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改主意了,先不走了
悦客来不愧是闽州府最大的酒楼。
宋绍鼎一行人进来的时候,酒楼一层大堂几乎坐满了人。
往二楼扫了眼,不少雅间的门半开着,透过门缝,能看到里面有衣着光鲜亮丽的食客,已经在享用早餐了。
宋绍鼎等人选了位于角落里的两张桌子。
宋绍鼎和徐明孝坐在靠窗的桌子旁,小福子小喜子和两个龙虎卫的侍卫则坐在紧挨着的另一张桌子旁。
宋绍鼎两人坐的位子,身后是墙,左手边是窗户,右手边则是另四人的桌子,与前边的桌子中间则隔了一张屏风。
可以说,他们的位子选得非常隐秘,寻常食客根本不会注意到。
“几位客官,想吃点什么?”小二热情地询问。
他身后的小福子猛地凑到他跟前,“把你们酒楼里最好的朝食都上来,给我们多上一些。”
小二本来正对着宋绍鼎和徐明孝,后背向着小福子四人的桌子。
小福子冷不丁地一出声,吓得他一个激灵。
宋绍鼎瞪了他一眼,小福子满不在乎地嘿嘿一笑,从怀里掏出一块碎银子,随手扔给了小二。
“拿着吧,我们少爷赏你的。”
小二脸上的表情霎时由惊恐转变为欣喜,他把银子在手里摩挲了几下,美滋滋地把银子收了起来。
在酒楼外看到这几位的时候,他就猜到了他今天肯定要发一笔财啦。
“客官,您想知道些什么消息,尽管问我,小的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宋绍鼎的视线在大堂里环视了一圈。坐在大堂里的客人,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家境普通的人家出身。但凡有点银子的,都愿意选幽静干净的二楼雅间。
像宋绍鼎他们这样身上穿着绸缎衣裳的客人,在大堂里仅有他们。
幸好他们的位置很隐秘。
“悦客来酒楼的生意这么好?一大早大堂几乎坐满了。”宋绍鼎一边仔细观察,一边向小二问道:“这两天城里不太平,你们酒楼没受影响吗?”
小二一脸的骄傲自豪,他年纪小大概只有十五六岁,扬着下巴的样子活像一只刚成年的大公鸡。
“我们酒楼可是整个府城里的头一份,”他冲着宋绍鼎竖起了大拇指,“谁家酒楼都有可能被影响到,只有我们悦客来不会。”
“哦?那是为何?”
“嘿嘿,我们掌柜的说了,不就是砍个知府么,算不得什么大事。”
宋绍鼎听着小二的话,看了一眼对面同样一脸震惊的徐明孝,连旁边桌上的四人都看了过来。
小二见众人一副没见识的模样,更加骄傲了,给他插上尾翼,就能从公鸡变身孔雀了。
“此话当真?”徐明孝没忍住插了一嘴。
小二点头都快点出残影了,“小的可不敢糊弄诸位客官。不信的话,您去问问老食客,我们昨天还开门了呢。”
宋绍鼎挥手让他退下,等他的身影进了后厨,才说道:“听他的意思,昨天不但酒楼正常营业,还有不少百姓过来吃朝食呢。”
徐明孝跟宋绍鼎一样,坐下的第一时间便把大堂里的一切人和物都看在了眼底。
他闻言附和道:“小二应该没有撒谎。今天街上还有不少士兵在巡逻,但看食客们的样子,丝毫不见慌张,镇定得很。”
“要么就是酒楼里的饭菜太好吃了,让他们甘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出来品尝美味。要么就是闽州府城的老百姓们见惯了风雨。就像小二说的那样,知府被杀这么大的事情,他们压根不放在眼里。”
宋绍鼎用扇骨敲击手掌掌心,“这说明什么?”
徐明孝想起昨日陪审时,同知和通判招供出来的内容,里面有提到但凡不给尹灏送银两的官员,都被他或贬或杀了。
徐明孝抬眸看向对面的皇帝,显而易见,宋绍鼎也想到了这一点。
宋绍鼎的声音淡了下来,“看来过去几年,闽州府的官场着实不太平,死一两个官员应该是常有的事。”
因为经常发生,百姓们早就习以为常,才能如此镇定。
而与此同时,宋绍鼎清醒地认识到了另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百姓们似乎对官府的信任度降到了谷底。
小福子早就打听出来了,尹灏的名声在民间臭不可闻,毕竟他的贪婪和无能都摆在了名面上,完全没想过要在百姓当中为自己竖立一个好名声。
这样一个人人喊打的官员被砍了头,按理说百姓们应该奔走相告才对,可他们却表现得极为淡定。
宋绍鼎认为,这样的淡定何尝不是被冷了心肠之后的表现。
百姓们根本不再信任官府,或许在他们看来,砍了一个尹灏,新上任的官员也不会比尹灏好到哪里去。
所以,没什么好期待的。
既然如此,还不如到悦客来多吃两个包子呢。
宋绍鼎原以为砍了尹灏,树清了闽州官场,整个东南省很快就会掌握在他的手中。
但没想到,问题的严重性远远超过了他的想象。
砍一两个贪官容易,让百姓们恢复对官府对朝廷的信任,不是一朝一夕短时间内能实现的。
宋绍鼎想明白了这些,手上不自觉地用力,差一点把象牙做的扇骨捏碎。
小二的上菜声将他从失神的状态中唤醒。
徐明孝的目光中透着担忧,嘴巴嗫嚅了两下,还是问出了口:“少爷,发生了什么事?”
宋绍鼎对上他的视线,难得地对他完全放下心防。
“表哥,你说闽州府看起来如何?”
徐明孝不解其意,他扫了一眼热闹的大堂,透着窗户望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直言道:“看起来生活富足,一片欣欣向荣。”
是呀,表面上看起来繁华,殊不知内里已经开始慢慢腐烂了。
不信任官府,不在乎朝廷。这样的一城百姓,会对大燕有多少归属感。
当外敌入侵时,他们会坚决跟朝廷和官府站在一边,还是和敌人站在一边呢。
宋绍鼎并不是危言耸听,晚清朝廷在面对八国联军入侵时,北京城的老百姓们可不就是跟后者站到了一块儿。
他想到了那些飘在海上虎视眈眈的倭寇。
宋绍鼎改主意了,他要推迟离开的日期。
短时间内让百姓迅速信任朝廷,比较难以实现。
但有一件事,却是可以做到的。
那就是再狠狠地把倭寇揍上一顿,让他们不敢再来上岸骚扰百姓。
给许准和惠廷拱留下足够的时间进行治理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