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授礼

顾孟州身体终是不支,不得不重新躺下,但后续还有诸多流程要走。最后将顾承业叫了进来,道:“授予琴书之事,你替我致信各家吧。授琴授书之礼,就定在今日下午。礼仪不要太过繁琐,你母亲帮忙准备即可。”准备时间拖久了,太子北面难免有压力,自己也不知能不能活到那日。

此次授予琴书意义深重,南方世族传家更注重礼学,百年来便有世族之间互相收纳子弟授业的习俗,此举的重要程度几乎等同于联姻。若日后顾家败落,陆家有这一层关系,那么提携顾氏一族则是不可推卸的义务,插手顾氏一族的事务也是名正言顺。

他原本仅仅想将这笔政治遗惠转到陆昭的手中,但陆昭的做法却让他眼前一亮。

陆昭引太子而来,共同入局。在义理上,没有比太子更合适的见证人了。在利益层面上,顾家对陆家的托付和馈赠,亦转嫁到了太子的身上。而这份馈赠亦是双刃剑,接受的同时,亦要有所回报。太子携南人之势与北方世族抗衡,功成之后,南人即可顺理成章挺入中枢,而陆家作为中间人这个关要,也一定会被重视。有了这份重视,陆家就不会同其他降国遗族一样,被轻易除掉。

日后若太子有需要,江东可为后援。而调动后援的人选,是顾家等南方世家推出的陆家,是可以代表南方利益的自己人。这样一个可以联通南北的家族,即便囚居于长安,地位亦是不言而喻。

顾孟州此时心中很是欣慰。他原也想让沈氏坐在这个位置上,当时甚至默许了沈家与承业的婚事。但没有想到自己的曾外孙女轻轻一试,沈氏就獠牙毕露,展现了自己不择手段,唯利是图的一面。而自己的曾外孙女所展现的手段与格局,毫无疑问是这个位置的最佳人选。

其实他本来只是要授书的,但他之前从内室窥探了二人举止神情,觉得自己将琴送给两人,应该不会引起太子的反感。

定下了观礼时间,剩下的具体事宜便要由顾家准备。如今顾家的当家主母乃是顾承业的母亲吴郡朱氏,在拟定宾客名单之后,又亲自书信一封,请吴郡的部分朱氏宗族入都。此次涉及入都的家族约有五家,说是观礼,其实就是派遣自家的私兵部曲前来襄助。因此在拟定名单之后,率先呈予元澈批复。

而陆家自然也要派人过来,因吴王与夫人顾氏身份特殊,所以不便前来,元澈便开恩允许送陆振幺子陆微出宫,前往顾家出席。

待一应事务完成之后,元澈因有军务,不可能一直呆在这里,因此自骑了马先行离去,待观礼的时候再返回。

元澈先巡视了城防,之后入台城总理朝事。此时发生在顾府的事情早已被有心之人传到了各家的耳中,因此当元澈重新于议政殿入座时,各家的态度亦有所转变。崔氏兄弟俱不在场,但是两家在台城的官场旧友依然为其发声。或言上庸之行顺利,或言京口重镇必会落入囊中,总之形势一片大好。

至于王安兄弟,此次也表明立刻派人北上联络陈留等地的宗族南下。而原本还在城外犹豫的蒋弘济部众,一部分人也旋即申请入城,加入太子的一方。

看到形势急转,元澈心中不禁感念陆昭心思缜密地为自己筹谋,以及顾老在人生最后的时日,稳住了江东世族的摇摆。虽说都带了点为自己打算的私心,可是谁没有私心呢,当他们望向自己时流露出的那么一丝真切,在这诡吊的世道便已经弥足珍贵。

议事完毕后,众人退去,元澈将今日发生的事情告诉了魏钰庭。魏钰庭半是欣喜半是忧虑,思想片刻后道:“估计会稽郡主设计沈氏时,没想到陛下会提前知晓玉玺被盗的事情,时间只怕对不上了。不过殿下若想削减南人势头,可将沈氏曾偷盗玉玺的事由回复于信中。至于后续怎么样,殿下倒无需多虑,陛下在这个时局,总是要打压五皇子的。”

“如今南人肯出面助殿下与北人对抗,殿下必会稳操胜券。但日后南人在中枢有了一席之地,苏瀛若再兼领扬州刺史,只怕会弹压不住。”

如今南人首推陆家,若不派陆家出任方镇之位,总要用其他方式堵住南人悠悠之口。“大不了轻摇赋税,抬陆氏入省台。”元澈道,“总是有回旋的余地在,北人这边威势利益已让无可让,用了他们,孤就等着被架空了。”

魏钰庭点了点头,又道:“殿下既有决断,臣便放心了,只是长安那边殿下还是要把给北方世族的信息递出去,殿下引南方世族入局,也要顾及北方的情绪,南北并重方能平稳渡过危机。”

元澈道:“请主簿放心,这个孤也有安排。”说完问周恢道,“王安可还在外面么?”

周恢道:“回殿下,一直在外面等殿下宣召呢。”

“让他进来。”

见王安入内,元澈笑着道:“孤有一事想委托定远。”说完自提笔写了一张字条,写好之后由周恢交到了王安手中。

王安读完先是一惊,然后道:“臣必会办好。”

元澈对魏钰庭笑道:“孤就说定远是自己人,必会答应的。届时主持礼仪,还要仰赖王氏诸公,定远也要来孤宫里上吃一杯酒。”

魏钰庭被元澈说得云里雾里,但又碍于面子,只得陪着笑脸一起演戏。最后见已过午时,元澈便将后续事由交给魏钰庭,直赴顾府观礼。

此次授礼参与的南方世族都是一流豪门,吴郡朱氏,张氏,纪氏,会稽贺氏,乃至于沈氏都有相邀。毕竟沈氏与顾家还有婚约,自然不好厚此薄彼。待沈澄誉接到请帖时,愤怒之情溢于言表,他太明白顾孟州此举的用意。原本等顾老死后,南人首望便会落在自己头上,但半路却被会稽郡主拿下,又有大魏太子来做见证人,此后人心向陆,已无力改变。

他还未怀疑玉玺之事是陆昭暗算,因此言语间只觉得顾老不识时务,更忿忿言以后要以岳丈的身份,叫顾承业那黄口小儿尝尝苦头。然而当他乘车行至街上时,心中不免五味杂陈。

来往的不乏南方高门的车马,还有各家的私兵部曲也趁机入建邺城中,在各家的调度指挥下,正往玄武湖方向行进。而建邺城北线,亦有顾家子弟率领部从驻防城墙。大量的财货以及米粮也源源不断地汇入建邺,用以抚平民心,稳定物价。而所有事情,沈家居然被排除在外,无任何机会。

但即便如此,沈澄誉依然不敢拂袖而去。毕竟太子亦在观礼之列,这次没被这帮南人带着玩不要紧,但若此时不参与其中,落在太子的眼里就大有意味了。到底是不满太子的选择,还是不愿支持吴人选择了太子,对于沈家来说都是灭顶之灾。

只见前方忽然有甲士开道,太子骑马从台城回来了。此时顾家众人已在外等候,而元澈的目光中却依旧在人群中找寻。后来想,她亦是此次授礼的主角,此时大概在府内忙碌吧。元澈翻身下马,抚了抚衣袍,旋即融入了一片或虚伪,或真诚的笑意与颂扬之中。

按礼制,受业者应提前斋戒沐浴,以示恭敬。但顾孟州性命已经危在旦夕,事从权宜,礼仪中只包含了祭拜宗祠,昭告族人,授书礼,授琴礼这几个步骤。至于设宴答谢亲朋,则在府中别院进行,不致打扰老人静养。

顾孟州几乎全程由肩舆抬着代步,而太子主要还是作为观礼者,坐于上席首位。直到授

书的时候,太子才从座位上离开与陆昭并立。蔡邕书道数卷在短短时间内早已被顾家弟子誊抄完毕,作成两份。蔡邕原作交予太子日后带回长安,而另一份包括有顾孟州自己亲手题注的《书道论考》则交予陆昭。

肩舆中,顾孟州气息微弱,看着眼前并肩站立的二人。太子元澈目光肃穆,眉宇之间自有一番雄主气度。而陆昭亦凤目灼灼,玉立其身侧,薄唇微微抿起,清贵矜傲。而藏匿于清冷外表下的手腕与胸襟,只怕连当世枭雄也会为之胆寒。

他忽然有些吃不准将陆家与太子强行捆绑,是否于双方皆有益处,亦或是在不远的将来,将天下掀起轩然大波。

然而顾孟州也不再想探究了,南人与北人的未来,世族与皇族的未来,都已经不是他可以左右的了。他用生命的最后的时间,送了陆昭一程,亦将南人从江水之中推到了权利的潮头。

“承业……”授礼已毕,顾孟州微微张开嘴唇,然而后面的语句已然听不清楚。顾承业凑过去,扶着曾祖的手臂道,“曾祖父,承业在,您说。”

“丧仪……陆……”然而还未说完,顾孟州便已经昏厥在了肩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