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他们进步的机会来了

说到内阁,我们就先简单看看历史上的内阁的发展。

明初洪武时,中书省被撤销,丞相制度被废除,没了宰相,但是工作任务还在,所以就得皇帝加加紧,

老朱一个人直接掌管六部百司的政务,实际上就是老朱兼职宰相了。

最开始,老朱还不是那么老的时候,还能勉强硬朗一下。

等老朱熬成了老老朱,他也受不了了,还是得找人帮忙,不过,老朱终究还是老朱,找了人,也就是起到顾问的作用,老朱依旧硬朗只是得扶一扶。

建文时期没什么好说的,直接说说朱棣吧。

朱棣也和老朱一样硬朗,不过吧,朱棣还是更喜欢去打元元,没法总揽政事,特派解晋,胡广,杨荣等入午门值文渊阁,参预机务,称为内阁。内阁制度也就此建立。

也就是从朱棣开始,就会召集一群有能力的大臣,组成秘书天团。

这个秘书天团就是内阁,其中大秘就是首辅。

首辅和宰相一样,都是皇帝身边最能干的人,不同的是,首辅只能提提建议,没有拍板决策的权利。

历史上最牛的首辅就数嘉靖时期的首辅严嵩,和万历时期的首辅张居正了。

这两个时期,大家想来也是知道的,嘉靖皇帝爱修仙,万历皇帝呢,那个时候还是小孩子。

内阁与皇权之间矛盾重重,但又始终屈服在皇权的重压之下。

明代内阁权力不稳定,虽然有严嵩,张居正之显赫,但他们一是乘皇帝静摄而代行皇权。

一般阁臣来说,由于基本上都是文学侍从之臣出身,入阁后权力之大小,只决定于票拟被采用的情况,所以呈现为不稳定,没有保障,没有连续性。

内阁的情况大致如此,现在朱允炆面对的可是建文三幻神,心里不由得紧张了起来。

“朕啊,还是年纪太轻了,想要像我爷爷那样总揽政务,将每件事都处理的井井有条,对于我来说还是太难了。”朱允炆虽然这么说,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都当皇帝了,谁还要上班啊,这个班,是一分钟都上不了。

“我爷爷当政的时候,各位爱卿也多次为其出谋划策,共商国事。三位爱卿都是受爷爷重视的博学多才的人。”

“朕呢,对于各位爱卿的才能也是钦佩之至的,所以,我想要设计内阁,就在文渊阁值班,参预政事机务,参政议政共谋大明兴盛。”朱允炆终于说出来自己的想法。

听到这话,齐泰和黄子澄脸上那真是精彩,眼珠子都有点发绿了。

朱允炆不由心惊啊,这两个人对于权力的渴望真是到达了极点。

历史上也是如此,朱允炆想要削藩,默认藩王为自己的敌人,而他两人就帮着谋划削藩。

这就是什么,一起抗击强敌啊,你想想,假如朱允炆削藩成功,从心底里认为自己的皇位牢不可破。

那你说,齐泰和黄子澄两人不说有从龙之功,但总是称得上劳苦功高四字吧,到那时候权力地位不都提上来了。

他们只是太想进步了。

而现在,他们进步的机会来了!

就连方孝孺也都是满眼激动,参政议政共谋大明兴盛,这可是每一位读书人的终极梦想啊。

黄子澄忍不住开口就问道:“陛下,这内阁该当何职?”

“这个啊,内阁就是,内阁大臣可以将自己的建议写在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个就是票拟,朕就负责批红。”朱允炆说的轻巧,但这话听到其他三人耳里就不一样了。

票拟?批红?

这就意味着,自己内阁大臣代替皇帝阅览奏章,书写建议,然后皇帝再从大臣的建议里挑选,批红,执行。

这份职权不可谓不大,因为建议都是他们提出来的。

“哦,对了,内阁大学士都是正五品官职,这才是刚刚开始,诸位爱卿当勤勉国事,刚刚开始还不知成效如何,也就不再选举首辅,次辅之高下了。”朱允炆随意的说着,但这可是最精髓的地方。

因为,这句话里点出来那个位置。

首辅。

坐下三人听到这个词,更是眼冒绿光,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内阁首辅,一听就不简单啊。

三人不由得看向了朱允炆,他们想知道这首辅到底会是怎样的一个职权。

在朱允炆说来,这内阁就是负责政事的,虽然最后决策权是皇帝的,但建议,也是政务处理上全权都是由内阁大臣负责。

这其中可做的文章就大了。

“诸位爱卿都是能臣志士,一心为我大明之繁荣昌盛,朕尚且年幼,对于国家政事的见解远远不如我爷爷,所以我更需要各位的帮助,还望各位能尽用才学,多提谏言,为我大明之中兴而共同努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朱允炆眼神灼灼,充满干劲。

接受了朱允炆的目光,建文三幻神直接跪拜,高呼:“臣等必当为我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好,三位爱卿快快起身,你们可都是大明的支柱。”朱允炆客气道。

好了,现在自己最好的工具人已经加满了油,干劲满满啊。

“朕想过,内阁还是刚刚开始,人数不宜过多,暂定为三位爱卿,还有我爷爷在世时嘱托于我,洪武二十一年进士,解晋。四位爱卿入值文渊阁,任职内阁大学士。诸位爱卿可有异议?”

“臣等无异议。”三人齐声回道,他们三人,再加上解晋。这解晋可是太祖高皇帝钦点的,能有异议么?

“好,那就如此安排了,下旨吧!”朱允炆看向一边的太监,他也不知道怎么办,但电视剧里都是这么演的。

“三位爱卿,今日就到此吧,朕累了。哦,对了,今日是中秋节,为三位爱卿准备些糕点,好好陪陪家里人。”朱允炆说道。

“谢陛下圣恩,臣等告退。”三人离开了。

朱允炆又对太监说道:“你再安排,给朝中大臣都送一些糕点。”

“奴才这就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