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更大的野望

心满意足的得到了这几样宝物后,刘元德便带着他觉得有使用价值的图纸,前往了东宫去,会见了太子朱标。

“什么!”太子朱标从刘元德这里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后,惊讶地叫出了声。

他没想到刘元德,这轻轻一扇动翅膀,居然带起了这么大的风波。

在旁人都觉得非常鸡肋,甚至无用的工匠中,刘元德却在其中发掘出了其中非常宝贵的宝藏。

对于刘元德的眼光,太子朱标这下子是彻底服了。

在了解到刘元德着力推崇的几种神兵利器后,太子朱标的眼睛更是放出了炽热的光芒。

别看太子朱标,在外人看来,未来一定是一个仁厚的君王。

但太子朱标的骨子里就像他的父亲朱元璋,他的兄弟朱棣一样,渴望像汉武帝一样,北击匈奴,立下不世的汗马功劳。

但是太子朱标,也是一个极其清醒的人,他非常清楚在他的父亲发动完数次声势浩大的北征之后,大明的国力肯定会下降到非常虚弱的程度。

因此等到了他这一辈大明帝国的主要任务,肯定就是恢复生养,避免更多无谓的战争。

可是刘元德所带来的这些兵器,却让他的朱标意识到休养生息和发动战争并没有太大的矛盾。

传统冷兵器部队的存在,必须要以庞大的人力物力来作为支持的。

因此朱元璋在发动对蒙元的北征时,几乎要动用全国的人力物力。

这样才能保证在对蒙元的作战优势,并同时取得战争的胜利。

而近现代的火器部队则不同。

说个非常简单但又痛苦的事实,那就是八国联军侵华时他们所动用的部队非常的少,51755人,以及51艘军舰。

而清军和义和团,加起来一共有160000人。

但实际上,算上登陆作战的八国联军部队,说是这么多人,实际参战兵力约三四万人,还是以小日本为主力,其他部队多系临时拼凑而成。

经过鸦片战争的清朝军队,也不是说像以前那样完全没有战斗力,但是在装备更精良的八国联军面前,确实就像纸糊的一样,一戳就碎。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武器代差,所带来的战斗力差距。

因此按照刘元德的讲述,后来北征所需要的部队大概只需要7~8个万人级别的火器部队,只要稳扎稳打便可以顺利横扫整个草原。

对于刘元德所描述的美好前景,太子朱标自然在心中也是进行了一番考量。

等他仔细思索一番后,太子朱标发现刘元德所描绘的前景完全没有任何的问题。

接着刘元德也给太子朱标提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建议,那就是暂时推迟这次北征的时间。

“推迟这次北征的时间?”

太子朱标对于刘元德的这次说法,表示有些不太理解。

为什么古往今来,所有对北方游牧民族的中草都是在秋收之后呢。

原因很简单,秋收之后,国家有了足够的粮草,这样才能支持整个国家发动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而且在秋收之后,农田暂时不需要大规模的劳动力。

也因此,带走大量保证后勤工作的农夫,也不会影响到整个国家下一季粮食的生产。

一般去征讨草原民族的时间,也只不过是到12月份为止。

因为要是再往后一点,整个北方将会进入到寒冷的冬季当中。

明代以前的冬季,虽然不像现在这么寒冷,但是你别忘了他们那时候没有足够的御寒衣物。

我们所熟悉的棉花,在宋朝时还只是被当作观赏作物,根本没有被拿来当做衣物来使用。

别说,许多人心心念念的羽绒服了。

刘元德之所以这么说,也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的。

在明朝时期,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棉花种植,种植面积和产量逐渐增大。

到了明成祖朱棣时期,他颁发了《棉纲》,规定了棉花的收购价格、纺织尺度和提高生产力等政策,促进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黄道婆,一位传奇的女子,她的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她的一生充满了坚韧与智慧,为世人所敬仰。

黄道婆生于一个普通的农家,然而她并不满足于平凡的生活。她怀揣着对纺织技术的热爱与执着,毅然离家,踏上了寻找纺织技艺更高境界的旅程。她的旅程充满了艰辛与困苦,但她从未放弃,始终坚定地向前。

在黄道婆的旅途中,她遇到了无数的挑战与困难。然而,她凭借着过人的智慧与勇气,一一克服了这些难题。她虚心向各地的纺织师傅请教,不断吸取新的技艺与知识。她的勤奋与努力,使她在纺织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黄道婆不仅擅长纺织技艺,更有着独特的审美眼光。她善于将各种色彩与图案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创造出美丽而富有创意的纺织品。她的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与追捧,成为了市场上的抢手货。

黄道婆的传奇故事不仅仅在于她的技艺与成就,更在于她的人格魅力。她为人谦逊、和善,乐于助人。她将自己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后人,为纺织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说了这么多,也就是说明一点,大明初期,是完全有能力对棉花进行大规模使用能力的。

“可是,元德,这和我们北伐有什么关系呢?”太子朱标有些不解的望着刘元德。

刘元德微微一笑,给太子朱标解释道。

“标哥,众所周知,越往北气温越低,这如果要是在冬天,我们这些在温暖南方地区的人,肯定会受不了,所以一定要穿上厚重的棉衣来保暖御寒。”

“我明白了。”太子朱标恍然大悟道,“你是想让士兵们,穿着棉衣去北征作战对吗?”

“可是,穿上普通的棉衣后,士兵的活动能力和自身防护性也会大大下降。”

“而北方的游牧民族,他们大多适应了严寒的天气,在衣着防护上也会比我们更有优势啊!”

“标哥你说的没错。”刘元德点了点头,笑着继续说道,“因此,我们需要一种适合在严寒天气下,既能保证士兵的活动能力,又能增加自身防护性的甲胄。”

“难道?”太子朱标的眼中露出了惊喜的光芒,激动地抓住刘元德的双手,“元德,你是说。你有办法制造出这种适合北方的铠甲?”

刘元德胸有成竹的点了点头:“没错!”

棉甲,它可不是刘元德发明的,它最初来源短命的元朝。

而棉甲这种看似普通的防护装备,却蕴含着不容忽视的优点。

首先,棉甲以其轻盈的特点赢得了士兵们的喜爱。相较于铁甲或皮甲,棉甲的重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使得士兵在长时间行军或战斗中,能够减少因装备过重而产生的疲劳感,保持更为敏捷和灵活的身手。

其次,棉甲的保暖性能也是其一大亮点。在寒冷的天气中,棉甲能够为士兵提供足够的保暖效果,防止因寒冷而导致的战斗力下降。而在炎热的夏季,棉甲则能够吸收并储存汗水,帮助士兵调节体温,避免因高温而中暑。

此外,棉甲的制作成本相对较低,这对于需要大量装备的军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在战争中,装备的数量往往决定了胜负的天平。而棉甲以其经济实惠的价格,使得军队能够装备更多的士兵,提高整体的战斗力。

最后,棉甲在战场上的适应性也非常强。无论是山地、草原还是水域,棉甲都能够为士兵提供基本的防护。同时,棉甲的颜色和样式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使得士兵能够更好地融入周围环境,减少被敌人发现的几率。

综上所述,棉甲以其轻盈、保暖、经济实惠和适应性强等优点,成为了战场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装备。在战争中,它不仅能够保护士兵的生命安全,还能够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为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棉甲对于王朝自身经济的带动,也有积极地作用。

有了稳定的消耗来源,可以有效拉动棉布的前期内需,增加棉花的种植面积,迫使质优价廉的棉布大量出现,让大明的百姓们,可以更好的享受到,来自棉布的好处。

产生更多的手工工厂,也会让大明的百姓有更多的赚钱渠道,让他们的手头富裕起来。

对国家而言,也会得到不少额外的赋税。

而棉甲的制作工艺相当简单。

在明清交替的时代背景下,棉甲,这一独具特色的防御装备,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仅是战场上士兵们的坚实屏障,更是那个时代工艺与智慧的结晶。

棉甲,顾名思义,是以棉花为主要材料制成的战甲。但绝非简单地将棉花堆叠而成,而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将柔软的棉花与坚韧的丝线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既柔软又坚固的防御装备。在战场上,它既能有效地抵挡敌人的刀剑攻击,又能保持足够的灵活性,让士兵们能够自如地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