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各有打算
有不少老字号药店,都是请药厂代工,来生产自己的品牌药。
单从挣钱的角度来看,代工可是比自己办厂强多了。
毕竟对于大夫们来说,最擅长的还是看病,而不是经营药厂。
把方子交给药厂加工,钱不少挣,而且省心。
时琪的目标是要振兴中医,可不单单是为了挣钱,她必须得有自己的药厂。
所以听了沈厂长的话之后,只是笑了笑,
“您说的很对,管理药厂的确是麻烦,不过我还是想收购一家药厂。”
对于这个年代的人来说,时琪的想法过于超前,如果不能在药厂占据绝对的主动权,那大家伙有可能不听她的。
沈厂长皱了皱眉,对他而言,时琪实在是过于年轻了。
这样年轻,又是个个体户,就算是有钱有医术又怎么样,有财未必守得住啊。
不过考虑到钱还在对方手里拿着,时琪也没有明确表示会请他代加工,他还是继续苦口婆心的劝道,
“代工有什么不好的?你只管坐着收钱就好,其他事情都交给东正药厂来做,何必要买厂呢?”
“好吧,既然你坚持要代工,那我问问你,你们拿什么东西来代工?还是厂里这些老旧设备吗?
如果依然是这些设备这些工人,那日产量能达到多少?
你知道,国外汉方药厂一天的产量是多少吗?”时琪一针见血,指出了对方的问题。
沈厂长的脸色一下子就不好看了,他当然知道,国外的汉方药厂,已经实现了流水化作业。
就拿小本子来说吧,生产中药就跟生产螺丝钉一样,全部由机器来操作。
那速度快的很,同样的原材料,人家一天功夫,就能达到他们一个月的产量。
而东正药厂,仍然是人工配药,大锅熬药,然后再手工灌装……
别说是没法跟国外的药厂比,就连有些发达的省份,产量都是东正药厂的十几倍。
没有流水线,纯手工操作,不仅速度慢,而且需要养的工人多,这样一来,就极大的增加了制药成本。
也就是说,就算时琪把膏药交给他们代工,在同等投入的情况下,也赚不了多少钱。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
在过去那些年中,东正药厂挣到钱之后,就用来给职工养老,改善福利。
这么做当然没有错,因为工人是工厂的主人,挣到钱,用来给工人改善福利,那是理所当然的。
然而利润是有限的,在福利待遇方面投入得多了,给生产设备上投入的,势必就少了。
如今,东正药厂用来生产中药的设备,还是50年代建厂时置办的。
所以沈厂长所说的代工,只是忽悠一下不懂行的人罢了。
沈厂长也没想到,时琪竟然精通这里的门道。
时琪要是把膏药交给他们代加工,相当于用秘方,养活了他们一大厂的人。
沈厂长擦了把汗,“小时大夫,厂里设备的确是有些落后,不过那也得看跟谁比了。
小本子的流水线是发达,可咱的药品又不卖到国外去,自产自销还是可以的,所以你也没必要跟小本子比……”
“中药一定会国际化,我买药厂,就是为了要跟小本子比,而且要把小本子比下去。”时琪说的掷地有声。
她这句话一出,屋里一下子安静下来。
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时琪脸上,有敬佩的,有惊讶的,有不敢相信的……
沈厂长也年轻过,时琪的话,让他想起了当初的自己,他也曾是个热血青年,立志要振兴中医。
可惜越振兴,东正药厂完蛋的越快,是他无能吗?
屋子里安静了好一会儿,沈厂长才勉强笑道,“小时同志,是我庸俗了,东正药厂吧,设备和效率的确是不怎么样。
你要是真想买厂,我可以给你推荐一家,小是小了一点,不过他们也有自己的地皮,手续和资质都是齐全的。”
事情到了这一步,沈厂长已经不把时琪当成冤大头来看了,他像对待忘年交朋友一样,慎重的给时琪介绍了一家乡镇药厂。
“这家江北制药厂,是春苗公社办的企业,算是大集体吧,你要是真想买厂,就去跟他们谈,也许有惊喜。”
沈厂长说着,还翻出来两张名片,和江北制药厂的资料,一起交给了时琪。
时琪明白了,从一开始沈厂长就没打算卖掉东正制药厂。
他需要的只是一个投资者,不管是代工也好还是入股也好,只要对方能带来钱,帮他盘活账面上的资金就行。
尽管如此,时琪还是向沈厂长表示了感谢,刘美玉很不好意思,一直把他们送到了大门口,
“之前我就跟沈厂长说过,你们是想买厂,他也一直答应的,谁想到跟前,又变成了拉投资,真对不起啊。”
会计就是普通的打工人,哪里能左右得了厂长的想法?
再说,今天也不是全无所获,时琪扬了扬手里的名片,
“刘会计,今天的事全仰仗你和代厂长帮忙,接下来我就要去江北制药厂谈了,你有没有意向加入我们?”
“加入?怎么加入?”刘美玉顿时来的兴趣,东正制药厂半死不活,上班也拿不了全额工资。
像他家,幸亏还有戴院长挣钱,要不然几个孩子上学都成问题。
时琪简单的说了一下自己的打算,她要买药厂,自然需要全套管理人员,刘美玉过去,可以当一个主管财务后勤的副厂长。
刘美玉的眼睛立刻亮了,她当然知道副厂长是什么概念,能主管财务后勤,那可都是厂长的心腹……
时琪能如此信任,让刘美玉感觉到很高兴,但是也有美中不足,那就是时琪的厂,也是个体户办的厂,不知能长久不。
“这事儿我可不能自作主张,得跟我家老戴商量一下。”
“这是当然,那我先告辞了。”
离开了东正制药厂,时琪几人直奔江北制药厂。
这家制药厂是公社办企业,别看名字起的大,其实规模小得很。
就因为靠着巨澜江公社,所以起了这么个名字。
因为事先没有约定,几人也不好贸然进去参观,只是绕着围墙走了一圈,心里有了个数,就直奔公社而去。
据顾遥说,他在这个公社,还有个熟人,“我们是战友,他转业后,就落在这公社了,我们先问问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