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战术计划
当天晚上,参谋组全体成员再度聚集在一起,这次是真正的军事会议了,他们要商量具体作战计划。
不过此刻参谋组里面增添了一名新成员——胡雯。她在白天时的表现颇让大家刮目相看,这位党员女性在关键时刻还是挺有魄力的,所以就被唐健一并拉了来,多一个脑袋思考也好。
除了参谋组成员以外,参加这次作战会议的还有武器,化学,工程,后勤……等各个分项组负责人员,连农业组的吴南海和张宇都在其中——这次战斗需要动员所有人的力量,各个小组都将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具体作战计划是以庞雨为主制定的,因为参谋组中普遍认为他的大局观最好,头脑开阔,思维敏捷,而且对明朝的历史了解也比较全面——简单说,大家都觉得他具备一个狗头军师所应有的全部素质。
庞雨不喜欢这个称号,但还是接下了与之相符的工作。针对琼州府明军进攻的应对方案很早就在做了,如今对方虽然增加了一些先进火器,但人数规模和他原先的构想并没有多大改变,作战方案也是现成的。
庞雨首先向大家阐述了他对于基本作战方式的构想——防御战是肯定不能打的,这边全部加起来才一百多号人,而基地却开了有四五处,如果每一处都要分兵防御那只会给人各个击破的机会。
单纯的阵地战也不是最佳选择,尽管唐健对军事组小伙子们的素质已经很有信心,如果两军面对面阵地交锋他们未必就吃亏。但人数太少这一点依然是他们的最大劣势,假如敌军稍微灵活些,正面交战的同时派一支小部队去袭击他们的后方,哪怕只要百余人,就足够破坏掉他们完全空虚的各处基地,那时候哪怕打赢了会战也毫无意义。
而且打阵地战必定会有伤亡,这边每一个现代人都是最为宝贵的人力资源,随便谁都损失不起。
“所以,伙计们,我们唯一能选择的就是伏击战。在他们行军途中进行突袭,最大程度杀伤敌军,减少自身的伤亡。”
作战方式确定之后,就是具体的操作手法了。这方面庞雨是外行,更多是依赖了北纬的帮助。根据北纬介绍,从他们先前考察的临高到琼州的官道线路中,挑选在澄迈县与临高县之间的最后几十里范围内设下伏击圈。计划预先埋设大量炸药,依靠现代炸药的巨大威力尽可能对明军战斗序列造成破坏。除了杀伤人员以外,破坏他们的队形,瘫痪其指挥系统,以及摧垮他们的战斗意志。
在爆炸之后,无论效果如何,穿越众主力部队都将全力出战,利用那辆悍马车作为前导对明军进行正面突击。不追求全歼,但必须要将其击溃。这样一支军队一旦被打垮,没有很长时间是不可能重整的,到那时候他们可以乘胜追击进攻琼州府,也可以缩回来继续搞建设积蓄力量,反正是把战略主动权握在手里了。
这只是整个战术计划的一半,仅仅关于明朝陆军的应对方式。而在这次得到的情报中,那句“水陆并进,克期会剿”着实让庞雨等人头痛了好一阵子。
关于海口的那处白沙水寨他们其实已经关注很久了,海上行船速度极快,从临高到琼州,陆地上要走两到三天——按当地人最快的脚程算。而坐船的话却可以朝发夕至,如果顺风甚至更快。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处白沙口水寨的威胁,甚至要在那五千明军之上。
前一段时间就曾有人担心对方会利用海军打突袭——派几条船,运送个几十名士兵过来骚扰,临高这边天然渔港很多,到处都是适合登陆的沙滩,假如琼州明军真要坚持不懈搞非常规战争,每天送个几十人来破坏,他们就啥都别想干了。
不过这种观点却被真正的军人唐健和王海阳等人给狠狠嘲笑了一通——外行果然是外行,居然用电子游戏的眼光来看待真实军队——士兵们是人,不是NPC。一次送几十个人过来固然会给穿越众带来大麻烦,可那些士兵自己却多半是要牺牲掉的。从古至今,除非是特殊环境下,哪支军队的指挥官如果敢下达这种命令,那就等着炸营吧。
还“每天派个几十人”……就算是战场上最艰难的时刻找敢死队,也还要专门挑选一番。指望哪一支部队里随便找个人出来都能充当敢死队,就是在现代也做不到,更不用说明朝的军队了。
除非他们这批人的行为真正搞得天怒人怨了,导致有大批人员不计自己的生死愿意来做自杀性攻击,就好像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关系,那这种“不对称作战”才会成为可能。
到目前为止,他们还从享受过这种待遇。哪怕就是农场这种近乎完全不设防的部门,也从来没遇到过刻意袭击——当然小毛孩子顽皮丢土块不算。
参谋部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明军可能利用水路发起一轮大规模的攻击。利用海船正儿八经的运送个上千士兵过来打进攻,这真的很难防御。
庞雨先前对此倒并不是很在意,抢滩登陆战直到现代依然是非常冒险,危险性极高的作战方式。能够成功的少数几次实例——诸如诺曼底登陆或是仁川登陆,无一不是在登陆方拥有绝对海上优势,经过长期精心准备,以及相当良好的运气帮助下才能实现。
以明朝水军的实力,根本不足以完成如此高难度的动作,他们的指挥机构也不大可能做出这种决策——简单推算下逻辑就能理解:这年头海上行船还是相当冒险的,运气不好碰上一次台风就足够把整支舰队都送到水底去。换了随便哪个陆军将官,在有道路相通的前提下,谁会把自己和部下的脑袋送到海龙王嘴里去赌运气?
而作为军队的最高决策者,即使他能看到从海路进军的快捷性和突然性,他也要考虑到陆军部队的反弹情绪和以及风险——如果军队是在陆地上被攻击,战败了,那是陆军自己无能。但如果军队根据命令上了船,结果却被风浪倾覆或者被敌人的海船攻击沉没了,那陆军一准会把所有责任都推到决策人身上,这就毫无推脱的余地,等着掉脑袋吧。
在大明朝的历史上,将近三百年间,似乎从来没有打过两栖登陆战的记载,没理由到了他们这次就例外。
本来考虑很清楚的:海上应该没有威胁。但这次情报中却偏偏出现了“水陆并进”字样,这着实让全体参谋组成员迷惑不已。
让他们感到迷惑的最主要原因是:他们不知道这句话中的真实成份有多大。仅仅是某个完全不懂军事的军盲师爷为了追求文字对仗好看而加上的修辞手法?还是真有哪位天才大能看破了他们最大弱点,刻意要求采纳这种新战术?
还是老李教授提出的观点,他觉得这很可能仅仅是文学修辞手法——因为前一句“水陆并进”就算还靠点谱,那后一句“克期会剿”则分明是在白日做梦。
明军现在又没掌握远距离通信技术,连计时的手段都相当落后原始,水军陆军离开基地就是各自独立的两个单位,从同一个基地出发,通过水陆分别向同一个目标进攻,还要约定好时间碰头——这只能在纸面上实现,是纯粹的纸上谈兵。
真正实行起来,除非对手不做任何抵抗,不施加任何外力干扰,但这可能么?这是战争!
老李教授的分析得到大家一致赞同,历史上从没听说过这一时期明朝南方出过什么军事大牛,基本可以否定这是有意为之。
说起来,大明朝的官员们似乎特别喜欢这种“分进合击”战术,当年的萨尔浒之战,十几万军队老老实实一路推过去不行么,非要华丽丽的分成四路大军玩分进合击,结果被人努尔哈赤一句话“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就给打了个稀里哗啦,由此断送东北,乃至于整个大明王朝……现在想想,庞雨觉得这大明江山没准儿就是毁在了某个军盲一味追求华丽的文学思维上。
不过李教授随后也提到,虽然从军事上分析,明军主力走海路进攻的可能性不大,但既然公文上写了这一条,那白沙寨的水军无论如何也要出动一次意思意思,否则就是藐视上官,也算罪名。估计他们会派出一些船只来助战,不算主力,但骚扰难免。
根据先前侦查,白沙口水寨里面有大小船只五十多条,其中“大船”有十五条,按照每条船上载运五十到七十人计算,如果白沙水军全部出动,一次可以运载一千多的士兵,这个数字当然不能和五千陆军相比,但如果真让这些人登陆了,那也是相当的麻烦。
所以,与会全体人员很快取得共识——无论这些水军的目的是什么,决不能让他们登陆,要尽可能把这些明船消灭在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