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林居

这真是难以理解的举动。京城的七品小京官,见习一年就向户部请了个五六年的长假,在赣南这个叫横背的小山村呆着,那也不去。他就守在那间土屋里,守在那块笨重的砚台边。

1881年春节刚过,有位老伯牵着耕牛从陈炽家走过。按智乡风俗,正月十五之前不能忙农活,否则一世劳碌命。老伯年过花甲,牵牛去溪涧边吃草。他看到一个大男人带着两个小孩子在玩老鹰抓小鸡。这一大两小,就是陈炽和他的两个女儿。大的五岁,小的三岁。

这位乡民愣在那里,感慨地说,陈炽呀,你还记得你二十多年前的事情吗?你和小伙伴,就在这个村场里玩游戏!转眼间你是大人了,我是老人了!

听到邻居提到往事,陈炽茫然地摇了摇头。是的,一个人的形象,大都依靠别人的记忆来存放。陈炽小时候是什么样子?在梅江边已经完全消逝。如果不是那些传说故事,陈炽小时候的事情也难以留存。陈炽说,二十多年前?二十多年前我怎么啦?

这位乡民笑着说,当年你和村里的细人子(智乡土话,小孩子)一起玩游戏,玩的可不是老鹰抓小鸡,你们玩的是皇帝上朝!陈炽一听,兴致盎然地问,上朝?那你记得当年我们是怎么演的吗?

那耕牛似乎也有兴趣听陈炽小时候的故事,在乡民的身边老实地呆着。它嘴里反刍着草料,牛尾巴一甩,几只牛虻受到驱赶,嗡嗡地飞起来,一滩新鲜的牛粪叭地掉落地面,热气腾腾。陈炽的两个孩子不再演小鸡,欢快地朝耕牛走来,嘴里嚷叫着。

老农把耕牛牵在手里,说,那时呀就在这村场上,孩子们坐在小凳子上,你坐在一张高高的竹椅上,冲他们说,有事上奏,无事散朝!也不知道你是从哪里学来的!当时我正好路过,看到了被逗得哈哈大笑,我说,这陈炽迟早是要去京城做官的!我说得没错吧?果然,现如今你考上了!

陈炽听到老伯讲自己小时候的事,也觉得有趣,但又有几分难为情。是啊,今考上了,但没有在京城上朝,呆在家里扮老鹰。老伯感叹了几声,就牵着耕牛朝田野走去,一边喃喃地说,我老喽,真是老喽,眼看着这陈家少年演皇上,如今在家带孩子,都两个孩子了!

陈炽牵着女儿的小手,听到老伯一番话,愣愣地看着远去的背影,神情恍惚。那远去的老伯仿佛是时间的标签,让陈炽对匆匆而过的青春充满伤感。是啊,考上了,上朝,带小孩,老鹰抓小鸡,这些充满戏剧性的情节,背后是陈炽科举的雄心:一定要弄块“状元及第“的牌匾,挂在宗祠里!

除了读书,还是读书。虽说乡试考八股,但八股不是书,不是教材,只是试题形式,考试难度甚至超过后世的考研考博。虽说指定考四书五经,但融铸贯通、提升素质,还得博览群书。读书之余,陈炽就带着孩子在村场上游戏。梅江边陈炽的传说还在蔓延,神童的故事传唱不衰,客船从梅江上经过,人们会指着天子峰说,谁能相信这山沟沟里考出了一个京官!他们如果这时看到陈炽就在村场上带孩子,肯定会觉得这不是陈炽,而应该是陈炽的弟弟陈焘。陈炽怎么能在小山村呆着呢?

要状元及第,必须参加乡试。这是一场艰苦的战斗。虽说陈炽有神童之誉,他仍然没有十足的把握,何况这里头有运气的成分。那八股文,谁知道哪条蜈蚣能钻进考官的心里。他参加朝考,就像后世考小中专一样原想早点工作,摆脱高考的辛苦。谁知陶福祖的进士身份和主事职务刺激了他。他又回到了起点,守在了科举的砚台边。

六年考秀才,六年考拔贡,现在又是一轮六年的备考。1876年乡试,陈炽刚刚新婚,廖玉的“天马”玉雕成为他心上的伤口,他没有心思应考。而在这一年,康有为开始按照三年一试的节奏,频频走进广州的考棚,但连续六次败北。多年以后,陈炽听康有为讲起这段经历,庆幸自己的决策没错。1879年,陈炽仍然没有应试,他瞄准了1882年那场。他为此没有像康有为一样留下科场败北的记录。

陈斌看到儿子大有继续十年寒窗的架势,心里为他着急,又有些欣慰。陈斌心里暗暗感叹,儿子真是块读书的料。四年前,陈为理来到横背帮助打理农活,顺便请他为《里坑陈氏四修谱》作个序。陈斌当然义不容辞。但他把写序的任务转交给了陈炽。

陈为理的先祖,像陈炽一样在梅江边制造过不少传奇。里坑的陈氏一族是从兴国迁到瑞金的,而最早到智乡的,是个擅长陶朱计然之术的商贩。乡民传说他力大无比,一如乌获孟贲。陈炽写好族谱序后,跟陈为理和父亲说,智水公原来是个商贩啊,宗叔怎么又安心务农了呢?其实智水公力气大、会谋算,敢到梅江边开基,是值得敬重的先民,这原始粗野的色彩是梅江本色,但被荐绅先生看不起,认为事不雅驯,我在序里顺嘴说了一下。

瑞金的风俗,凡同姓者相见,简牍往来,其称谓皆以宗冠之。陈炽为此称陈为理为宗伯。父亲告诉陈炽,士农工商,商是末流,挣再多的钱,也不能光宗耀祖,你看李白的父亲就是个富商,不也是希望李白科名有出息吗?

陈炽说,这个偏见到了打破的时候了!现在洋人犯境,就是来中国以商谋利,如果不是广州到福建的商路,陈鼎元就不会找到师傅找到武举的路子。这次我在苏州、杭州,看到我朝办起了不少工厂企业,商务氛围浓厚,商利推动农政,丝绸交易四海,衣被天下之心,本是圣人遗愿,怎么还有轻商思想呢!

陈斌笑着对儿子说,京城回来的人,思想就是更开明啊!人不能在这山沟里久呆,你得早点走出去了!陈炽听了,点了点头。

转眼到了1881年新年。在村场陪女儿抓小鸡的陈炽,望着牵的老伯,想起父亲的叮嘱,心生感慨!他回到屋里,沉浸在岁月的感叹中,就拿出去年大年初一写的诗读了起来。

《庚辰元日偶述》。往者已不谏,来者仍可追。不缘今日是,焉识昨日非。伊余秉微尚,逐物乃迁移。轻薄好远游,遂为世网羁。秋蓬顺风去,飘转何时归。忧来失华发,愁至缁素衣。江湖多稻梁,鸣雁常苦饥。春阳照闱闼,故物皆光辉。惠风扇微寒,居子时有思。知命固不辱,乐天奚复疑。卓哉素位言,古人真我师。

时间过得真快!明年,就是乡试之年。但愿这是最后一年的苦读!这天黄昏,天气突然变冷,不久就下起了一场春雪。春阳照闱闼,故物皆光辉。今年春节的天气,跟去年正好相反。陈炽把女儿塞给母亲,迎着风雪走到原野中。

那时的赣南山野多长梅树。在瑞金县城读书的时候,陈炽曾经听说瑞金景八景之一“深陇观梅”,也跟好友钟莆生一起看过观赏过。这种梅子个小,酸,只是梅花好看,作为水果已被后世淘汰。横背的山村里,也零星能见到梅树,陈炽正好赶上了踏雪寻梅的好天气。

陈炽摘了一枝盛开的红梅,回到家里插在瓶中,让土屋蓬荜生辉。陈炽立即研墨,有了写诗的冲动。但这梅花太有诗意,这前人留下的诗意就像砚台上的积垢,你很难回避。陈炽当然要写一首人有个性的诗篇。这红梅必须是自己的,甚至就是自己。陈炽在砚台前转动墨块,迎接新作的到来。

但是,陈炽没有写成。陈炽觉得这“凌寒独自开”的红梅不是自己的。十来天过去,天气放晴。陈炽又来到了雪野之中。他有股不服输的劲。写诗也是一项角力,你得打败前人。

陈炽在阳光下再次行走雪原。红梅走出了风雪,但她的光华仍然属于荒野,就像自己一样,满腹诗书仍栖于穷乡僻壤。迎春的红梅悲欣交集,那艳色之中隐含忧伤。这是生命的特殊阶段。就像少年时写过的《题鲤》,龙门未度,伫看风雷,离春风得意马蹄疾就差一步,这是生命最需要奋发的时候。他的灵感随之而来。他回到房中,把这些灵感引到了纸上。

《红梅》。十日新阳暖,临春亦自开。居然避风雪,忍使没蒿莱。艳色已知重,繁忧仍未裁。空山断来往,为尔重裴回。

陈炽觉得这是他平生最得意的作品之一。他反复念起了这首诗。居然避风雪,忍使没蒿莱。艳色已知重,繁忧仍未裁。但陈炽放下了繁忧,心情好了起来。

真正让他开心的,是朋友来信。开春之后,风雪退去,春阳入林,窗前草木渐渐蔚然深绿。不久,陈炽收到李啸峰的信。金精洞成为陈炽的伤心之地。甚至整个宁都都是伤心之地。陈炽不打算再去看望宁都的朋友了。但是,朋友知道陈炽在家读书,就不能不来。这是寒窗生活中最亮色的日子之一。

1878年秋冬时节,魏菘园已来过小山村,而且带着他的另一个朋友。不是李啸峰,而是周简可。那时,天子峰霜林坠叶,白云高深,两年不见的好兄弟,一起登高游玩,就像多年之前在金精洞一般。朋友的看望安慰着深山的士子。李啸峰到访,是前年冬天的一天。

那时天寒岁冷,洗头**费时间,陈炽雪屋深灯,一心苦读,往往头发零乱,深坐书房。突然听到外面有人来问,陈炽在家吗?

陈炽出去一看,居然是李啸峰。

李啸峰看到陈炽的样了,大笑起来,说,你就像是《诗经》卫国的那位伯子。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李啸峰读完诗,又对陈炽说,你这不是战争年代,怎么弄得如此蓬头垢面呢?陈炽指了指屋前的竹子,说,你看这些竹子,从来不洗头理发,仍然被人们称为君子!李啸峰说,你这瘦弱的样子,倒真像是根竹子啊!贤兄用功,也得注意身体才是!

陈炽说,女为悦己者容,我穷居此地,又何必为谁容呢!李啸峰说,廖玉。陈炽又是一愣。李啸峰知道自己失言,赶紧岔开话题。但陈炽追问了一句,她找到了什么好人家?李啸峰说,至今还没有听到她出嫁的消息。陈炽沉默,不再问下去了。两人久别重逢,自是开心。

如今,又是春阳入室,陈炽打开窗子,把阳光迎进来,铺纸给李啸峰回信。信无可说,以诗为信,就是陈炽献给朋友们最奢侈的友谊。信是托给梅江上过往的客船带往上游的。陈炽给李啸峰寄完信,回家的时候看到春草萋萋,不由就想到了廖玉。陈炽驻足山野,心中翻腾着复杂的况味。这些况味在他肚子里一煮,就变成了诗歌的饺子。

《辛巳初春感事咏春草》。野烧经年断,东风忽满林。采芳空有路,轻别尔何心。幽意敦堪谅,佳期难重寻。沅湘今咫尺,肠断碧波深。

回到村子里,陈炽看到门楣上的对联。耕读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虽然陈炽不时显得不开心,但女耕男读的格局渐已形成,这是最让父母非常满意的事情。为了这个格局,母亲为陈炽找了一个勤快的妻子。

这天晚上,月亮从天子峰上升起,把柔和的光辉洒到村场上。母亲不想陈炽闷头读书,就把女儿塞给陈炽,自己拿起针线,在月光下做起了针线活。这是她的老习惯。母亲跟陈炽聊天,讲起了梦月怀孕的往事。刘氏在一边忙着家务,听到婆婆的故事,脸上露出了笑容。

这是非常美好的赣南春宵图。这幅图里,陈炽听母亲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也给母亲讲自己进京赶考的故事。比如京城的赣宁会馆,比如春酒馆,比如户部的同事们,天安门和故宫。看到母亲手上的针线,陈炽又讲起了苏州的蚕桑,浙江的丝绸。母亲非常开心,陈炽当然也为母亲高兴。

两个女儿不时用幼稚的声音插话,母亲脸上不时漂过一丝阴云。陈炽知道,母亲对刘氏非常满意,那儿都满意,就是对她只生了两个女儿不乐意。陈炽倒是非常疼爱女儿。母亲听完了陈炽的故事,悠悠地说,要是两个儿子,我就会像你小时候一样,教他读《诗经》,教他念《长发》!

陈炽朝刘氏看去。刘氏的脸上顿时暗了下来,就像灶台的灯火遇到突然的冷风。陈炽说,女儿也可爱,你当年不也是深受外婆疼爱吗?!母亲叹了口气,说,终究你要生个儿子!你看,你弟弟成婚不久,就生了个儿子,他媳妇的肚子多争气!陈炽点了点头,安慰说,会的!回到屋子里,陈炽想到母亲的话,心里有些内疚。

陈炽家的土屋,建在一块山坡上。小孩子一出来,不时会滚落坡下。这一天,陈炽读书累了,就来到屋外放风,走到坡脚的溪涧边踏春寻芳。他在溪水边转头回望,土屋高高在上,倒映在溪水中。他想欣赏一幅画一样,欣赏着这栋生身之地。他觉得这屋应该更漂亮,就动了修整的念头。

陈炽叫来两个女儿和侄子侄女们,一起动起手来。他要把这林间的屋子做成一个漂亮的园林,砌起围墙。他叫孩子们把各种零乱的杂木砍了,错落有致地种了些绿植。这些绿植是陈炽精心到远处挖来的。芭蕉,嫩竹,辛夷,木兰,像一首首抄就的诗章,在窗子前摇曳。又像几个调皮的女孩,在窗子前探头探脑。在春风的催促下,新生的绿植拔节成长,不久就到了窗子前,陪着陈炽看书。

孩子们不懂移栽的草木有什么高雅之处,只不过也觉得好看罢了。看到孩子们也喜爱这些植物,陈炽把植物的含义告诉他们。这芭蕉呢,象征离别、潇洒、友谊和孤独。这竹子,代表坚贞、便娟、清丽、脱俗。这辛夷,代表高贵、清新、典雅、深情。这木兰,代表崇高、纯净、勇敢、大方。当然,这些植物,都是造福于民的草木,芭蕉可以做米馃的外衣,竹子可以变成篱笆和家具,辛夷和木兰可以入药。

长女听着陈炽的讲述,说,它们的名字比我的好,我们呢,村里人都叫我妮啊,姑啊,不好听!陈炽笑着说,那以后,你们就又它们的名字。你和妹妹,一个叫芭蕉,一个叫翠竹。长女高兴说,我喜欢这个名字,我就叫芭蕉!那以后有了妹妹或弟弟,就叫辛夷和木兰?!

在炎热的夏天,陈炽感受到小山村的清凉自在。他随意穿着,巾袜萧散,无有羁束,寂历自足,不觉就同情城里人来。陈炽打量着这栋土屋,觉得父亲当年的迁居之举,简直是为他准备的。陈炽把这些美好的时光写进了《林居》一诗。“衡门之下可栖迟,日之夕矣牛羊下”。陈炽想起了这句嫁轩词。接着又想起了辛弃疾的隐居岁月,又发出了壮志难酬的感叹。

陈炽拿出一本书。这是他从京城书摊上买来的《鲍参军集》。他翻开了那首《绍古辞》。橘生湘水侧,菲陋人莫传。逢君金华宴,得在玉几前。三川穷名利,京洛富妖妍。恩荣难久恃,隆宠易衰偏。观席妾凄怆,覩翰君泫然。徒抱忠孝志,犹为葑菲迁。每读一首诗,都是在跟前人的对话。

俊逸鲍参军。多有才华的人,但生不逢时,久居贫困。陈炽想到杜甫对李白思念,对李白的类比。陈炽想起了少年时期的蓼溪之行,作舟先生和爷爷夸过自己“少小富文史”,如今不再少小。想起了京中与陶福祖和文廷式谈起《黄帝阴符经》,在苏州跟勒深之纵谈陈亮的《中兴五论》。如今年过弱冠,仍然穷居乡里。

陈炽感慨万端。砚台再次喳喳响起。砚台知道,陈炽又要把心事交付给它。陈炽一口气写了五首诗。这是自画像,也是“诗言志”。

《绍古辞》。崇兰生幽谷,托荫嘉树林。弱植坐自惜,孤芳谁见寻。春阳正窈窕,微馨袭衣襟。虽蒙葑菲采,犹为萧艾侵。华年逝不再,俯仰从浮湛。中夜汎瑶瑟,所惜无知音。离析遂永久,幽独难处心,丝泪毁罗袂,浪浪安可任。

如何有所思,乃在大海北。遗之无明簪,感叹安终极。青绳尔何求,营营间白黑。故人在泥滓,独处无颜色。迥照知何时,婉晚日将夕。高云不离山,凤凰不他食。感此旧意长,未忍新恩逼。上山见靡芜,道远长太息。

少小富文史,六艺资藻缋。弱冠读阴符,论议绝时辈。小丑昔跳梁,群龙起阒阌。杖策驱风尘,天骄坠云外。甘泉朝奏捷,承明夕封拜。卓荦天人姿,五鼎不为泰。亦或蹈危机,拔剑慷以慨。一死谢知己,大义炳千载。嗟我生不辰,未与功名会。抱膝且长吟,缔衣荔为带。

四顾忽不乐,驻马登高冈。浮去黯大野,寒日无晶光。黄鹄濡六翮,掩抑不得翔。亭亭山上竹,孤生一何长。烈风四面来,独立多忧伤。乾坤托大义,人生固有常。

恩义不可持,虚名果无益。离居曾几时,春草黯已碧。佳人不在兹,采此歌安适。中夜抚长剑,明镫耿虚壁。暗尘生清琴,余芳歇兰席。星河在天半,可望不可即。一为猛虎行,哀响凄心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