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卤菜
白蓉萱觉得很新奇,拉着张芸娘的手问长问短。张芸娘有意和她说话,把去寺里修福需要注意的地方一一说了,白蓉萱听得非常认真,一边听一边点头,有什么不明白也会开口询问,把张芸娘听得诧异不已,“你是不是心里有什么事儿呀,怎么突然对修福这么感兴趣了?”
一般去寺庙修福听经都是上了年纪在家中待得无聊的人才喜欢做的事情,年轻人就算来也是为了陪长辈,许多人都觉得参禅悟道烦闷无聊,对此不会太感兴趣。
白蓉萱小声道,“我自己没什么事儿,就是想在菩萨面前好好敬炷香,求他保佑我哥哥平安顺遂,身体健康。”
张芸娘从张太太那里听说过白蓉萱有一个哥哥远在南京求学,书读得非常厉害。如果自己的哥哥去了那么远的地方,一年到头也见不上一面的话,张芸娘也会非常担心的。她能理解白蓉萱的顾虑与担忧,柔声说道,“如果要保人平安的话,最好能求到法喜寺的平安符,他们寺里的平安符特别灵验,每次哥哥出远门家里都要想办法去求一张。法镜寺因为是尼众寺院,最出名的还是斋菜,要说其他的……那就不怎么行了。”
白蓉萱一听,立刻问道,“法喜寺离这里很远吗?”
“没有。”张芸娘指着不远处的屋瓦房舍道,“那边就是。法喜寺和法镜寺、法净寺合称天竺三寺,他们都在这附近,就算走路过去也只是很短的时间而已。”
白蓉萱动了心思,想去法喜寺给哥哥求一张平安符。
张芸娘见她低头沉吟,猜到了她的心事,不大赞成地说道,“虽然距离不远但还是不要去了,我每次来这边哥哥都会特别提醒,千万不要以为寺院是清修之地就没有是非,这里反而最是麻烦,寺门外经常有闲帮出没,还会合伙演戏讹诈人,因为肯来寺院的人都是些善男信女不愿意惹事,家里又都有些闲钱,所以都会给些钱了事。”
白蓉萱一听,想到西湖边上发生的事情,不想给家里再惹麻烦,只能无奈地叹着气,“那就算了吧,回头等有机会我拜托荛哥来帮我求一个,只是不知道不是本人求得还灵不灵验。”
一副对平安符特别在意的样子。
“就算你亲自去求,也是求给你哥哥用,一样不是本人去求的。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肯定会了解你的一番苦心,帮你保佑你哥哥的。”张芸娘微笑着说道,“敬佛修福原本看的就是诚心,所谓心诚则灵,你哥哥一定会平安无事的。”
白蓉萱重活一世,最牵挂的就是哥哥,听张芸娘这样说,她笑着点了点头,不再纠结于这件事儿,打听起法镜寺的斋菜来。
法镜寺的门外有一大块空地,每有大型法会的时候,寺院里若是站不开,外面也挤满了人。此刻却围了不少小贩,都是附近的农户,卖着家里特产。唐学茹一下车便拉着董玉泺和唐学萍还有护送她们而来的唐学荛跑去看热闹,这会儿不但磨着唐学荛掏钱买了不少果子和糕点,还拿回了一包乡民自己卤的素菜。
黄氏瞪了她一眼,当着张太太的面没法教训,眼神却带着几分警告,偏偏唐学茹一点儿都没有留意,把热气腾腾的卤素菜送到了白蓉萱和张芸娘身边,“你们快尝一尝,这小贩的手艺真是太好了,卤菜的滋味不咸不淡特别入味,吃起来非常爽口。”
一边说,一边将扎着卤菜的竹签递到白蓉萱和张芸娘的面前。
张芸娘见寺门外来来往往都是人,虽然接了过来却有些不好意思吃。上一世的白蓉萱和她一样,特别在意别人的目光,后来从一路跌宕起伏去往北平,其间遭遇之艰辛远非常人可想,或许那段路对于一个男子来说简单容易,但对于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来说,简直比登天还难。白蓉萱一路北上境遇坎坷,睡在荒郊野外和乱坟岗都是家常便饭,更别提当着别人的面吃东西了。
她什么也没想地接过卤菜,小口斯文地品尝起来,一边吃一边点头,“口感真不错。”还推荐张芸娘也试试看,“这种卤菜特别难做,煮得时间短了菜不入味,煮得时间久了菜便软烂没有嚼头,这个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吃起来特别有滋味。”
白蓉萱和唐学茹静静望着张芸娘,看得张芸娘非常不好意思。她连忙尝了尝卤菜的味道,满脸通红地说道,“确实不错。”
白蓉萱见状立刻反应过来,笑着问道,“你是不是第一次在外面吃东西呀?”
张芸娘尴尬地点了点头。
“你别害羞,这里虽然人多,但每个人都惦记着自己的事儿,根本就没人注意到你,不信你仔细观察一下周围,看看他们是不是自顾自的,忙得连头都不愿意抬。”白蓉萱鼓励地冲白蓉萱笑了笑。
张芸娘鼓起勇气悄悄环顾四周,果然见小贩一个个忙着做生意,根本没人留意到自己。张芸娘这才悄悄松了口气,仔细尝了两口卤菜,然后道,“俗话说裁缝的邻居会穿针,法镜寺最出名的就是寺里的斋菜,不少人远道而来,就是为了品尝斋菜呢。这些商贩都住在附近,自然也学了个七七八八。你们可千万不要吃饱了,不然回头正儿巴经的斋菜上了桌,你们就没有肚子吃了。”
唐学茹这个小吃货一听顿时来了兴致,“这里的斋菜真的这么好吃吗?”
张芸娘点了点头,“听说寺里有特殊的不外传之方,斋菜别具一格。而且因为是尼众寺院,所以菜品非常的精致,不是其他寺院能比得了的。”
唐学茹顿时对法镜寺来了兴致,手里的卤菜也吸引不了她了。
得了消息的住持慧慈师太慢悠悠地赶了过来,双手合十地向唐老夫人见了礼,客气地请一行人入寺。
法镜寺规模相对较小,除了大雄宝殿之外只有三座佛堂,另有几间供寺内女尼所住的禅房,寺后的两间小院却是单独留给香客所住的,不但简单干净,而且异常得幽静。风吹竹林沙沙作响,小院几间房内的日常家具都是竹子做的,白蓉萱一进来就喜欢上了,站在院子中观赏了半晌还回不过神来。
慧慈师太是个心如明镜之人,把众人送到院子便要离开,给足了大家休息游览的时间,还邀请唐老夫人和张太太、黄氏及唐氏晚间饭后讲经听法,唐老夫人自然满口应允,对慧慈师太的印象非常好。
慧慈师太知道年轻人坐不住,怕几个小辈觉得无聊,还安排了一个叫清晓师太的年轻女尼陪几人游览法镜寺,也趁机向她们讲讲佛法。
等慧慈师太离开后,黄氏便把唐老夫人送到了最宽敞一间禅房内,又拉着张太太把小院子里三圈外三圈地看了一遍,准备抓紧时间把房间分出来给人休息。唐学荛则趁机向母亲和张太太告辞,黄氏难得出一趟门,对家里很不放心,一直把他送到寺门口,还不住地交代他要留神注意的地方。
唐学荛无奈地笑道,“妈,你又不是在这里常住,过两天我就来接你了,就这么眨眼的功夫能有什么事儿呀,家里不是还有父亲坐镇吗?你就别担心了,好好的轻松两天,等回了家还有一堆事儿等着你呢。”
可不知为什么,这次出门黄氏总觉得不安,她还要叮嘱,唐学荛已经脚步飞快地跳上了马车,她到了嘴边的话也只好咽了回去。
张太太见状在一旁道,“你就是久不出门,所以觉得一离了自己家里什么都不行了。你把心放到肚子里去吧,以我过来人的经验提醒你啊,等赶明你回了家,只会发现没了咱们跟在屁股后面啰嗦,人家爷俩活得不知多滋润呢。”
黄氏笑了笑,把这件事儿揭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