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转水

嘉欣亲眼看着溪流来到了水车边。那奔腾的溪流,从高寨的拱桥下跌落,一路跌跌撞撞的,像漂流的游客不断发出兴奋的尖叫。待这种尖叫渐渐平缓,溪水又晕头转向拐了个弯。一片落叶同时卷进这股幸福的流水,撞上了水车新鲜的额头。水车的接水槽,至少有一半是新的。松木的香气**着溪水,这真是一对老冤家!这种**,在多少年前水车最初建好的时候,就开始了。

水到渠成。这水渠是张书记提前想到的。听到修复工程进展顺利,张书记就趁镇长进村检查粮食生产工作,特意让张琴带他到高寨走了一趟。镇长对张书记的执著和创意折服了,立即同意了张书记的方案。这个方案不仅是水渠,还包括高寨整个旧址修复,包括兵工厂山洞、红军种的油茶林。撰写简介,建牌立字,硬化道路,这些都在同时进行。张琴写方案的时候,村支书又加了个内容——烈士小陵园。

原来,民政部门为全县散葬烈士统一刻制了墓碑。村干部从小镇领回墓碑后,一直堆放在村委会。有一次,村委会水沟井盖破了,村主任顺手拖起块碑石,盖在沟面。张书记发现了,说,这样对烈士极不尊重!村主任看了看上面烈士的名字,想了想,就把碑石换了一面,让文字朝着底下。张书记动员村民领墓碑安葬,但村支书说,不要指望村民自己去建墓,他们不是烈士的直属亲人,要么是过继的,要么是叔伯。张书记说,有条件了村里要统一找块墓地,修建一座小陵园。村支书听到镇长同意了张书记的项目,就趁势而上大胆提出了小陵园的想法。

镇长同意了。镇长说,这不是雪花膏,而是比雪花膏还重要的脸面!现在各个村都不大愿意申报工程,说是村子里这几年什么都建好了,要水有水要电有电要路有路,其实哪能这么简单呢?这些都只是基础设施。要让村子继续富起来美起来,还真要花点心思,他们哪就是脑子懒怕事多,不像我们张书记!

嘉欣看着水车的接水槽注满了,呆笨的水车似乎被一只手推了一下,动了动身子。一个接一个水槽注入了溪流,水车终于发出了有节奏的吱呀声。张琴听着水车的吱吱声,对木匠说,这木头是不是要散装了?该为那些接口打点润滑油的!木匠笑了起来,水浸千年松,这松木就是喜欢水,水就是润滑剂,有了水就能不腐败。张书记顺口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用在这水车上也是合适的。

嘉欣看着水车一圈又圈转动,一点儿也不觉得头晕,仿佛自己也成了一架水车。溪流转动着水车,溪流声与水车声形成动听的合奏。水车像个久未洗澡的孩子,遇到清清的水流情不自禁哼起歌谣。要不是春寒犹在,嘉欣也想跳进溪水里好好享受。嘉欣看够了水车,又钻进油坊,观察水车带动大碾盘的场景。

嘉欣发现,其实水车并不是孤单的轮子,大碾盘是另一只巨大的轮子,它们简直是一对恩爱的恋人,携手并进。水车就像一个男子汉,站在外头经风历雨为碾盘加油。水车正对溪流,像个干渴的赶路人,把嘴巴凑到溪水前,吞了一口,接着又一口,永不满足。水车与溪流形成直角,水车的一只手伸进了油坊洞口,跟大碾盘紧紧相握,如脐带相连,心心相印。源自水车的力量,让大碾盘不断吐出茶籽粉末,像母亲在哺育孩子。而这个孩子,就是生生不息的人类。

燕生跟木匠一起修复油坊的时候就聊起,这水车不只是转,还要真正地用。他到女儿家找了些陈年茶籽,让张琴运到高寨,水车试水那天,就不会是空转。燕生恢复了一个油坊师傅的面目,像是在表演又像是在生产,接续着一项项程序。蒸煮,做饼,上榨,拉槌,接油……生动而朴拙,古老而又新鲜,一个个画面,被张书记的同事给拍摄了下来,成为他梦寐以求的非遗影像。

水车试水这天,张琴遇到了一个难题:张书记要亲自前往高寨观看。张琴对自己的技术倒是有把握,一个月来在这段山路来来回回,技术倒是练到了极致。她就是担心张书记肚子里的孩子。万一,谁能打保票呢,万一路上有个坎,车子颠起来,或者山路遇个小动物,车子紧急刹车,那未来的孩子可不乐意!但张书记相信张琴的技术,还是坚持要去。最后,张琴不得不答应。

嘉欣也是坐着张琴的车子一起去的。回去的时候,嘉欣捡了不少木头,塞到张琴车子的后厢里。张琴问,这些木头捡回去干吗?嘉欣说,将来木匠爷爷有空了,可以做一架小小的水车!

张琴说,村里不是有木匠店吗?那里的师傅开着电锯,做起水车来快,店里的木头也多,不需要带这些废弃木料。

嘉欣说,我知道,我曾经到木匠店里偷偷捡了几块木板回家,爷爷听说是要做水车,就说这木料没用,都是压缩板,浸不了水,也做不得水车。张书记说,嘉欣年纪小但好动脑子,看到木匠剩余的木料就打起了主意。张书记接着问嘉欣,你的水车放在哪里呢?爷爷会做水车吗?

嘉欣说,我想安装在小院里,爷爷不会做,他问了几个木匠都不会,但我想,总能找到会做的木匠,比如李爷爷。

张书记说,我倒是会做水车。

张琴扶着方向盘,发动了车子,换了爬坡挡,一听就笑了起来,说,张书记只会写东西编故事,怎么会做木匠呢?张书记说,嘉欣不知道玩具水车是什么样子,但我知道,我从小玩过,根本不要木头的。看到嘉欣急切的目光,张书记顿了顿,又说,我小时候最喜欢玩水车了。

出了高寨,过了拱桥,转到隘口,张书记叫张琴停下车子。她缓缓下车,走到电讯塔边,环顾四野。张琴知道张书记带着告别的心情。果然,张书记摸了摸肚子,说,宝贝,我知道你在催我回城,让我休假,这可能是最后一次在这山顶眺望了。你看,多好的风景呀!江山如画,这边就是梅江,那是大坝长桥,我经常散步的地方。那边就是瀑布群,里面藏着一座水车。你看,杜鹃花快要谢了,到时能带着你一起来看看,多好呀!

张书记挥动相机,拍了不少视频。张琴扶着张书记上了车,一路点刹,就到了涧脑排,到了嘉欣遇到野猪的地方。桐花已经开放,大片大片铺在树下像一张地毯,而桐树成了伫立在地毯上的女神。

张书记说,我们做的玩具水车,就是用这桐树的果实,我们叫桐籽。只能是还没有熟透的青桐籽,果子圆圆的,果皮嫩嫩的,这是水车的转轴。油茶树的叶子坚韧,叶子边缘有小牙齿,大小也合适,摘了一枚撕成两片,插到桐籽身上,就是一架水车了。再找一根坚实的小树枝,朝桐籽中心穿过去,安放在有落差的流水中,这水车就会转起来。

张琴听了,感叹地说,这种不花钱的玩具多好,可惜现在的孩子,都不会手工制作玩具了!

张雅说,小时候农闲我们就玩这个,喜欢在桐树下纳凉,做水车,听蝉叫。我估计,这涧脑排的孩子以前肯定玩过。这真是个好屋场,看这些李树、柿子、桐树,有吃的有玩的,这桐树可以打桐油卖给船家,是护木头的好东西,到时修复的水车和油坊,那木头也要刷上一层桐油。

嘉欣说,听起来这玩具一分钱也不花!这可真好,我也做一个。张书记说,桐树结果时,如果我还在村子里,一定帮你做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