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我要挑战你
翌日清晨,客房里的韩香玲因为生物钟的关系,很早就起了床。
睡意全无的她一个人来到了楼下,发现大厅里空无一人,甚至连饭店的大门都只是半开着,迷迷糊糊的韩香玲这才回想起来,现在是疆省的六点半。
韩香玲本想回去睡个回笼觉,突然听见后厨里传来动静。
谁会这么早起床?韩香玲心生好奇,悄悄走到了后厨的门边,往里探起了脑袋。
后厨里只有一个年轻人正在清点着食材,而从小部分在他脚边码得整整齐齐的食材可以看出来,他在这已有一段时间了。
韩香玲听到年轻人嘴里一直呢喃着“不对,不是……”之类的词。一不小心脱口而出“什么不对?”说完,韩香玲连忙捂嘴缩回脑袋,但里边的人已经听到了动静。
“出来吧,躲躲藏藏的干嘛?”马辉头也不抬的说道。
在韩香玲没有开口前,马辉就通过脚步声辨认出了她的到来。他本以为韩香玲只是过来看看,一会儿就走。便也没有多事。
孰料,这韩香玲竟突然开口,马辉只好也不再装模作样。
韩香玲战战兢兢地从门口闪了进来。既然已经被发现了,她也就不再隐瞒,直接问马辉:“你在这摆弄什么?”
“挑菜。”马辉解释。
但韩香玲却不依不饶:“你挑菜做什么?你不是学徒工么?你也会做菜?”
马辉没想到韩香玲这么缠人,索性编了个理由:“对啊,我负责选菜嘛,你没看见这有些菜要坏了,我就把菜挑一挑,一会再丢掉。”
“原来是这样,那你好好干。”韩香玲得到了自己满意的答复,便觉索然无味。招呼都不打一声,便溜出去打算回去睡她的回笼觉了。
出了这么一个小插曲后,马辉再次看回面前的菜,却发现自己忘记挑到哪里了。他看了左手的胡萝卜和右手的一块切好的羊蹄,露出了苦笑。这个韩香玲,唉……
昨晚回到宿舍后,马辉便开始着手准备着参赛的食谱。
看邀请函上的内容,这次比赛分为四个比赛内容,分别是主菜,鲜汤,凉菜,小点。基本上囊括了蒸、煮、炸、炒、焖、炖六个基本烹调方法。
为此,马辉回忆着后世参加过的全国级或者省区级比赛里那些崭露头角的疆菜。
然而马辉发现回忆中的那些取得名次的菜肴与寻常所见并无二异,除了凉菜与餐后小点需要创新外,主菜与鲜汤考验的是食材本身以及厨师对食材的把握程度,也就是厨师的厨艺水平。
所以马辉认为,要想从初赛中就竞争过其他对手,需要寻找到品质上好的食材。
因为每次送来乌市饭店的食材都是由供销社或肉联厂从疆南疆北运送来的食材里,分门别类加工好后送过来的。档次上不仅有高低,同一档次里的食材也是各有差异。
于是,马辉特意起了个大早,只为趁着没人的时候,从后厨里挑选出品质最好的食材,好以此为标准从肉联厂和供销社里寻找。
只不过,马辉昨晚罗列出的许多他认为品质极好的食材,在乌市饭店的仓库里都寻不到踪迹。除了上次的疏勒白菜还剩个菜根外,如巴楚烤鱼,神秘的罗布烤鱼里用到的塔里木河鱼,传说中鲜香美味的赛里木高白鲑,巴里坤蘑菇等,都无法在仓库中寻到。
其实马辉仔细想想也就知道原因了。八十年代的疆省,交通远不如后世来得方便。
以赛里木高白鲑为例,从赛里木湖打捞过后,要经过四五天才能送来乌市,即使已经有冷藏技术,送来的也不是特别新鲜的。而鱼类食材,捕捞过后,最多存放一天。
一天过后,肉质就会变得松散无比,特别影响口感。
除此之外,巴里坤蘑菇,疏勒白菜,托克逊红枣,石梯子的洋葱等等都是同样的道理。
虽然艾力曾斥巨资让冷藏车队从疏勒送白菜过来,却也是经过了种种磨难,才运来了一箱子共十棵白菜。
这些食材如果都动用冷藏车队,且不说价格问题,如若送来的品质不好,那马辉还不如选用本地能买到的菜品呢。
想到这,马辉忽然回想起了自己师父的做法。
当年,马辉的师傅为了在中外厨师对抗赛中打败韩国来的选手,特意利用赛前一个月的休整时间,走遍疆南乡村,只为找到一种调味的辣椒。
马辉当时尚且年轻,对于师父的做法很是不理解。他认为只要是个辣椒就行,何必搞得这么麻烦呢。岂料师父对于他的反应并不意外。
赛后,拿下头名的师父凯旋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马辉前往了巴里坤。师徒二人趁着天还未明,便启程上山,深入松树塘里采摘野蘑菇。
回来后,师父拿出了普通蘑菇和二人采摘的野蘑菇各做了一道汤让马辉喝下。
马辉喝完后,什么都清楚了。自那之后,马辉便养成了一个习惯,但凡听说某地有一种或几种好食材后,他都会亲自前往,前去寻找对比,只为挑选出最好的食材回来烹饪。如果不是现在条件不允许,马辉真想立刻便去搜集全疆的好食材。
马辉将搬出来的食材按新鲜程度重新分好类后,将易保存的放了回去。至于留下的这些暂时还未变质的,马辉打算分一部分用于工作餐,剩下的如果不行,恐怕难逃丢弃的命运。
“是该买个冰箱了。”马辉呢喃着。
“艾总已经订购了一个雪花牌大冰箱,今天下午应该就到了。”杨童突然走进来打着哈欠道。
“杨哥,你怎么起这么早?”马辉一脸惊讶。
“唉,今天是周一,我得去银行搞贷款的事情。不去早点占个位置排上队怎么行?”杨童一脸无奈。
这年头不管是去银行办事,还是买机票火车票,如果不认识个内部员工,就得趁早去排队。
否则等队伍排上一条长龙了,那你等的昏天黑地也不一定能办成。杨童经常需要外出办事,早已知晓了行情。这个点赶过去,他少说也能排在第十位或二十位以内。
“吃个早饭再走吧?要不,吃个芝麻馕?昨晚麦迪娜姐刚打好的。”马辉从柜子上取出了馕饼。
“不吃了不吃了,再吃赶不上了,我带个馕走就行了。”杨童说罢,接过马辉递来装好的馕后便急匆匆地走了出去。
不一会儿,马辉便听见杨童推着二八大杠出去的声音。
“看来是时候准备早餐了。”马辉看了看墙上的挂钟,却发现挂钟已经停止。
时间定格在七点四十的位置。这种老式挂钟需要每隔一段时间上紧发条才能继续用,如果发条松了,钟也就停滞了,然而时间却不会停滞不前。
马辉走过去取下挂钟,伸手捏紧钟后背的发条,将其一圈圈扭紧。待那发条拧到头后,马辉松开了手。指针在发条齿轮的带动下,重新走动。
马辉对着大厅的时钟调试着挂钟的时间,好将那停滞的时间重新补回。
越是手艺高超的厨师,对时间的把握就越精确。马辉看了眼时间,起身烹饪早餐。
乌市饭店如艾力,刘若望,麦迪娜等都在乌市是有家室的人,因此他们大都会在家吃完早餐后过来。
而尚无家室,住在员工宿舍的如马辉,麦麦提等年轻员工,早餐多数是对付着过去。因此乌市饭店并没有专门安排人来做早餐。想吃,除了在后厨随便应付一下外,还可以选择去外边的流动摊小搓一顿。
近年来,因为社会风气的宽松,流动早点摊这种后世寻常可见的事物零星出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大多数工薪阶层未见过此般新事物,加之流动早点摊本身拥有的便利与快捷的特征,导致社会纷纷追捧。
多数人甚至见面时的第一句话就是问“你今天在哪个流动摊吃的早餐?”除此之外,邻里街坊相互间也会讨论着哪里的流动摊好吃,又出现了什么新的流动摊等等。
除了流动摊经济体的出现,早期的公路个体饭店经济体也日渐开始复苏。
而这一类饭店曾创造出了疆菜的原始雏形。比如著名的大盘鸡就是六十年代从疆南沙湾地区某条高速路边的个体餐厅里被创制出来的。
马辉精确地用了十五分钟,做出了一顿标准的疆省早餐。他看了看表,宿舍里还在熟睡的其他人这会儿应该已经起床了,他这是刚好赶上。
马辉打算先盛上半碗白粥垫垫肚子。熟料,身后再次传来了韩香玲的声音:“这是什么味道?闻着还不错嘛。”
伴随着声音,韩香玲一阵风地闯了进来,她没有理会一旁的马辉,抢先打开了大蒸笼,看了看里面的蒸馒头,正想伸手拿。突然,她愣了一下,鼻翼**了几分。
“不是这个。”韩香玲摇了摇头,自顾自道。同时放下了手中的蒸笼盖,转而四下张望起来,试图寻找到香味的来源。
一旁的马辉见韩香玲不断**的鼻翼,倍感惊讶,莫非自己看岔了韩香玲?她也是个有着特别灵敏嗅觉的人?
韩香玲辨认出香味的来源后,缓缓睁开了眼睛。目光锁定在了后门的方向。在后门的旁边,有着一座四方体灶台。
与常见的灶台不同,那灶台通体黝黑,上面严严实实盖着两个大圆铁盖。韩香玲来之前听说过疆省有一种特别的灶坑,名为“馕坑”,是当地人烤一种叫“馕饼”和面食肉类的地方。
想必这奇怪的灶台就是那个馕坑了吧?韩香玲心想着,走了过去,揭开了铁盖子。一瞬间,被压抑的香味四散开来。
韩香玲朝里望去,只见灶壁上整整齐齐地码着一排排包子,香味正是从这些包子里散发出来的。韩香玲数着包子的个数,足足有十五个。
并且看包子的状态,无一不是现做现烤的。自己不过上去又睡了四十分钟,马辉就能做出这么多食物出来。这个学徒工,不简单!
“这是你做的?你一个人准备食材包好的?”韩香玲回身问起了马辉,顺手拿出了一只烤包子,也不管烫不烫嘴,轻轻咬了一口。仅仅就是这一口,韩香玲便被彻底征服。
我的天!怎么这烤包子由内到外都是那么的恰到好处,完美无瑕?
“是啊。”马辉点了点头,不知道这会儿韩香玲为什么又想起了自己的存在。
“你怎么能在这么短时间里做到的?你是不是用了什么机器?”
“没有,就是用了一双手。”
马辉如此不痛不痒的回答,将韩香玲的好胜心彻底勾了出来:“敢和我比一比么?随便什么菜都行。”
见马辉还没反应过来,韩香玲咬紧牙关一字一句道:“我!要!挑!战!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