲,对于在位的皇帝而言,这是一个重大的威胁。

身为统治者,是不允许出现这种情况的存在的。

但是,大明初期的朝堂环境,和其他王朝大大不同。

朝堂中的淮西勋贵集团,占据着大明主要官员的大部分江山。

而这群人就像之前说的那样,早已经无形之中骨肉相连了起来,和一家人没有太大的区别。

就连刘伯温这种人物,朱元璋最好不也迫于淮西勋贵集团的压力,只给了一个诚意伯的爵位吗。

这种情况,对身为统治者的朱元璋而言,是一种巨大的威胁。

而蓝玉主动将女儿嫁给身为外部势力的刘伯温长孙,在朱元璋看来,这却是一件大大的好事。

通过蓝玉与刘伯温两家结为姻亲,可以将蓝玉从淮西勋贵集团中慢慢剥离出来。

即使不能让蓝玉完全脱离淮西勋贵集团,至少也能让他在必要时保持中立。

而蓝玉的存在,对于刘伯温而言也是一种极大的助力。

更重要的是,蓝玉还和常遇春存在妻弟关系,同样也会对常遇春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对于蓝玉和刘伯温两家的结亲,身为大明王朝统治者的朱元璋,非但不会反对,反而乐见其成,比谁都积极。

就这样,刘元德无形之中,成为了大明王朝文官集团和新生武将集团之间的纽带。

但对于刘元德而言,他的处境却一步比一步更差了。

因此,为了保证自身的安全,刘元德本来想继续像个纨绔一样,进行自保的。

可是,刘元德没有想到,朱元璋居然不讲武德,利用孝道将他捆绑住了,让他去给太子朱标训练东宫亲卫。

而这批东宫亲卫,大多都是大明武将集团的二代,他们也会加入到这次北征当中,跟着父辈们一起成长。

一旦刘元德真的开始教授这些勋二代们,那么按照古代的道德观,即使刘元德再不愿意,他和这群勋二代之间,也是存在起了师徒关系。

在中国过去的传统社会里,“天地君亲师”是妇孺皆知的信条。

在古代中华的大地上,师徒关系是一种庄重而神圣的存在。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道德的楷模,承载着传承与创新的重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他们深谙世间之道,精通各类技艺,以无私的胸怀,将毕生所学传授给弟子。他们或于书斋之中,挥毫泼墨,传授诗词歌赋;或于江湖之远,舞剑论道,教授武艺兵法。师傅的言传身教,是弟子们成长的基石,他们在师傅的指引下,逐步探索世界,理解人生。

而徒弟,则以敬畏之心,侍奉师傅,虚心求教。他们视师傅为指路明灯,亦步亦趋,力求在师傅的教诲中领悟真谛。他们或许初始笨拙,但在师傅的耐心教导下,逐渐领悟技艺之精髓,化蛹成蝶,成为新一代的佼佼者。

师徒之间,既有深厚的情谊,也有严格的规矩。师傅对徒弟的期望,往往超越了师徒关系的本身,他们希望徒弟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将所学发扬光大。而徒弟对师傅的尊敬与信赖,则构成了他们共同成长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