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第 51 章

六六年的春节, 半夜从凌晨2点多开始下雪,到天亮地上厚厚的一层,大地像披着白白的被子, 空气冷冽。

二毛裹着厚厚的新棉袄起来, 看到天空飘着鹅毛大雪,院子里白芬芬的落雪,兴奋的围着院子转了一大圈。

站在院子里兴奋喊人。

“妈妈,下大雪了!”

“玉梅姐, 你们快起来看雪,好大的雪啊!”

张大红早起正扫自家门口的雪,听二毛这么一喊,笑着道:“二毛,你咋这么大惊小怪的呢?不是每年都下雪吗?”

“大娘过年好呀,今天的雪花肯定和去年的雪花不一样啦。”

二毛看她扫雪,厕所不去上了,回来拿起自家扫把擦擦擦的扫雪,一边扫雪一边和张大红说道:“大娘, 你把雪扫着堆起来,等会儿我们几个堆雪人。”

张大红见二毛扫雪,干脆扔了扫把,朝屋里喊玉梅玉娇, 不会儿玉梅出来捡扫把和二毛一起扫雪。

二毛见了玉梅, 还有点不好意思。

“二毛, 我们快点扫, 把院子里的雪都扫在一起, 堆在枣树根上, 今年枣子就结的繁。”玉梅比二毛还积极, 两个人一起扫要快的多,等院子扫干净,两个人头发上落了厚厚的一层雪。

“二毛,你先给我打雪,我再给你打。”玉梅边说话边蹲下身体,突然就发现,二毛居然比她都高了,瘦高瘦高像杨柳枝条,长胳膊长腿直溜溜的。

“好啊,我给你打雪。”二毛轻轻将落在玉梅头上的雪拍掉,又换了玉梅给她拍。

“你们两个别站在雪里淋雪了!”范亚娟见两个傻孩子在大雪底下站着,赶忙道:“玉梅快回家烤火,二毛,你快去上厕所,回来洗脸,早饭快好了!”

“妈妈,我马上去!”

二毛答应着扔玉梅急嗖嗖往后院跑,妈妈不说还好,妈妈一提醒不得了了。

吃过早饭,大毛几个孙子给王桂花王大河磕头拜了年,又到太婆家里给两个人磕了头。堂哥王生亮和王玉凤也来王大河家磕头拜年。

如往年一样端过面茶。

大雪下着,也不妨碍人们走亲戚。

王桂花把儿子叫到正屋,安排今天走太婆们娘家的事,本来应该初二才去的,但初一去更显重视,再一个,儿媳妇们也要初二回娘家。

“东林去哪里了?”

“我早上看他和大毛拿着镰刀斧头出去了!”王大河吸着烟,答道:“应该很快就回来了。”

王桂花就来跟范亚娟说走太婆家老大他们准备了什么礼,想着几家人拿个差不多的。

“老大几个一包盐,东林今年在家,你看着给拿。”

“娘,我也每家一包盐,再给拿两个馍馍,你看行吗?”

王桂花说行,反正现在都困难,走亲戚也就这两三样礼,有的人家做一个巴掌大的花馍,还要一分四半个,一家四分之二。

“妈妈,爸爸要在大场边给我们搭秋千。爸爸和大哥已经将刺藤背到大场了,老队长看到,组织人回去拿椽子和麻绳,做秋板子呢!”二毛跑回来给范亚娟说了一声,又跑出去。

玉梅生才几个跟着二毛屁股后面也往大场跑。

老规矩,每年大年初一长辈们又闲就会哄娃(满满的爱),就给用刺藤做一架高高的秋千,村里孩子们换着玩。

今年,王东林砍得红刺藤粗,又长,搭的秋千肯定高。

二毛见老队长和堂伯伯们将两个成人腿粗的柏木一头牢牢地用韧劲十足的刺藤绑在一起,在分开立起来,另一边的人也将相同大小的柏木立起来了,两个柏木之间再架起一根横梁,再次固定结实。

几个人帮着王东林已经将刺藤拧软,挽两个圈,分别挂在横梁上,接着地面秋板的地方,用粗麻绳固定好。

一架粗狂的秋千完成。

大场顿时成了全村人的游乐场。

秋千架好,大人们先一个个上去试,其实过过瘾,他们都是站在秋板上,双膝用力蹬,秋千**起来,一次比一次踩的高。

迎来一阵喝彩。

轮到王东林了,二毛站的远远,目不转睛的看着父亲把秋千越踩越高,秋板都快要够到横梁那么高了。

底下的大人起哄着让王东林翻一个跟头,或者转过去一个圈,从秋梁翻过去从另外一边下来。

等几个人玩过,王大河也上去踩了一回,一个矮瘦劲的老爷子**秋千的同时做着花样儿,脚几乎离开了秋板。

又是一阵欢呼。

老人小孩,大场的人越来越多,也越热闹。

“好了,你们大人玩几下就行了,东林的秋千是给孩子搭的,快让他们玩去!”

老队长笑呵呵的发话了,大人们散开,大毛个大胆的先坐上了秋千。

刚开始王东林屁股后面推他,渐渐地秋千越来越高,大毛大着胆子从坐位改成站位,一蹲一蹲将秋千踩得要起飞。

大毛会了,该二毛了。

二毛有点不敢,被王东林强抱回来放在秋千上,王东林神采飞扬的地上推,二毛吓得闭着眼睛一边哇哇叫,一边紧紧地抓着秋绳。

渐渐地,二毛不害怕了,秋千飞起来了,她好像也飞起来了,这种御风飞翔的感觉可真好。

“二毛,大胆站起来踩,越踩越高!”王东林一边笑着鼓励道,还把要跑的三毛抓在手里。

二毛抓着秋绳,颤颤惊惊站起来,秋千高高的一**一**的,可是站着踩又是不一样的感觉,快乐呀。

二毛越踩越用力,不一会害怕被惊喜代替,玩的不亦可乎。

王桂花左等右等不见王东林回来,亲自到大场上叫他,见着笑意满怀对三毛使坏的王东林,也跟着笑了。

这小子,总算有点小时候的调皮样子了。

“东林,你大哥几个等你去走亲戚!”王桂花看三毛自己坐秋千上已经不害怕,自己会玩了,才喊王东林。

王东林笑着从三毛背后走过来,问道:“娘,大哥几个都拿什么,我们家亚娟都准备好的。”

说着又想起什么,恋恋不舍回头看了打秋的三毛一眼,也没叫他们一起回去。

四兄弟很有默契的没带孩子。

王东辉想着,他们这次去,能不能换上一顿饭都两说,早知道叫李桂芝给他留饭了。

二毛听奶奶说,太婆们的娘家在巩沟里,山大沟深,背阴,长得都是青杠树,土地是沙土,不长小麦,玉米高粱也长得不好,连洋芋都长得小,全家孩子又多,饭都不够吃。

太婆们的长辈都已经过世了,现在当家的都跟爷爷一辈人,按道理他们先走太婆这边也是可以的,但是日子穷,自己都没得吃了,过年根本走不起亲戚。

不到中午四个大人就回来,王东林又渴又饿,二毛看得出来他心情还不好。

“爸爸,你怎么了?”

“我们四个去,大人裹着破棉袄烤火,孩子们没衣服穿就在炕上躺着,屋里空****的照亮,连喝开水的碗都不够,我们坐了一会儿要走,舅妈眉头才展。”

王东林说完,叹了口气说:“就是穷,他们也不是不干活,就是土地没有产出。村里听说正准备申请救济粮呢,好歹人都过了年了。”

“爸爸你不用担心,日子会越过越好的,你不是说他们要申请吃救济粮,那肯定会没事的。”二毛攀着王东林的肩膀,靠着他背,说:“要不,让太婆教他们养蚯蚓喂鸡。”

他们连人都没得吃,哪里养得起鸡,王东林没说话,孩子太小了,根本没见过饥荒没法说。

“今天怎么没出去玩?”王东林将孩子抱进怀里。

“没什么好玩的,下雪呢地上都是黄泥,也扫不成树叶。”

范亚娟正准备晚上吃的面,切洋芋白菜萝卜烩一锅面片,捞一碟咸菜,够吃。

万秀林看着侄子们拿来的礼,四包盐都是一斤的一共四斤6毛钱,家里一个月能省了一毛五,老二还另拿了两个杂面馒头,做成糊糊够一家人晚上吃一顿,等晚上分救济粮,一家人怎么也能挨过去。

晚上,夜深人静,王东林翻来覆去睡不着,把范亚娟给吵醒了。

“睡不着,看着难受了?”

王东林挨着范亚娟,嘴硬,说:“不都一样过来的。亚娟,你和孩子在家辛苦了。”

“都一样过的,有什么辛苦的。只要你对我好,对孩子好,我就心满意足了。”

王东林搂着她笑的上气不接下气。

媳妇儿孟浪了。

“嗯,会对你们好。”

恼羞成怒的范亚娟拍拍他的背,捏他脸,说:“要不,明天你给舅舅们送点吃的去?”

“他们不肯要的,一个村都是那个情况,他们肯定也不愿意接受我们的东西,会伤脸面和自尊。”

范亚娟见他说的如此肯定,便笑着说:“那你就不要难过了,救济粮说不定今天就发,国家不会不管。要是你还不放心,明天帮忙找一找镇上人,我相信会有人管。”

第二天晚上,王东智王桂花娘家回来说救济粮发了,每家都领的白面,应该能吃到夏收时,王东林才不再惦记。

初二,李桂芝张大红林美丽都回娘家了,王桂花留在家里待客没去娘家,大爷爷家的两个姑姑来二毛家走亲戚。

“妈妈,大姑姑拿了一斤盐和两个馍馍,小姑姑拿了一斤盐和一个花馍馍,你准备给姑姑们的娃,多少压岁钱?”

“一人一毛。”范亚娟斩钉截铁的说完,又说:“他们小的孩子跟三毛差不多大,一人再一双布袜子。”

“那可以了。”二毛点点头。

“你大姑在张家山,跟你大娘一个娘家,地少,你小姑在镇上,家庭条件比较好,以后你和你哥上学冬天晚上黑,不行就给你小姑给点粮食,让你和你哥哥住他们家。”

二毛不愿意住在别人家,就说:“妈妈,我上四年级还早呢,不着急住姑姑家。”

“你哥下半年就读四年级了,时间过得好快。”范亚娟准备待客的杂面饭,带着二毛往王大海叫两个娇客到自家吃饭。

王荷花和王杏花和范亚娟寒暄了一阵,带着各自的丈夫孩子一起来范亚娟家里。

二毛被范亚娟打发叫去**秋千的爸爸回家陪客人。

“二嫂,二哥回来你就好了,我看二毛三个比村里的孩子都壮实,二嫂你养得好。”王杏花打量着屋里矮柜和新箱子,以及多出来够他们坐的小靠背椅。

32岁的王荷花看到屋里关着的门,突然起身一把推开了二毛房间的门。

看到崭新的衣柜矮柜和箱子书桌,惊讶大声喊道:

“二弟妹,不是我说你,你也太宠孩子了吧,二毛一个小女娃,你怎么给置办了一全套的家具,别家出嫁女嫁妆都没你一个小丫头片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