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加班加点

下午,方子平去食堂吃了饭之后,便又匆匆返回竹林。

只是随着时辰推移,林中天色渐渐昏暗下来。

方子平也不得不点起一盏油灯。

这是他刚刚从居舍中带出来的,居舍中每人基本都有油灯,毕竟居舍不小,只点一支的话,周围还是不够亮,所以居住的四人每人都有一个,而且其中的灯油也都有书院发放。

方子平为了避免被人远远地看到这里的火光,他将两个床单将周围遮蔽起来。

书院之中是有人专门巡逻的,大多都是入学两年的学子担任,也是有钱拿的。

一些家中穷困的学子,便会报名参加巡逻。

他们虽然在书院中不缺吃穿,但是书院可不会发钱,他们想要进城购买物品,也是需要钱财的。

方子平一直忙碌到子时(23点——1点)时分,才终于又完成了四面雕版的雕刻,只累得两只胳膊都抬不起来了。

他收拾了一番雕版和画稿,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居舍。

没想到另外三人这么晚还没有睡,看到他回来后像是都松了一口气的样子。

“定岳,你可回来了,我们还以为你跑出书院了呢?”邱子期开口说道,脸上一副放松的神情。

方子平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还以为有人来查房,连忙问道:“发生什么了,莫非有坐师前来查房?”

“那倒不是,只是我们担心你而已,还以为你去干什么了呢?”岳惊意开口说道。

“不过你这副狼狈的样子是去干什么了,而且你衣服上怎么这么多碎屑?”邱子期看了看方子平身上,不由开口问道。

方子平低头看了看,果然发现雕刻下来的碎屑很多都粘在了衣服上,刚才油灯昏暗,他也没有好好拍一拍,没想到这么狼狈的回来了。

“哦,没做什么,就是老师安排了一些课业,这么晚才完成。”方子平开口说道。

孔维越已经将他拜师周墨大儒的事情跟竹堂的学子说了,自然是为了激励其他人上进。

三人听了方子平的话才恍然大悟的样子,没有多问。

“也不早了,已经过三更天了,早点休息吧,明早还要练习御、射之术。”邱子期打了个哈欠,开口说了一句,便躺在了自己**。

儒家六艺中的礼、乐、射、御、书、数,都是要修习的,基本每隔两天便要轮流上一遍。

对于他们这些弱书生来说,御、射两门技艺对于他们来说,有些苦不堪言。

而且教导他们的都是精通这些技艺的五、六儒者,对于他们来说可不会有丝毫怜悯。

骑多少时间的马、射多少箭矢都是有数的,想要偷懒都不可能。

方子平听了也是脸上一苦,感受了下自己如今酸痛的双臂,明日的射艺还不知道怎么糊弄过去。

“唉,走一步看一步吧!”

他也懒得清洗了,直接滚到自己**沉沉睡去。

还没有睡着的薛万林和岳惊意,听到方子平这么快便传出沉睡的轻鼾声,都是抬起了头。

薛万林不由低声问道:“他怎么这么累,难道真的是周墨大儒给他安排了什么课业不成?”

“听他的鬼话,你没看到他身上的碎屑,倒是想去做木匠活了。”岳惊意说道。

“能做什么木匠活,莫非是碰到书院的某个师姐,生出爱意要做出什么木雕不成?”薛万林猜测道。

“你的想法真怪,这才来书院几天,连一次休沐都没到,去哪里看师姐?”岳惊意无语道。

“没到休沐,趁着晚上还不能出来吗,我就在食堂中听说,比我们大的师兄,便有人趁着晚上跟师姐幽会的。”

“你听他们胡说,有这样的人早就被巡逻的抓住了,你可别忘了,抓住就会被驱离书院,女学员更惨,不但被驱离,还可能会被败坏了名声,你可别想着这样的好事。”

两人又说了几句后,话题慢慢偏移到了师姐上面。

幸亏是方子平睡得很沉,什么都没有听到,要不然非得流汗三升不可。

……

接下来几天,对于方子平来说一切正常,无非是上午修习儒家课业,下午有什么不懂的去后山向周墨询问一番,随后便进入竹林之中雕刻刻板。

经过几天的“加班”雕刻,已经完成了接近100幅画卷。

随着他雕刻的越多,雕刻的速度也越是熟练。

如今他已经用一个下午的时间,便雕刻15副,加上晚上加班的时间,一天时间足够雕刻20副。

眼看再雕刻两天便可以完成144幅的第一册漫画了,却没有想到周墨突然给了他一个任务。

这个任务说来倒是不难,却有些费时间,而且没时间让他再雕刻了。

这任务便是辅助他整理祭酒书库中的藏书。

祭酒邱云山修为在儒家二品仁义境,已经有一百多岁,具体有多大,他也一直不祝寿,恐怕就是书院中的大儒都不知道。

他一生中收藏的古书、残卷无数,每一年都需要将一些残损严重、虫蛀和断线的古书简整理誊抄一番。

这样的工作对普通人来说是非常枯燥的事情,但是对于一些儒家学子来说,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

毕竟不是谁都有机会,能看到邱老夫子所收藏的古书、典籍。

其中不乏一些其他流派的珍贵秘法,比如说剑道的剑谱、武者的拳谱、乐道的琴谱等。

虽然对于儒家来说不算什么,但若是流传出去,恐怕任意一门都可以换纹银万两。

当然作为儒家子弟,没有人胆敢将在这看的书流传出去。

而且每次给邱老夫子整理书库的,都是大儒和他们的亲传弟子,就算是儒家根正苗红的后辈,也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这次清莲先生周墨揽下这个差事,为的就是给方子平一个看祭酒书库中古书的机会。

其他几位大儒见他如此,也乐于成全。

虽然方子平没有拜入他们的名下,但也算是儒家的正式门人了,而且看起来还是这一届最优秀的。

甚至就连朝堂上的一些人,因为他的那片策问,都隐隐对他关注着,甚至在书院中有几个好友的,已经传出了消息,若是方子平再有好诗或者策问出世,一定要早些传于他们知道。

甚至就连那位刚刚登基不久的小皇帝,在看了方子平的策问后,都说了一句“有意思”。

尽管不能说已经是简在帝心,但对大多数朝堂的人来说,已经是在那里挂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