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悠闲
过两招,意思就是单独给你指点一下。
陈寒不是开小灶的人。
说过两招其实是考验一下武悼的三皇炮捶门,里面的五形五要练的怎么样了。
小师妹给武悼这门功夫,其实在回风武馆的弟子圈中,压根就不算什么秘密。毕竟是连师关照的学徒,估摸着迟早都是他们的师弟,陈寒这边就平时有事没事代替连师来考察一下武悼的进度。
正巧陈寒练的也是三皇炮捶门,五形五要已经全部练全,就差尽数合意了。
由他来指点武悼,再适合不过。
这可不是凑巧。
回风武馆就这么大,连素娘又不是蠢笨无脑的少女,想要再父亲的安排之下再偷偷安排一些事情,还是比较简单的。
武悼在陈寒面前演武。
他现如今已经掌握了三皇炮捶门的一形一要。
是虎形与浮气要聚。
在二流武者的陈寒面前演示出来自然是简简单单,不敢说什么出神入化,但也是实打实的掌握了,剩下的细微处自然是因人而异。
五形之中虎形最容易掌握,五要之中浮气最为简单。
武悼能够快速掌握这一形一要,陈寒并没有多少惊讶,在他看来武悼能打出一个形已经非常不错,正式入门了这门简单大气的武功,至于要练出神意来,还是要下苦功夫,天赋算是中等偏上了。
最重要的是,武悼有一股劲头,在练武上,只要自己练不死就朝死里练,有这样一股劲头,就算是顽石也能打磨成宝玉。
天道酬勤,不外乎如此。
不过陈寒还是发现了一些端倪。
“你的力气似乎增大了不少,但脸色发白,唇无血色……可是强行运功突破,伤到了身子?”
“师兄慧眼。”
“慧眼个屁,别学油嘴滑舌那套,你这一动手,是个正常武者都看出来了。”
陈寒习惯性的粗口一句,而武悼含蓄一笑,心里也是稍微放松了一些。他受伤总是需要一个正当理由,正好自己实力提升在即,正好把“苦练”的成果展现出来。
又是细细询问了一番。
确定武悼是真的感应到了气血,并且气血的反应都能正确对答,陈寒倒是面露喜色。
他被连师安排来教导学徒。
虽然耽误了自身练功时间,但如果学徒有学成,成绩优异的话,他也会得到来自武馆的嘉奖。
比如说宝钞、秘药、兽肉、功法、举荐交流名额等。
“你既受伤,今明两天就不要过来演武了,我去和师傅说一声,给你弄点药酒涂抹,助你早日恢复。”陈寒对武悼的神情明显是亲近了一些。
“那就多谢陈师兄了。”
“你要谢我,就过两天请我喝杯酒吧。”
陈寒的眼神忽然间变得深邃了不少。
武悼也是闻弦歌而知雅意,眨了眨眼,表示到时候必然请陈师兄出去喝一杯。毕竟他在明面上已经突破了通过了考试,这个时候再请监考老师吃饭,就不算贿赂了,而是正常的人际来往。
明显陈寒是有话要对他说。
至于是什么话,武悼其实心中也有数。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回风武馆的里里外外,也不是完全的风平浪静啊。
偷得浮生半日闲。
武悼在别人眼中总算是闲了下来,而有关于他已经感应到气血的消息更是不胫而走,若非陈师兄嚎了几嗓子,用含妈量极高的话把一些结交的人给堵了出去,别打扰武悼休息,怕是已经有人专门上来结交了。
武者,哪怕是三流武者。
商贾就乐意结交了。
而像是挂名领俸,或者是替武馆看场子的时候,划分一下肥差油水足的地方,都足以让人眼红。
穷文富武。
虽然诸夏的文不至于穷,但武起来了可真的是富。况且文武不分家,现如今诸夏内阁,哪一个不是出将入相的人杰。像是前宋那种被讥讽的弱鸡朝代,可谓是被当今的儒生们钉在耻辱柱上嘴炮输出的。
闲着也是闲着。
武悼这边也没有呆在武馆,而是寻了一个理由出门溜达了。
他昨夜干掉了一个武判鬼。
总得打听打听消息吧,什么茶楼酒肆,说书人的天桥,都是当街溜子听热闹的好去处。
玉山比南塘繁华。
此地的飞鹰司自然也要勤快踏实的多,武悼昨夜和武判鬼在办公区**互殴,把人家写字阁楼区拆了半条街,飞鹰司当然要过问了。
只不过飞鹰司还没来得及深入调查。
肃武堂那边就来了消息,让他们不要插手此事。象征着诸夏利刃,专门制衡武人的组织,于玉山处有分部,本来玉山镇诸多武馆相安无事,肃武堂里挂名的武者异人也不怎么理会,醉心于自身武艺。
但昨晚一闹。
肃武堂内坐班执勤的武者们就嗅到了味。
虽然城隍阴司那边修补的非常及时,但这些朝廷武人还是敏锐的察觉到,之前那个武判大抵是死了。死了一个武判,这不干不净的城隍却不吭声,这事情就有意思咯。
武人们暗处有所行动。
那些风波还吹不到明面上来,玉山依然是繁华富足且安定。
武悼溜达了半天打听到的有用东西倒是不多,只是听说那里被封了起来,闲杂人等勿进。而城隍庙依然是香火旺盛,过去烧香的人有增无减。而下九流的街头巷尾人物,也没有受什么差遣,要寻什么人。
似乎昨晚的惨烈搏杀,并没有激起什么大波澜。
武悼到嗅到了一股味道。
不容许社会动**的铁血气息,大争之世正在迫近,就算有什么妖魔鬼怪,这个世界不都是一路这么过来的么,对于现如今正在镇压寰宇的诸夏来说,稳定就是最重要的。
特别是神州本土的稳定。
以诸夏目前的底蕴和力量,只要能够凭借体量挺过最严重的那波动**,那么往后诸夏就能够轻而易举出动大军与强者去收拾掉欧联和新伊甸,完成教化寰宇的使命。
武悼联想了一下后宋和诸夏某些时段的模糊历史。
倒是忽然摸到一个模糊的轮廓。
诸夏这七十二州省是怎么来的,又为何能南北两都分立却又统一,偌大的疆土没有分茅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