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三国,说书人
“去官府报案吧!”
唐不器认为,目前靠自己是解决不了这件事的。
朝廷不是也盯着细盐么,就让他们来搞定好了。
慕容云月问:“官府能保护得了这么多厨子?”
“嘿嘿,放心好了,这件事他们必须全力出手,否则乌纱帽都会戴不稳。”
两人来到京城衙门,将情况如实上报,并要求给予人身保护。
京城重地,在这当一城之官的,也不是小人物。
而且,他居然还是认识唐不器的。
“小王爷,下官必然竭力保证这些人的安全,您放心就好。”
论关系,他父亲以前是唐战手下的兵,所以对唐不器非常恭敬。
慕容云月只是发现堂堂六品官对唐不器如此客气有些好奇,还以为唐不器在家道中落前非常有实力。
于是,惊人的一幕出现了。
几十个厨子的家,都被官兵给团团围了起来,并且连京城的街道上也布满了巡逻的军士,不时盘问可疑的路人。
这么大阵仗,肯定是朝廷授意了,要查出是谁在后面搞鬼。
只不过很可惜,在危机没有解除之前,酒楼要暂停营业。
这下可苦了那帮老饕,没有细盐做的美食让他们根本无法下咽。
连带着京城内其他酒楼的生意也一落千丈,大家已经没有了出门吃喝的兴致。
但人总是需要娱乐的。
赌场和青楼等地方的生意就好了起来。
这时,唐不器终于把《三国演义》给完成了。
“偌大的京城,竟然没有专门听戏说书的地方?”
唐不器发现自己遗漏了一个很重要的点,这大乾的文化艺术生活可以说是非常枯竭,连戏坊和说书的铺子也没有。
要看戏,听故事,只能去青楼。
而且青楼也不是专门表演这个的……得看时段。
出版书籍,那就更别说有多困难了。
除了那种成名已久的大家,也没谁有出书的需要和资本。
“小小,去把府里的下人全部叫来。”
“好。”
很快,唐府所有的下人都被聚集在了一起,有男有女。
平日里,唐不器和他们也没太多接触,只能临时面试。
“能识字的留下!”
马上走了一半。
“听过戏和说书的,留下。”
又走了几个。
知识人才真是匮乏啊!
唐不器看着眼前仅剩的三个下人,只能把三国演义丢给他们,让其先看完其中内容再说。
到时再进行下一步的考核了。
既然要说书,推广这本小说,就必须找个脑子灵活的。
去外面找肯定容易,但就怕不太好使唤。
好在老天帮忙,这三人里还真有出了一个适合的。
这家伙叫侯千,是个孤儿,但机缘巧合下不但读了两年书,脑子还很灵活。
一本三国让他几天就读完了,对里面的人物故事也是牢记于心,基本上能做到默背。
唐不器已经不能要求更多了,当晚就带着他来到了怡红楼。
和管事的商量一番后,就决定用二十两银子租下这最黄金的时段7点到8点,专门说书。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侯千开始了自己的说书生涯。
一段传奇故事也正式拉开序幕。
第一个晚上,三国演义并没有引来太大的关注度。
只是寥寥几个文人对此有点兴趣,送上了一些打赏。
而随着故事展开,书中各方豪杰登场,听书的人越来越多。
短短一个小时的故事时间,已经不能满足他们了!
侯千也很快成为了怡红楼里除了那些头牌之外,最受欢迎的人。
这转变简直是令人目瞪口呆。
单单是听众的赏钱,每晚都能达到几百两银子!
对此,唐不器也没有吝啬,将其全部赏给了侯千,让他再接再厉,把三国再精读细读,给听众带来更好的观感。
“姐姐,你已经好几天没有见客了,难道不怕妈妈怪责么?”
怡红楼,顶层。
两个倾国倾城的绝世美女正倚在扶栏处,听着下面的三国故事。
二女的美截然不同,一个妖娆妩媚,一个淡雅端庄。
刚才说话的,便是比较妖娆的浓妆女子。
她虽然服饰暴露,妆容极尽夸张之能事,但却一点都不显得庸俗,反倒是和自身容貌相得益彰。
相反的,旁边那女子不施粉黛,素衣素裙,却难掩她国色天香之貌,举手投足,都令人心驰神往。
“若是她不开心,我走便是。”
妖娆女子笑了笑,说:“也对,也不知多少青楼想要姐姐过去,不一定非要待在这里,到时我也跟着姐姐走。”
“哎。”
淡妆女子幽幽一叹:“无论去哪,都是一样。”
“姐姐多日不见客,应该是喜欢上了这个故事吧?”
“嗯,也不知是谁写的故事,你去问了吗?”
“那说书人叫侯千,他说是自家主子写的这个故事,但问是谁,又不肯说。”
难道是他?
淡妆女子脑海中闪现出一张看不清样貌的人脸。
为什么,会有这种熟悉的感觉。
她又想起了那两句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诸位,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另外,我家主子说了,如果想要提前知道这个故事后面会发生什么,可以来买书哦!”
“这本书是我家主子倾心力作,只卖88两银子!”
侯千完成了今晚的工作,竟然开始带货了。
而且,他直接拿出了一本三国演义。
与大乾文人用惯了的竹简、布帛不同,这是什么东西,竟然也能记录文字?
侯千翻开纸质书,只见上面果然写满了字。
“此为何物?”
“竟然还有这种办法书写?”
“我观其物,比竹简更轻便,又比布帛写的字更清晰,真是奇哉妙哉!”
88两银子,确实不算贵。
能来怡红楼消费的,谁兜里没有个几百两?
所以侯千带来的五本三国,马上就卖掉了。
这倒是让唐不器有些措手不及。
毕竟现在印刷术还没搞出来,书卖得太快,连抄都来不及啊!
就那几本,还是唐不器花钱找人赶工出来的。
要不提前把印刷术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