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守城战
看着手中这把锋利无比的剑,沈玉宜忍不住感慨自己的直觉还是管点用的。
陆承景看着画像上的“付铭”两个字说道:“你是说,这把剑是属于那个鬼将军的?”
“嗯。”沈玉宜说道:“这箱子的东西应该都是这个付铭的吧?”
陆承景蹲下身,仔细观察了一遍被沈玉宜从箱子里拿出来的东西,点了点头:“应该是,或许这画上的女子是他的妻子?”
沈玉宜耸肩:“这画上连诗都舍不得题,谁知道这女子到底是谁呢?”
她又接着问陆承景:“付铭这个名字你可有印象?”
陆承景摇了摇头,北境的历史他在年少时就被老侯爷一一带着学过,大盛在北境出的名将不少,但是没有姓付的。
“不是大盛……那就有可能是前朝,这不就对上了吗?”沈玉宜低声说道。
陆承景:“前朝的将领我便不清楚了,不如翻翻这附近,有没有前朝永州城官员的记录,或许能找到这个付铭。”
沈玉宜点点头,话不多说,开始四处翻找。
一顿翻找下来,陆承景是生魂没什么大碍,倒是沈玉宜,已经沾了满满一身的灰尘。
看了看旁边干干净净的陆小侯爷,沈玉宜决定的加快让陆承景醒过来的步伐。
有福一起享,有苦一起吃!
忽然,在最角落里的小架子上,一本《永州大事记》引起了沈玉宜的注意。
她走上前,拿起这本书,掸了掸上面的灰,泛黄的书页已经变得有些脆弱。
沈玉宜小心翼翼翻动着,里面的内容和名字十分相符。
就是以十分朴素的文字记录了永州城发生的一些比较大的事件。
这本书大概著于前朝,因为上面的一个大事记,就是前朝的开国皇帝在永州大败官府军队,一路南下直捣京都。
后面则是某年永州大旱仁商开粮仓赈灾、永州太守私通北蛮被判斩立决等等诸如此类的记录。
就这么一目十行地翻到了后面,一行字引起了沈玉宜的注意。
建隆十三年,永州成为北境的一座孤岛。
靠着原主那为数不多的历史知识,沈玉宜知道建隆十三年应该就是前朝最后一位皇帝的年号。
北境七州被北蛮人接连攻下六州,正是陆承景说永州被围困的那一年。
她立刻来了精神,仔仔细细看了下去。
后面这一页的记录比前面的详细了许多,或许是真的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又或者这是笔者亲历,所以能描写得更详细一些。
里面大致写了,建隆十三年,皇帝昏**无度,听信大宦官,对北境七州进行了大规模的裁军,省下军费用以建设行宫,导致北境兵力空虚,北蛮人趁虚而入。
仅仅月余,北境七州便有六州落入敌手,而永州也迎来了它的劫难。
永州是北门户的最后一道防线,攻下永州,北蛮大军便可**。
当时的永州太守见局势紧张,早就带着钱财和家眷跑路,永州守军将领郭怀先临危受命,接过了永州的管理权和军队全部的指挥权。
没多久,北蛮人的先锋军就已经兵临城下。
郭怀先率永州守军和其余各州的残军与北蛮军队血战三天,全歼北蛮的先锋军,给永州城争取来了等待援军的机会,他自己却也死在了这场战役中。
本以为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永州守军和百姓等来的却不是自己的援军,而是北蛮大军。
孤立无援的境况下,永州军民一心,竟在北蛮八万大军压境的情况下,以三万的老弱病残,守了永州整整十四天。
城墙都被守城将士染红,永州无数青年都死在了这场惨烈的守城之战中。
这十四天,拖住了北蛮的军队,也为其他各路援军争取了时间,直到城破,驰援其他六州的军队回援才夺回了永州城。
记录到这里戛然而止,沈玉宜按照时间推算了一下,北蛮人被驱逐出北境以后,各地才纷纷揭竿而起,推翻了那昏庸无道的前朝皇帝,到后来,李氏一族一统天下,建立了如今的大盛。
沈玉宜翻了翻这本薄薄的《永州大事记》,上面没有作者的署名,内容也极其简单。
唯有最后的永州守城战,被详细记录了下来,不,也不算详细。
“总觉得好像缺了点什么……”沈玉宜低声说道。
陆承景站在一旁也看完了所有内容,他指着最后一段的内容说道:“是这里,太简单了。”
“前面相信说了北境为何沦陷,甚至有郭怀先临危受命的过程,唯独最后的十四天守城,一句话就完事了。”
“而且永州能够以三万对八万,虽说攻难守易,但在兵力这么悬殊的情况下,还能坚守十四天,指挥的人一定不是一般人。”
沈玉宜点点头,她知道哪里不对劲了。
和北蛮军血战三天而死的郭怀先都被记录下了名字,为什么后面这个功劳更大的人却被一笔带过?
甚至都没有提到有人接手永州城的指挥大权,只简简单单四个军民一心就结束了。
但凡是懂一点常识的人就该知道,在四面被围困的情况下能坚守这么多天,这个指挥者不管是在军事素质还是后勤调配上一定都有着极为出色的能力。
为什么?为什么他的名字没有被记录下来。
她轻声问道:“有没有可能会是那个付铭?”
陆承景神色严肃:“不排除这种可能,能临时接过指挥权,应该不是普通身份。”
沈玉宜看着面前杂乱无序的书架,轻轻叹了口气:“那我们就再找找看,看能不能从这里面找到前朝永州城的官员记录或者官员更迭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