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2 、第二章
次月清晨,林嘉宝起了个大早,整理好自己的衣冠,拎上林老娘特意缝制出来的书袋,意气风发的往村里的学堂走去。
刚至门口,便听见朗朗的读书声,老秀才站在案前踱着步,拿着书领读,堂下的学生们跟着念。
学生们年纪不一,大的有如村头族老家的孙子,今年已二十有一,小的便如前面坐着的保甲家的侄孙般,才将将八岁稚龄。
陈朝的学堂真正能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比如老秀才同时教导十来个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可以分别按不同程度读不同种类的书。
比如两三个读启蒙读物,像是《幼学琼林》、《三字经》等,还有几个年长些的在读四书五经,这些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都可以同在老秀才的教导下,在一个学堂中一起高声诵读。
林家村与方面左右的村子比起来,只能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全村除了几户富户,其余只能算是温饱罢了。
所以村里能来上学的不多,能念出来的就更少了。
像林嘉宝这般,父母殷切期盼能念出名堂出人头地的凤毛麟角,大多数是希望自家的孩子能不做睁眼瞎,往后去镇上或者县城好讨生活。
识得一文半字,足够在小店里用了,运气好的还能被掌柜的看上,讨去做女婿,一生富足,吃喝是不用发愁了。
再不济跟着账房学徒,手里学个一技之长,也能安稳度日,不用去地里刨食。
行至门前,林嘉宝朝着老秀才作揖行礼,“学生拜见老师。”
老秀才捋了捋胡子,朝着林嘉宝点头示意,“先坐下吧,好生治学。”
“是,谨遵师命。”然后林嘉宝就快步走到座位上。
冲着左右同学点头招呼之后,拿出书来跟着老秀才一起念。
林嘉宝边念边一一对应自己之前所学的内容,希望可以融会贯通。
温习后,因为明年有几个学生要去参加县试,老秀才又当堂仔细讲解了一番八股文的制式要求。
林嘉宝边听边回忆起原主之前是怎么写作的。
八股文就是指文章的八个部分,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
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
而且考试时写的八股文,对内容有诸多限制,观点必须与圣人相同,极大地制约了所写文章的内容。并且若是有与圣人不同的观点,就无法通过考试。
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
尤其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的部分要求严格对仗。类似于骈文
,书写难度甚高。
思及此,林嘉宝摇了摇头,嘴边挂着苦笑,心想自己之前太过小瞧古人,这八股文的难度,可是比自己大学论文难多了。
要静下心来,虚心请教老师才能慢慢追赶了。
还好自己思想足够成熟,不至于言无一物,也算是有得有失吧。
下了学,还没走到家门口前面的小池塘,边看见林小娘搀着林老娘站在池边的桑树下等着自己呢。
林嘉宝疾步向前,走到林老娘身边扶着她说:“娘,你身体还没好全,怎么就如此劳动自己,还是在家歇着的好。儿子又不是第一次上学,认得路的。”
“好好好,娘知道,娘就是太高兴了。这些日子知道你能重新把书念起来,我的身体就已是好了大半了。”林老娘拍了拍林嘉宝扶着自己的手,欣慰的说道。
“宝哥儿,今天娘早食吃了许多,比前些日子好很多了,我这才带娘出来候着你的。”林小娘在旁边解释道。
“好了好了,我又没有怪你,看把你紧张的。家里的绣活都做好了吗?
等过两天我休息,就和大哥一起去集市上把你们的绣活和家里的干货都卖与掌柜的,换些钱给你们买些布做身衣裳,再买些米粮。”林嘉宝笑着说。
林小娘高兴的说:“宝哥儿,你真好!绣活都做好了,娘也跟着做了一些,还打了络子呢。”
“宝哥儿,娘不要衣裳,这钱还是好好存着给你买纸用吧。我看你都不舍得用,天天就用清水在案子上比划,娘心疼啊!”
林嘉宝嘴上安慰着林老娘不碍事的,自己火候没到,用清水练字也是无妨的,心里却虚着呢。
哪里好意思说自己是怕留下与原主不一样的笔迹呢。
还好这段时间自己日夜苦练,家里唯一的一支毛笔都快写秃了,才勉强把字体练得和原主相似,而又比原主的字好看一些。不枉费自己在现代那些年苦下的功夫。
走到家中,嫂嫂已经把饭食都把上桌了。
众人依序齿做好,林老娘做主位,林大郎和林嘉宝紧挨着左右入座,嫂嫂和林小娘也紧跟入座。
饭后,林大郎拉着林嘉宝说话。
“宝哥儿,做哥哥的念书不如你,只些许认得几个字,不算睁眼瞎。这两天地里的庄稼伺弄好了,哥哥想去镇上找些短工做做,贴补家用。你可有什么好主意?”
林嘉宝低头沉思,这陈朝与历史上的明朝仿佛,建朝初为了恢复经济和人口,朝廷颁发了一系列有关招收流民垦荒、兴修水利,实行屯田和匠户轮班等方面的法令。
当初家里治病卖掉的田,有一部分就是林老爹夫妇年轻的时候开垦的荒田。
商业上,
盐和茶这些大头利润的都由国家专卖,商人必须向官府交钱买盐引和茶引。
其他手工业,比如说纺织棉花、织布、制瓷、酿酒都有专门的地方负责,林大郎也没这份手艺,指靠不上。
镇上的经济水平,虽说比不得现代繁华,但是该有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项目,却也是发展的相当成熟,一般人插不上手。
要说送林大郎去镇上学徒,可是他年纪二十有二也算大了,掌柜的未必肯要。
去码头做苦力,或者去地主富绅家做短工都太过辛苦。
哥哥嫂嫂成亲三年有余还未有子嗣,不敢让哥哥太过劳累。
思及此,林嘉宝开口对林大郎说:“哥哥,帮别人做工劳累伤身,工钱又少,不甚划算。况且哥哥还未有子嗣,不宜太过辛劳。
不如把门前的池塘收拾出来,种些藕再养些鱼,塘四周种桑树,桑园内养鸡。
这样多方发展,我们一家人齐使力,既能有余钱,哥嫂也不用分开。我还等着你们明年给我添个小侄儿呢!”
“嘿,好你个宝哥儿,从哪里学来的诨话,敢打趣哥哥我了”
说着林大郎就往林嘉宝的肩上拍了拍,林嘉宝没注意一个趔趄差点摔倒。
旁边娘三个见着了只顾抿嘴偷笑。
“哈哈,还是读书人的脑袋好使,愚兄还有些不明白的,还请宝哥儿仔细讲讲。”
林嘉宝重新站好,无奈的笑了笑,就开口详细的和林大郎说起来。
“鱼池淤泥及鸡粪作莲藕和桑树肥,桑叶喂鸡和蚕,蚕粪喂鱼,这样循环利用起来,我们少了劳累,多了收入。”
林大郎听了连连拍手叫好。
“塘边已经有十多棵桑树了那我待会去找保甲问问哪家有多余的桑树,用院子里的石榴树和别人交换,讨几棵移植过来。明天再去镇上的码头买些鱼苗,撒在塘里。
至于蚕,你嫂子娘家就养着许多呢,明天让她拿只鸡,带些鸡蛋,去岳父岳母那里讨些来。”
安排完这些琐事,大家便散开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林嘉宝回到房中,将书摊开在案前,静坐回想今天老秀才说的内容,仔仔细细的消化。
要说经贴墨义,这些难不倒自己。四书多多熟读背诵,勤加练习默写,日积月累厚总能熟悉的。
现下最大的难题是要能弄到历年来的卷子,方便自己仿写,揣摩。
八股文体要求颇多,言辞要朴实严谨,对仗工整,又要求言之有物。想要写出好文章,真是让人分分钟头秃。
现下家中又要置办许多东西,处处都需用钱,怕是拿不出多余的闲钱给自己买卷子。
况且历年来科考卷子只有在县城中的
大的书店才有,没有脸面和人脉轻易是买不到的。
书店印刷出来早早就被那些有钱的大户,和家中有人的学生买去了。是如今能指望的就只有自己了。
这些日子把需要读的书认真的诵读背诵,并且试着理解其中的含义,然后分门别类的整理好。
再好生的跟着老秀才多多的研读,请教。与着同窗互相学习,探讨,加深自己的印象。
至于策问时文就只能自己多找些题材,在家中勤奋练习,然后在那去请教老秀才修改指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