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苛政猛于虎

王松不愧是老戏骨,一个细微的眼神,便将子路的桀骜不驯演地生动至极。

监视器前的所有人都看得心中直呼过瘾,这样的演技对飚,才是他们想要看到的!

然而,当赵一洲一开口,便将他们心中的所有激动全都抹去了。

“子路,过去看看。”

这时候,他们才意识到,在看王松和胡天歌表演时,他们能够细数他们的细节,但在赵一洲身上,他们却完全找不到演戏的痕迹。

子路听到孔子的话,略微一低头,掉转车头,往哭声传来的方向驱赶而去。

此时,王松心中惊骇不已。

他演戏这么多年,从未想过,一个年轻人能够轻而易举地碾压他的演技。

同时,他也庆幸着,赵一洲饰演的孔子为人宽厚仁慈,所以赵一洲表现出来的演技和气质同样是如此。他只觉地,与赵一洲搭戏只需要顺着他来,因为赵一洲的演技高到,足以包裹住他们的一切情绪和感情流露,并且带着他们他们走。

马车翻过一阵山头,坐在马车上的孔子看到在不远处,一个妇人跪在一个小山头前,黄土上插着一块树干做的墓碑。

哭声,正是妇人发出的。

孔子脸上不由浮现一抹不忍,在这一路,他已经见识过太多这样的悲剧了。

“子路,停车。”

孔子按着车辕,微微起身。

这次,子路没有再露出不满的神色,默默停好了马车。

孔子下车后,颜回搀扶着他向妇人走去,子路却驻足原地,只是将身子转了过去,背对着妇人。

子路握紧的双拳,和他微微泛红的眼眶,无不说明着,他那桀骜的性格之下,也有着一颗如孔子一般想要挽救人间疾苦的心。

“这是发生什么事了?”

孔子在颜回的搀扶下来妇人近前,问道。

妇人哭泣着,转过头看着孔子,哽咽地开口。

“前年,我的丈夫被老虎咬死了。”

“去年,我的大儿子也被老虎咬死了。”

“今年,我的小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就剩我一人,还怎么活下去啊!”

说到这里,妇人放声痛哭,哭声感染了片场中的所有人。

孔子便有些疑惑地看着她。

“既然此地有老虎,前年你的丈夫被老虎咬死之后,为何不换个地方生活呢?”

妇人听到这话,大哭的脸上,竟然夹杂着一抹笑。

只是,这抹笑带着辛辣的讥讽。

赵一洲心中不由暗自感叹道,中台就是中台,连一个不重要的配角,都能请来演技如此精湛的老戏骨。

只是悲哀的是,在如今的影视圈中,资本和观众都在追求着长相帅气的奶油小生,这样的优秀演员,却是无人问津。

“您有所不知,这里虽然有猛虎,可却是位于卫国和鲁国的交界处,谁也管不到这里,所以,我们才舍不得离开啊!”

妇人悲鸣道。

听到这话,孔子陷入了良久的沉默中,颜回也神色动容。

“苛政猛于虎啊!”

孔子仰天长叹,一滴泪水,从他沧桑的脸庞上滑落。

“颜回,去把我们的粮食拿来,分一部分送给这位老人家。”

孔子摇了摇头,悲哀地对颜回说道。

颜回点了点头,回到马车将一小袋米提了过来。

守在马车边上的子路却是没有阻止他,要知道,这可是他们仅剩的粮食,还是路上的百姓看他们可怜送的。

“颜回,把这袋米分成两袋,给老人家一袋。”

孔子吩咐道,颜回闻言便脱下了外衫扎成袋子,分出了一半。

待到老妇人千恩万谢地离开后,颜回疑惑地看着孔子。

“老师,我们很快就要回到鲁国了,为何不把这袋米都给老人家?”

颜回不解地问道。

“颜回,你是我的学生中道德修养最高的,但你要记住一点,行善,不能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这袋米,是百姓送我们的,应当由我们一同享用。若是我把这袋米送出去的,你的师兄弟们就会挨饿,这样的事,我又怎么会做呢?”

听了孔子的解释,颜回依旧不解。

“可这是行善,大家都不会反对的。”

颜回说道。

“我曾经说过,食色性也,饱腹是每个人最原始的欲望之一,与其问出来,让他们为了道德标准而扭曲心中欲望,倒不如不开口令人为难。”

孔子循循善诱道,没有半点的不耐烦。

至此,颜回心中疑惑解开,朝孔子深深鞠躬,脸上满是恭敬。

“咔!”

这时候,张安大声喊道。

胡天歌这才从颜回这个角色中抽离了出来,钦佩地看着眼前这个同龄人。

在赵一洲面前,他完完全全的就是被带着演的。他不需要去思考任何事情,只需要顺着自己的意识去表演就可以了。

因为,潜意识里,他真的把赵一洲扮演的孔子当成自己的老师了。

“各位老师休息一下,十分钟后开始拍摄第二幕。”

张安走了过来,和善地对赵一洲他们说道。

此时,张安已经完全没有顾虑了。

这样的演员,就算扎戏又如何?

不多拍点作品,才是可耻的浪费。

王松放松了下来,朝赵一洲竖起一根大拇指。

“赵老师,跟你比起来,我这些年还真是活到狗身上了。”

王松咧嘴笑着,自嘲道。

“王老师,您可别这么说。”

赵一洲连连摆手,说道。

十分钟很快过去了,他们的拍摄场景也转移了。

这一次,他们是在一间残破的木屋内。

这一段的背景,是在孔子在鲁国之时,由于鲁国政治黑暗,孔子不愿为官,在家开创私学的。

那时候,孔子还能领到一份俸禄,但由于孔子广收门生,又不收学费,只要能够送上象征性的拜师礼,孔子便来者不拒。

不仅不收学费,孔子还时常将自己的积蓄和收入拿出来接济穷困的学生,也因此日子越来越穷困潦倒。

也是在那个时候,孔子的妻子在要求他出朝为官未果,彻底爆发,争吵不断。

为此,孔子发出了感叹:唯女人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后来,随着孔子的一封休书,两人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

自始至终,孔子都没有更改过他的抱负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