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知识传播

这一日,张知易戴着斗笠背上背着一包书匆匆离开了东宫。

李世民病重卧床不起,朝廷政务就交给了李治去处理,这段时日,朝廷大臣议事和奏章的批复都搬到了东宫来。

在诸位大臣的辅佐下,李治终于把这一堆厚厚的奏折批阅完了。

李治合上最后一本奏折,长舒一口气,一旁的茶盏的茶还是满的,但早已凉透,一个上午他现在才有空端起茶盏喝上一口。

“诸位大臣辛苦,都先退下休息吧。”

李治靠在椅子上闭眼揉了揉他的太阳穴,刚接手朝政就一下子处理了这么多奏折,对于他这个年纪轻轻的太子来说有点吃不消。

一盘的侍女给李治端来了糕点,侍女把糕点放在桌子上,欠身向李治禀报道。

“殿下,易先生让您处理完政务去城东的书坊找他?”

李治处理了一早上的政务,已然疲惫,本想休息一番,但听到张知易找他,便一下子来精神。

“知道了,我去更衣,马上就去找易先生。”

李治换上了便服,白色洁净的绸缎衣衫,头戴纶巾,手持折扇,若是不知道他太子的身份,这一眼瞧上去便觉得是长安城内书香门第的公子。

城东并不远,李治独自步行来到了张知易说的书坊,在门外驻足了片刻,却没有看到张知易的踪影。

这书坊不大,可见平常的印刷业务不是很多,门前也仅寥寥数人。

“去去去,这点钱还跑来做生意。”

从书坊门口出来两个人,说话的人样貌像是书坊的掌柜,而被他轰出书坊的则是堂堂东宫谋士张知易。

“哎掌柜的,这些书别人想印还找不到原本呢,你会不会做生意啊。”

“我这还有很多佛经没印呢,你这些四书五经有几个人买?”

正当二人争执不下时,李治上前问道:“掌柜的,为什么放着上门的生意不做,要把客人赶走呢?”

掌柜的看李治面容清秀,衣着光鲜,态度也客气了不少。

“这位公子有所不知,这无赖带来的四书五经有条件读的都是富家公子,府中早就有典藏了。没条件读的自然也买不起,这分明就是赔本的买卖。”

“目光短浅,若是你买得便宜,薄利多销,天下读书这么多有何愁卖不出去?”一旁的张知易见掌柜这种见人下菜的嘴脸,没好气地说道。

“你......市井匹夫怎懂我们做生意的门道,快滚!”掌柜的啐了张知易一口。

李治轻轻摇着折扇,笑着说道:“这样,掌柜的你就依他所说,将他带来的书籍都印刷出来,需要多少钱我来付。”

掌柜的一脸狐疑地看着李治:“天底下还有这样的事?公子你可别是和他串通好了诓骗小老儿我啊。”

这没凭没据的帮一个路人出钱印书,任谁都会怀疑,李治也愣住了,他原本想帮张知易解围,可人掌柜的不相信啊。

没等李治答话,张知易却先把李治腰间的钱袋取了下来,一把甩给掌柜的。

“给你定金便是,瞧不起谁呢?”张知易撂下一句狠话。

李治无奈,张知易这是花自己钱充大牌呢。

掌柜的掂量了一下钱袋子,沉甸甸的,又打开瞧了一眼,瞬间眉开眼笑,连对张知易都好声好气了。

“爷,我这就去印,嘿嘿。”掌柜的恭恭敬敬地取下张知易背上的一包书。

有钱能使鬼推磨,那掌柜的拿了钱立马让手下的人照着书籍雕版了。

李治则与张知易在书坊不远处的茶楼坐下了,张知易在长安城奔走了了一天已经前胸贴后背,给自己点了碗面,狼吞虎咽起来。

“老师印这些书是想送给买不起书的穷苦读书人嘛?”李治给张知易倒了一杯茶水。

张知易刚把一口面咽下去,说道:“我只是看看印这批书需要多长时间,要花多少银子。”

“老师做这些调查是想掺和印书的生意?”

“雕版印刷术刚问世不久,鲜有人知,以往这些书籍都是手抄书,至于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印刷术,这涉及到一个知识传播的问题。”

“知识传播?”李治听到一个陌生的词语,马上认真起来。

“从人发明文字起,文字的载体从一开始的石头兽皮到后来的竹简,直到蔡伦发明了造纸术,才使得文字的载体更加方便利于携带。”

“这光有纸还不行,还得有字啊。”李治说道。

“不错,以往的书籍都是靠人手抄,速度极慢,价格昂贵。”

“可这个的问题已经存在上千年了,难道前人就意识到这个问题?”

才过没多久,张知易这边碗中的面已经被吃完了,张知易端起碗,喝了一口面汤,又继续解释道:“统治者知道,贵族也知道,只有百姓不知道,在饭都吃不饱的年代。谁还在乎能不能看书呢,而对于统治者和贵族来说,百姓知道的知识越少对他们便越有利。”

“老师的意思是当权者有意无意地限制知识的传播?”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对于帝皇来说,一个读书人造反,远比农民造反的危害大得多,而对于贵族来说,老百姓获得了知识,学而优则仕,开始参与政局,那么世家贵族的垄断格局便被打破,所以尽管百姓获得的知识有限,但历朝历代身居高位的人都心照不宣地不予理会。”

李治恍然大悟,不过他心中依旧存在疑惑,那便是既然按张知易所说,老百姓获得知识不利于帝王的统治,那又为何不依照前人的做法呢?

“那前朝皇帝为何要建立科举制度,给寒门子弟打开了上升的大门?”

张知易看出来了李治的心思,他调查民间印书的规模自然也不是为了让百姓读书从而威胁到李唐皇室。

“百姓上来做官,那和帝皇还不是一个赛道上。他们的对手是以世家贵族形成的门阀,若是朝中一家独大,那边可与皇帝叫板,若是将普通人家的读书吸纳进来,便可形成两方势力相互制衡的局面,这对皇帝或者整个王朝来说是利大于弊。”

李治如醍醐灌顶,并暗暗感叹:“老师比我还会做皇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