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正元大朝会

李毅回去元真殿换了一身朝服,说实话,经过一天一夜没睡觉,他已经困得要死了,修仙这种事情他本来就做的不多。

但是困也没办法,李二不也是一夜没睡紧跟着就要上大朝会吗,李毅身为皇子,躲是躲不掉的。

拿出高阳公主送的提神香囊使劲吸了一口,薄荷这种东西,吸多了效果也就没那么好了,不过聊胜于无。

恍恍惚惚的就跟着高宝又很快的去了太极殿前的承天门。

昭媛娘娘看着李毅一副萎靡嗜睡的模样自然是心疼不已,让李毅把糕点什么的带身上,去承天门的路上吃,毕竟大朝会和大陈设这两个礼仪活动都是及其繁琐耗时的。

李毅虽然吃了一晚上的家宴现在一点都不饿,但是昭媛娘娘的爱子之心还是收下了,把糕点揣进兜里,缩着脑袋走了。

承天门前已经列队站满了手持着笏板的满朝文武们,还有服饰各异的来自四海八方的万国使者们。

场面热闹非凡啊!

李毅在穿越之前,一直以为满朝文武官员手持着的笏板是代表他们身份官位的,就好像现在开会的时候桌子前面放的名牌一样,但实际上表明身份只是一种用处而已。

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

大唐武德四年(唐高祖李渊年号)以后,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大明则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不执笏;从清朝开始,因为礼节和习俗的不同,笏板废弃不用了。清朝这个马背民族的传统服饰里有种马蹄袖服饰,见到皇帝动不动就得打马蹄袖下跪,“啪嗒”两声,干脆利落地跪爬在地上听候皇帝指令。

高宝把李毅送到地方了就去了远处的偏殿的等候,有尚仪局的太监来引导李毅前往皇子的队列之中,公主是无法参加大朝会的,所以那些小丫头们守岁家宴一结束,就睡觉的睡觉,玩乐的玩乐去了,李毅在出来的时候还看到高阳公主带着兰陵公主两个人正搞个小棍子把竹子戳到火里去。

她们两个在玩“爆竹”呢,唐初时候还没有火药,自然不可能出现纸包火药的炮仗。

李毅心里念叨了一句也不怕玩火来尿就没管她们了。

李毅很快就找到了李治,这个小家伙也受到了李二的封赏,这会儿一点也看不到倦意自个儿兴奋不停的跟着李毅絮絮叨叨呢。

边上不远处就是文武群臣,当然了,群臣们是不会跟皇子走的太近的,自然没有人过来搭话。

李毅这边困意难挡的听着李治瞎逼逼,前面就有太监开始指挥皇子们列队站好了。

平常这些内侍当然是不敢如此命令皇子的,但是今天乃是大朝会,意义非凡,礼仪方面不可有丝毫疏忽,就算是皇子,也必须要听话。

很快,承天门就在鼓乐声中缓缓打开。

高耸威严的城门缓缓而开,李毅跟随着队伍开始朝着正前方的太极殿走了过去。

而在通往太极殿的道路上,两边列队站着身穿明光铠,头戴翎羽,手持长戟,要陪长剑的全副武装到了牙齿上的金吾卫。

哪些走在队伍里的万国使者们,很多都激动的颤抖不已,有些则是低着头抿着嘴,神色惶恐的模样。

他们此时站的地方,乃是这个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的首都,乃是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世界中心。

这里是大唐长安,这里是天子脚下。

李毅也不是第一次见到胡人战战兢兢了,都已经见怪不怪了。

跟着一大群的人列队很快就走进了太极殿之中,很快,李二就穿着垂着十二串白珠的衮冕走了出来,旁边自然是跟着一身盛装打扮的长孙皇后。

一时间文武百官,藩属臣僚们,万国使者们纷纷对着李二还有长孙皇后一齐行拜礼庆贺。

太极殿上高呼万岁之声,绕梁穹顶,随从侍卫们也都手持长戟,单膝跪在了地上。

第一次见到这种场面,给李毅带来了一种像在看张艺谋老师的电影一样的震撼,天可汗的排场,不是吹出来的。

皇帝被称为“万岁”,始于汉武帝《汉书·武帝纪》载称“幸琅邪,登之罘,浮大海。山称万岁”。

自此,“万岁”就成为皇帝的专用称呼,以前的话,万岁是常用词,谁都可以说的。

元正大朝会并无实际的处理国家政事之功能,官员们齐聚于此更多的是一种礼仪活动,以表示唐朝皇帝威加四海,泽被九州。

唐代诗人司空曙对大朝会的场景有这样的描述。

“元日争朝阙,奔流若会溟。路尘和薄雾,骑火接低星。门响双鱼钥,车喧百子铃。冕旒当翠殿,幢戟满彤庭。积岁方编瑞,乘春即省刑。大官陈禹玉,司历献尧蓂。寿酒三觞退,箫韶九奏停。太阳开物象,霈泽及生灵。”

从入朝时的熙熙攘攘,到朝堂上的钟鼓之乐、臣僚礼服,整个过程可以说都是相当庄严神圣的。

在行李之后,各地官员就开始汇报了,李毅听了几个就知道大部分是胡扯了,这年头一样,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总之没有多少营养和可信度,就是表明大唐国力蒸蒸日上,今年GDP又上升了几倍有余差不多就是这样子了。

李二当然知道他们是在胡扯,不过也不责怪,这只是说过那些外国友人们听的。

大朝会之后,还要在太极宫正殿举行“大陈设”,将“历代宝玉、舆辂”以及“宫县之乐”等象征着国家最高级别的礼器陈设出来,以彰显大唐帝国的国体。仪式举行时,依照等级次序,先后由皇太子、三公(司徒、司空与太尉)上前拜贺,然后由中书省的长官中书令将地方各州的贺表上奏宣读,接下来是门下省的黄门侍郎上奏各地的祥瑞情况,而后由户部尚书上奏各州的进贡物品名单、礼部尚书上奏周边各国的进贡情况,太史局的太史令汇报天象。这一切程序完成后,由门下省长官侍中宣布仪式结束。这时,中书令要带领中书、门下两省的中高级官员一起上前向皇帝拜贺,一时“万岁”之声不绝于耳,大陈设的庄严性体现无遗。

大朝会与大陈设,是皇帝与朝廷迎接新年的固定仪式,对民间并无真正的影响。真正与民间有关的,是元正大朝会上的大赦令。在新年的开端,以大赦的形式表示对犯罪者既往不咎,希望他们重新开始一段别样的人生,也算是古代君主的一项仁政。

等一切礼仪结束之后,就是皇帝宴请群臣了。

这次宴请就比家宴要更加的严格了,吃的必须是胙肉,胙肉就是在除夕夜里,用来祭祀的牛羊肉,胙肉是不能放盐的,完全水煮出来,滋味不用提了。

好在李毅带了糕点,自己偷偷地给吃了,胙肉没怎么动,都给扔矮几下面了。

吃完了饭,大家就排队回家了,而正元日一天的礼仪也就此全部结束了。

李毅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了元真殿,正准备蒙着被子睡到天荒地老,结果打扮的花枝招展的昭媛娘娘就把黑着眼眶的李毅给拉到轿舆了。

李毅是未成年皇子,所以正元日晚宴,皇帝和后宫嫔妃的家宴是需要出席的。

睡觉?不存在的。