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许州和许书记之前帮了她不少忙, 更是通过许书记认识了不少省委干部,在省城创业,要不是有他们帮忙, 她也走不了这么顺畅。
朋友多了路好走,一点也不假。
现在许州开口让她帮忙, 她自然也没有拒绝的理由。
再则, 她也不想一直待在省城,每天应对一堆的人,令人身心不痛快。
两世为人, 她又不是真的天真到什么都不懂。
商场如战场,尔虞我诈一点也不少。
高西洋工厂能在省城一手遮天, 谁能保证里面没有一些烂透的东西?
甚至二老留下来陪她,叶秋莹都觉得是沈珩吩咐的。
二老认识不少老战友, 留下来帮她坐镇。
至少调查起来,背后想动她的人, 也得掂量掂量。
至于沈珩给她找来两名保镖,恐怕也有更深层的意义。
她一个年轻女性小有资产, 饭局应酬不少, 但凡遇上个居心叵测的人,钱色双丢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哪怕她已经结婚,也有不怀好意的男人, 天天借着生意找上门。
有个身手不错的保镖,真心省事不少。
再则卖场的工程不小,前景不错, 项目投资更是为城市增添不少就业岗位, 加上强势发展的福星,实打实地推动了城市经济发展。
每个城市发展建设都有指标, 无论是升职加薪,还是为人民百姓,领导班子都需要讲政绩。
她跟高西洋工厂的商战,要是败下来,很多项目都会停滞。
比起高西洋工厂几场“饭局”,对于中立或者摇摆不定的墙头草来说,显然她更有用,也可以说更有利用价值。
更何况国家扶持民营企业,再加上沈家的关系,立场就更容易选了。
话有些难听,却是不争的事实。
不得不说,幸亏对方只是小城市的外企,实力不强。
她刚好又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不然这场战能不能打赢都不一定。
有时候,现实就是这么残忍。
叶秋莹真心不喜欢这种环境,两世为人基本只待在研发部,安心研发东西的技术人员。
猛然接触这些,除了恶心,就是头晕。
想得多,心里难受。
远没有基层建设乡村来的单纯,更没有坐在机器旁工作来的踏实。
基层建设苦是苦了点,但安心。
于是,叶秋莹点头应了下来。
“可以。”
省城的生意,忙的也差不多了,后续只需跟进项目,等待资金回笼。
她暂时脱不了身,与其跟别人周旋,不如回来建设乡村。
许州见叶秋莹点头,激动不已!
建设美丽乡村真的是太缺钱了,他需要一个大老板,他需要青年回乡建设乡村,他需要各种的投资!
“真是人美心善钱多的好弟妹!”
“……”
为了安心留在青源镇帮忙,叶秋莹先回了趟省城,将工作事宜安排妥当。
为了查账核算方便,也为了突发事宜能够第一时间联系,叶秋莹又给石俊、陈海和佳音三人买了传呼机。
80年代的传呼机贵得离谱,当然更是有价无市。
幸亏她有渠道,从机械部买了几个过来,方便大家联系。
石俊拿着传呼机激动不已,这年头腰间别个传呼机,就是个人物!
叶秋莹拍了拍他的肩膀:“这段时间辛苦你了,好好工作,有事联系我。”
这段时间石俊确实承受了不少压力,工资不少但责任也重,不管出于保护石俊,还是监督帮助,留陈海和佳音两个保镖,给石俊当助理再好不过。
她待在青源镇,有大伙在,随身携带电击器,也不用过于担心有危险。
事情安排妥当,已经是七月中下旬。
叶秋莹装好行李,一路开车回青源镇,越靠近叶家老宅和福星工厂,附近的山路越是不好走。
要不是许州已经开始修路,部分陡坡荒地被填平,附近连个合适通车的大道都没有。
叶秋莹这才意识到,沈珩当初开车来回,有多么不容易,为的却是每天跟她在一起,练就了一身老司机的本事。
这男人,一直以来都在很细心地照顾她。
叶秋莹鼻尖一酸,她仍旧没有习惯,他不在的日子。
特别是在青源镇,这个到处都是两人回忆的乡镇里,更是睹物思情。
*
叶秋莹回来的消息,让大伙很是高兴。
技术部主管更是拉着一众技术人员,每天跟在她身后,拿着小本本学习,聚精会神的模样像个初出茅庐的好学生。
叶秋莹哭笑不得,高兴起
銥誮
来教得也愈发认真。
几天后已经八月初,叶秋莹终于收到沈珩的来信。
她激动接过信件,整个人原地转了个圈。
丽丽见她难得露出少女心性,有些心疼又是感慨,这段时间秋莹变得很多,越发沉稳也越发宁静。
每天在笑,却笑得不那么发自肺腑。
不似以往沈珩在的日子,每天乐呵呵,吃个东西都能幸福到感叹。
叶秋莹激动之余,才发现沈珩寄了两封信,另一封给许州的。
凭借她对沈珩的了解,估计京都的父母也有一封。
寄给许州的信件,具体讲了什么叶秋莹不清楚,但包裹里是沈珩自制的一些样品模板,留给新业电子研发用。
她的信件和包裹,就丰富多彩多了。
沈珩画的风景画、广袤的平原戈壁、还有他做的牛肉酱,羊肉、牛肉干,句末还加了她以往教他的颜表情。
小小的笑脸、惊讶或者欢喜,看得人心尖**起一阵涟漪。
除了她感兴趣的技术设想外,叶秋莹视线落在信纸背后两个字上——想你。
一句想你,似乎包含了千言万语。
她捂着胸口,有些涩涩麻麻的情绪在心头升起。
原来思念的滋味,也很苦。
之前因为寄信收信不方便,没有留地址,现在新基地建设完毕,基地有了自己的信箱,可以收到信件。
叶秋莹捏着信的手,有些颤抖。
有了地址,意味着她能够回信!
她要寄些什么东西过去,那边似乎很冷,要不寄一些衣服,还是特产好吃的,或者寄给他几本不错的机械书籍?
叶秋莹小心翼翼将信收好,同以往的信件一起叠好收好。
她又找来一张新的信纸,以往明明练习了好多遍,这会儿下笔却是有些紧张。
她扬眉想着该写什么,又该准备什么礼物送过去,想着想着恨不得立马飞过去看他。
叶秋莹抿唇——快了,等她将手头的事宜处理完毕。
接下来每个月,叶秋莹最开心的事,就是收到沈珩的信件。
沈珩所在的地方,偏僻且遥远。
一来一回,从寄信到收到信件,竟然要大半个月的时间。
有时候信里的内容,甚至隔着一个月的时差。
明明已经进入冬天,信上却在问深秋结的果子,令人哭笑不得,叶秋莹却是看得津津有味。
相隔千里的两人,都试图在信里找出蛛丝马迹,想象对方的身影,想想对方现在的生活,想象对方写信的模样。
遥远的西北边境地带,同事们看着沈珩笑得不值钱的样子,纷纷取笑。
“又收到了你家媳妇的信了?”
见沈珩点头,大家来趣。
“这次又寄来什么东西,上回的肉干可真好吃,调料品也是一绝,你媳妇眼光也不错,给你买的衣服真帅气。”
沈珩笑得一脸温和:“对,她眼光很好。”
“嘿嘿,小子你还嘚瑟了。”
“今天我请客,红烧肉。”
沈珩在艰苦的环境下,竟觉得有丝丝甜。
*
青源镇只有一个信号基站,隔得稍微远点,传呼机几乎收不到什么信号。
叶秋莹三番五次强烈建议,许州申请建设基站信号塔,以后安装电话,传呼机接收信息也方便。
许州不以为意,传呼机那玩意老贵了,乡亲们也用不上。
修建基站需要不少钱,哪怕叶秋莹能投资捐款一部分,但还是划不来,不如给孩子多扩建一个图书馆。
“以后时代发展,基站迟早是要建的。”
许州眼睛一亮:“你就这么看好我,对青源镇投入的发展和建设?”
叶秋莹瘪了瘪嘴:“我不是相信你,我是相信国家。”
叶秋莹这两个月,如约做到支持乡镇发展。
许州为了表彰她,给了她一个乡镇干部的名号,甚至被大家选为乡镇人大代表。
许州说,这在她的履历和功绩簿上,绝对能添上大大的一笔功绩。
叶秋红哭笑不得,为了参与乡镇基建与投资,犹如小孩子过家家一般开了一家小超市,她纯粹就是为了玩玩。
最后觉得没有意思,还要浪费时间看店,干脆转让给村里一个妇人。
没想到对方经营得红红火火,在镇上的反响还不错。
其实投资了这么多项目,叶秋莹更想支持发展的是——渐渐被人遗忘的非物质文化、非物质遗产。
例如刺绣的手艺,因为被人遗忘,反倒被很多国际友人学了去。
也许大家现在瞧不上非遗,等以后失去,就只有遗憾。
她希望青源镇更加具有包容性,不仅有智能现代化的创新,还能保护复古传统非遗手艺。
正如既然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作为代表,叶秋莹当然说出了自己的建议,也被县里采纳了,甚至作为青源镇初步的发展方向,让她有些受宠若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