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我当她是个人,原来是畜生
杨氏是二弟妹,从前和小王氏的关系非常好,她说什么都信,把小王氏当亲姐妹一样的相处着,可被小王氏的宝贝女儿沈兰若,害得她的儿子沈承榆差点死掉的事儿,表面如常,心里早已经记恨小王氏了。
小王氏说不知道什么事,她立刻就知道了,她知道。
但是她不说。
杨氏就和姚氏看了一眼,姚氏给了她一个眼神,她更确定,她就是知道。
夫人们只能在这里等着,姑娘们也在隔壁,静悄悄的,沈兰馨和沈兰溪等,悄悄看沈兰若。
沈兰若冷若冰霜的样子,连她们也不好接近去问问了。
沈兰若一直对她嫁三皇子的事情,不太满意。
“她就是容不得何妙菱能压她一头而已。”沈兰馨悄悄跟沈兰溪嘀咕。
沈兰溪从前也是崇拜大姐沈兰若的,可是沈承榆的事出了以后,母亲各种如临大敌,让她离沈兰若远一点,沈兰馨也改了对她的态度,她才不像从前那样信任大姐了。
不过这一点,她觉得沈兰馨是说对的。
大姐一贯是最优秀的那一个,处处高人一等,现在被何妙菱给比下去了,肯定心里不舒服,就是她,当时也是大吃一惊的。
厅堂里,永兴侯叫了账房,算了这些年府里头的出入账。
不算不知道,一算不得了。
永兴侯府这些年的进账,远远没有出账出的多,尤其是宫里头的贤妃娘娘,出来传话的太监,随便一赏,就得八百两银子。
更别提各种开销,娘娘在宫里,靠品级俸禄是没几个钱能妆点首饰头面和衣裳,再加上另外打点宫人的。
府里头人参肉桂燕窝鱼翅,也都是小事,但是长年累月,连伺候主子奴才都能吃上人参燕窝了,这还不可怕吗?
尤其是老夫人的跟前伺候的两个嬷嬷,外头三进的大宅子都每人一个,还有别的人,奴婢都穿的绫罗绸缎,他只当侯府富贵,下人也能穿的体面点,原来,是他家的排场太大了。
除了那两个嬷嬷,只要跟着老夫人有功劳苦劳的,几乎都在外头买地置产。
看的永兴侯眼都黑了。
硕鼠硕鼠,他家养了一大窝。
但是这账本算到最后,还有四五十万对不上。
“姑母那里应该有一本私账。”孟德明不打算放过。
永兴侯迟疑了,他知道,他娘肯定不会拿出来,私账打开了公布于众,有些不能见光的事也就瞒不住了。
“就当我是我欠菱儿的吧,我给她写欠条。”他说:“这些侵吞主子财产的蛀虫,等我料理清楚以后,也一定将剩下的都给你补上。”
何妙菱愣了。
她不好收吧。
孟德明想了想,却是点了头:“也好,侯爷就替你母亲还了吧。”
永兴侯也有私房钱,但是这时候却只能拿出二十万,要是全拿了,他以后用钱的时候便不好周转,何况,女儿也要准备嫁妆了。
等何妙菱离开永兴侯府的时候,觉得一身疲惫,主要还是觉得心累。
永兴侯府,老夫人病倒了,不见人。
小王氏急的不得了,问永兴侯,永兴侯也让她不用管了,照顾好家事就够了。
直到杨氏从二老爷口中得知这件事,她整个人都蒙了。
“我的天老爷,我们竟然欠了这么多银子,是怎么花的?”
她立刻就算了算,她没花多少,儿女也没有花多少,都是正常花销,怎么这些年就花了五六十万两银子?
就是宫里的娘娘们加起来都花不了这么多吧。
“宫里娘娘要用一些。”二老爷叹了口气说。
杨氏就急了:“娘娘用是应该的,只是,这也太多了,怎么供的起。”
二老爷无奈:“那怎么办,不给吗?”
“为何就不能不给这么多呢?那曹家,吴家,也是这样把银子送到宫里头去的吗?他们给的起吗?”杨氏提的这两位娘娘,是德妃和良妃两位娘娘。
杨氏自己也是官家小姐出身,了解京城的那些世家权贵,就是那些皇亲国戚,由皇上养着的,也没有这么大的花费。
杨氏说了这话,再仔细一想沈兰若平时的各种穿戴,顿时从骨子里从外冒寒气:“不对,还有很多钱,母亲都贴补给沈兰若了,是的,一定是的。”
她哭起来:“我也是这个家的儿媳妇,母亲怎么就能光贴着大房去补贴,馨儿和三郎就不是她的孙女孙子了吗?这下把府里的钱全都搭进去了,还要欠了何妙菱二十多万,以后这日子怎么过?”
“钱不是我们家的,凭什么把账摊到我们头上来,凭什么?”
二老爷一脸愁苦:“我也不想啊。”
其实他大哥说了,这些银子不用他还,但是没有分家,大哥还出去的钱,不还是从侯府里省出来的吗?
可事情已经这样了,他能怎么办。
杨氏不停哭诉着沈兰若这些年都有多少私房首饰,全都价值不菲,自己女儿兰馨却没有几件,沈承志练功买的刀剑,几千两银子,眼睛眨也不眨地就花了,她儿子不过多喝两口酒,去过花楼风流几次,就成了败家子。
她委屈啊。
听着妻子的哭诉,二老爷也很无奈:“你得有证据证明老夫人把钱给了大房,没证据,说理都没地方。”
这话一出,杨氏更是哇的一声就大哭起来,就是没有证据,她才觉得更委屈,更亏得慌。
“我当她是个人,她原来就是个畜生!”
想起这些年跟小王氏的各种来往,她拿小王氏当自己人,把沈兰若几乎当自己亲生女儿,结果,她们背后就是这么对她的。
是不是一边拿着老夫人贴补她们的好处,还一边在暗地里嘲笑她的愚蠢?!
“这日子过不下去了。”杨氏痛哭一回,就两眼红肿的要回娘家去。
二老爷自然拦她,拦不住。
这么多年,好处没落多少,明面上大家都是一样,结果你们是一条心,便宜占尽,最后把债摊到我头上。
杨氏觉得冤枉死了,尤其是替自己儿女不值。
杨氏闹的不可开交,不远处的三房听了动静,两口子却沉默了许多。
三房是庶出的,这个时候,可千万不能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